该书目前在天涯文学栏目连载中……
很多人看过三国,知道很多三国人物,但这绝不是一本写三国的书,至少不是你熟知的三国。
这是一本描写魏朝、西晋、东晋三朝士大夫夺权史的书。
这是一本描写两百年间,占据权力顶峰的士大夫家族发家史、沦落史的书。而这些士大夫家族,实际上很多都占据了中国权力顶峰上千年之久。
这是一本描写士大夫、以及他们整个家族为争取权力,进行坚持不懈的奋斗的书。
这是一本描写士大夫为追求自由,追求理想的书。
本书以小说笔法来写,但所有事件均严格取自史料。当然,如果只是古文翻译成白话文,平铺直叙的讲个历史故事显然很无聊。所以,本书力求探究历史真相。书中涉及魏晋时代多起政治黑幕。我希望能像剥洋葱一样把那些历史事件的表层一层层剥掉,找出背后的隐情,挖出那些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几大家族之间、各家族内部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感情牵绊。
这是一本描写人创造历史,以及时间改变人心的书。
如果你想看现代人穿越到古代变成神,想看上天入地的修仙之路,想看一枚飞镖打死夏侯惇,两杆大枪横扫千军,很遗憾,这本书里没有这些。
如果你想看谋略、政治内幕、历史真相、时间、人心、血与泪、隐忍与拼搏、甚至哲学宗教,这本书里通篇都是。
感谢天涯、感谢网友多多支持。最后说一句,深坑必填满。
日期:2016-03-15 11:11:35
引子——重臣的故事
永昌元年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在位期间最后一个年号,因为这年的闰十一月初十(即公元323年一月三日),司马睿驾崩了。
就在几个月前,司马睿刚刚跟帝国最强权臣王敦打了一场仗,这是一场令他颜面尽失的败仗。不过,司马睿虽被打败,但王敦到底有所顾忌,并没直接把他废掉,而是让他继续充当傀儡皇帝。几个月来,司马睿内心悲愤难耐。今天,他终于满怀着屈辱咽气了。
第二天,司马睿的长子——时年二十四岁的司马绍迎着凛冽的寒风坐上了曾经属于他爸爸的皇位。
冗长的登基大典总算结束了。
朝堂里群臣跪拜于地,恭贺新帝登基的祝词此起彼伏,可这些奉承话在司马绍听来却没那么悦耳。他知道,此刻,权臣王敦依旧手握重兵虎视眈眈盯着自己,而那些对自己歌功颂德的臣子大半都迫于王敦的威慑力,随时可能调转枪头帮王敦灭了自己。司马绍很清楚父亲因何而死,他更清楚自己当前的处境。
我只要稍有不慎,就会被王敦给废掉。
东晋王朝难道要亡在我的手里吗?
司马绍被这复杂的心情搅得异常疲惫。他挥了挥手宣布散朝,然后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后宫,一屁股坐到了御床上。在他身旁,除了几个内宫太监外,还站着一个年过半百,面目和蔼的老者,这人名叫王导,官拜司空兼扬州刺史,乃是朝廷首屈一指的重臣。
王导身份极复杂,他是东晋王朝的开国功臣,同时也是王敦的堂弟,不过,他的性格乃至政治立场都跟王敦迥然不同。王敦性格嚣张强硬,王导则宽厚柔和。在那场皇帝和权臣的战争中,王导名义上是站在皇帝一边的,自然,他为了身家利益免不了首尾两端,暗通自家兄弟,但不管怎么说,以他的为人,还干不出公然与皇室为敌、甚至谋朝篡位的事来。
另外,王敦、王导所属的家族——即史上著名的琅琊王氏,在整个东晋时代,论及家族声望和政治影响力均无人能出其右。即便那些不爽王敦飞扬跋扈的臣子,对王导依旧要礼敬三分。
由此,纵然王敦已经到了跟皇室开战的地步,但无论司马睿还是司马绍还是必须好吃好喝供着王导,唯希望他能多照顾皇室,尽量稳住王敦而已。
司马绍抬眼看了看王导。“王公,您怎么还不回去啊?”
“臣挂念陛下,想问问陛下还有什么要吩咐的。”
“朕没什么事了……”司马绍回答得有气无力。他很想把王导打发走,但这话他没说出口。
缓了一会儿,他对王导言道:“王公,您博古通今,朕想听您讲讲,朕的列祖列宗是如何赢得天下的。”
司马绍自是希望能从先辈的事迹中寻求智慧,以攻克目前的困境,而王导则有另外一番想法。如果堂兄王敦谋朝篡位不可避免,现在他能做的,就是通过司马家先祖的事迹让这位皇帝明白天命的道理。
王导想了很久,点点头。
“既然陛下想听,臣就把臣知道的事给您讲讲吧……”
日期:2016-03-15 11:13:23
序章
距今一千八百多年以前的建宁元年,也即是公元168年,九月六日黎明,东汉国都洛阳的百姓大多已经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在深邃的皇宫内,年仅十二岁的当朝天子——被后世称为汉灵帝的刘宏也像往常一样,刚一起床就骑上驴,牵着狗,在一群宦官和宫女的嬉笑簇拥中迎来了新的一天。
皇帝悠哉悠哉的生活与险恶的朝廷局势形成鲜明的反差。
此时,就在皇宫朱雀门旁边的侧门内外分别驻扎着两拨军队,他们个个剑拔弩张,遍布血丝的双眼透出杀气,全都恶狠狠瞪视着对方。
守在宫门外的,是由大将军窦武(外戚)率领的数千皇城禁军;守在宫门内的,则是由黄门常侍王甫(宦官)率领的千余名皇城禁军。
东汉自第三代皇帝汉章帝(公元一世纪)开始,外戚(皇帝的母族、妻族)的权力就越来越大,到建宁元年这一百年中有多个外戚把持朝政。然而,只要外戚一上位,最后总难逃被宦官灭掉的命运,权力很快又传到宦官手里。宦官因为生理缺陷和背景低微,即便到手的权力也不具备传承性,等这茬官宦死绝,下一代外戚又会冒出来掌权,如此周而复始。于是,外戚与宦官轮流坐庄便成了定式。汉灵帝时,窦武成为外戚领袖,他与宦官的权力斗争历经数年,终于不可避免地爆发武力冲突。
虽然窦武的兵力强过王甫,但王甫手里却拥有一个强力道具——指控窦武谋反的诏书。毋庸置疑,这封诏书是宦官伪造的,即是矫诏。可这内幕对于底层士兵实在太过深奥,他们当然无从辨别,只明白一个道理——诏书大过天。
借着诏书的威慑力,窦武军士气持续跌落,到中午时分终于崩盘,全军一哄而散。而另一边,王甫见自己掌握住绝对优势,遂率军冲出宫门,将孤立无援的窦武团团包围。
窦武心知再无力扭转乾坤,当场拔剑自刎。窦武一死,其政治盟友——太傅陈蕃也被缉拿,当天晚上就被害死于狱中。
这场发生在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史称“党锢之祸”。党,指代士大夫集团;锢,指禁止士大夫仕官参政。当时,宦官集团称为“浊流”,士大夫集团称为“清流”。窦武和陈蕃正是两位最大的“清流”领袖。
无论是史书中的立场,还是现代的普遍观点,均把宦官集团定义为黑恶势力。诚然,宦官由于身体缺了些零部件,或多或少会导致心理不大正常,再加上他们不学无术,可想而知不会干出什么人事。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史书向来都以维护皇权为出发点,讽刺的是,宦官集团恰恰是维护皇权的中坚力量,反观士大夫集团,却时时为争取臣权,跟皇权进行着坚持不懈的抗争。当然,宦官维护皇权也不是出于忠心,而是因为他们必须要保住皇帝的权威,只有这样他们自己才能坐得更稳。权臣可以干出谋朝篡位的事,但宦官不行,毕竟,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女人和奴隶都当过皇帝,却唯独没有宦官,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