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凰 -- 武则天的绚丽一生》
第20节

作者: 枫昀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东魏是北齐的前身。西魏则是北周的前身,而北周是隋唐的前身。正是北周的这些贵族势力,最终攻克了北齐和南朝,让中国再次统一。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这批人,都属于北周的军事贵族集团,被陈寅恪先生称为“关陇贵族”。
  关陇贵族虽然是一个现代概念,但是很实用,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后人理解南北朝到隋唐的那段纷繁复杂的历史。关陇贵族与山东士族是两个不同的圈子,很容易区别开来。简单说,关陇贵族是长安地区的统治集团,是胡汉的融合体,在文化上受少数民族的影响很大。关陇贵族主要是军事集团,但是后来随着统治的需要,也不断地加强自身文化建设--这里特指中华文化。所以唐朝的关陇贵族子弟往往文武合一,出将入相。唐太宗李世民就很重视文治,而同属于关陇贵族的长孙皇后、长孙无忌,儒学修养也是相当高的。

  日期:2015-09-25 01:59:30
  ~~继续贴正文~~
  【(12)王皇后的高贵门第有水份 --02 】

  山东士族是华北的汉族高门,以中华文明的正朔自居--而且别人也都承认。山东士族秉承家学渊源,都有深厚的儒学传统,极其重视家族伦理。他们为了维护小圈子的纯洁性,往往只在几个家族内部联姻。如果一个“五姓七望”圈子外面的人能与这些家族联姻,那就是极其荣耀的一件事。相反,这个小圈子的人如果与外面的人通婚,往往脸上无光。李唐皇族对这些自矜的山东士族可以说是又羡慕又愤恨,所以一方面要打压他们,另一方面又希望他们能出来为朝廷效力。如果有机会,李唐皇族当然也希望跟他们联姻。

  现在再来看王皇后的家族。虽然号称是太原王氏,可是王思政的子孙似乎并没有与山东士族中的崔、卢、李、郑等人联姻,倒是与关陇大姓结亲。比如李唐皇族同安公主就嫁到了王家。同安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妹妹,是唐太宗的姑姑。就是因为同安公主从中牵线搭桥,所以王皇后才会顺利地嫁给李治,先是晋王妃,后来成为皇后。
  王皇后的母亲柳氏,出身于河东柳氏,属于关中六大郡姓之一。柳氏的曾祖父柳庆是北魏的高官。北魏末年东、西分裂之际,柳庆也和王思政一样,选择了西魏。柳氏的叔叔柳亨在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为官,妻子是李渊的外孙女。
  从通婚情况来考察,王家、柳家、李唐家族,都互为通婚,属于同一个贵族圈子。而她家与崔、卢、李、郑等山东士族却是渐行渐远。王皇后的堂兄王方翼也具有浓厚的关陇贵族色彩,会打仗,也能治理地方,是个出将入相的人才。
  王思政这个“太原祁县王氏”,很可能还是冒认的。这种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是个常见现象。王思政很可能出自“乐浪王氏”,和宇文泰的母亲是同族。洛阳出土的一份墓志铭《皇朝秘书丞摄侍御史朱公妻太原郡君王氏墓志》,由贺知章撰写,其中有一句话说:“夫人讳,姓王氏,太原祁人,五代祖宇文朝司徒思政,即周太祖之外氏,故受锡姓之恩,加以拓字,故今为拓王氏矣。”这句话让王思政的郡望变得更加复杂。宇文泰的母亲乃乐浪王氏,被北魏皇帝赐姓,成为“拓王氏”,而王思政与其同族,很可能也是一位乐浪王氏,后来移居太原,改其郡望为太原王氏。(注释1)

  不管怎样,说起唐高宗王皇后的郡望,人们还是会说成是“五姓七望”之一的太原王氏。褚遂良在反对唐高宗废皇后时就说:“皇后名家”。这可能是为了有意贬低武则天的寒门出身。
  其实王皇后的身份很有意思,可以说是挂羊头卖狗肉,具有山东士族与关陇贵族的双重身份。山东士族是她的名望,关陇贵族是她的实质。从王家、柳家与李唐家族的联姻也可以看出,关陇贵族就是一个胡汉不断融合的集团,尽管起初带有明显的胡人色彩,以尚武为主,但一直在吸收整合汉族文化精英。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关陇贵族集团自身的色彩也越来越模糊。到了唐高宗时代,关陇贵族已趋于没落,将要被新兴势力所取代了。

  注释1:关于乐浪王氏,以及贺知章撰写的墓志,非常感谢网友元豹儿的指点。
  日期:2015-09-28 21:56:21
  前面讲了当时支持武则天做皇后的一位大臣崔义玄,下面讲讲他的儿子。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13)武则天立后:来自一位高门士族的支持-02
  表面上看,崔义玄在高宗朝忙乎了半天,最终还是个刺史,远不如许敬宗和李义府那样风光。不过他这番努力并没有白费,因为惠及儿孙。武则天时代,他的儿子崔神基拜相,崔神庆做了礼部侍郎。玄宗时代,他的孙子崔琳、崔珪、崔瑶都做了高官,号称“三戟崔家”。
  武则天独自掌权后,对当年立后时的六位功臣进行褒奖,把崔义玄追赠为扬州大都督,赐崔家实封二百户。崔义玄有两个儿子都受武则天重用,但是结局不同。其中崔神基继承了老爸的爵位,官至司宾卿、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个“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意思就是宰相。然而,尽管崔神基是武周朝的宰相,后来却被酷吏陷害,流放岭南。
  封建时代有门荫制度,老爸争取来的爵位可以传给儿子。不过每家只能有一个儿子袭爵,其余的儿子还是得靠自己努力。崔神基的弟弟崔神庆参加科举,考明经科(注意,不是进士),中举后步入仕途,为官政绩颇佳。武则天显然更欣赏崔神庆,提拔他做了并州长史,在他赴任时还亲自召见,勉励一番,嘱咐他说:“并州是我老家,还有军事意义,很重要哦。我挑来挑去,就是你啦。不要让朕失望哦。(『并州,朕之枌榆,又有军马,比日简择,无如卿者。前后长史,皆从尚书为之,以其委重,所以授卿也。』)”崔神庆到任后果然表现很好,获女皇下诏褒奖。

  崔神庆似乎很有些受宠。哥哥崔神基被酷吏陷害,本来判了死罪,崔神庆得知消息后立刻赶赴洛阳求见女皇。武则天召见了他,还拿出证据给他看,表示没冤枉他哥。崔神庆不知道是怎么申辩的,总之让哥哥免了死罪,改为流放。不过他自己也因此被贬官,做了歙州司马。歙(she4)州在今安徽境内。
  崔家哥俩的经历折射出武周朝官场的动荡不安。武则天的皇位来路不正,君臣都很紧张。女皇一方面害怕大臣造反,一方面又离不开这帮人,非常希望能臣为她效力。大臣也面临一个选择:到底是跟着这位另类的大领导一起干,参加到轰轰烈烈的时代新建设当中呢,还是拿出“气节”,归隐不仕呢?而且,就算有心出来做官,谁又能保证自己一定会有好结果呢?
  这种选择,如同当年的废立皇后事件,既牵涉到飘渺的大原则,又关乎切身利益。高宗朝重臣刘仁轨的儿子刘浚,在武周革命之际就坚定表示:“忠臣守节,不附邪谋,死而后已,未敢闻命。(刘浚墓志)”当年支持废王立武的关键人物李绩,其孙李敬业干脆一早就起兵造反,发表檄文对武则天进行大肆声讨。不难想象,这俩人都没啥好结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