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4-20 14:32:16
吴晓再想起一件事,问钟亭胡一平那三色佛珠为什么有四十七颗,这数目很奇特,有什么含义。
钟亭略一迟疑,说胡一平年轻的时候在黄土高坡上下乡,那时候胡一平暗恋上了一个丑陋的村姑,那丑陋的村姑住在一间竹屋里,偶尔喜欢弹一弹古琴,胡一平便经常躲在那竹屋后的竹林里偷听那丑陋的村姑弹古琴,胡一平清楚记得,他前后偷听那丑陋的村姑弹古琴的次数是四十七次。
吴晓听了笑了笑,说胡一平真有怪癖,喜欢丑陋的姑娘。吴晓说完,问钟亭那丑陋的姑娘到底有多丑。钟亭说那丑陋的姑娘已经出家,人身都是臭皮囊,丑不丑也无需再提。吴晓想起胡一平嘴里的妙龄尼姑,很久前估计才是妙龄村姑。吴晓一时有些奇怪,妙龄和丑陋怎么能搭上边。以吴晓的智商,当时哪能想清,很久后经过一个美女作家解释后,吴晓才明白过来。
吴晓见天色已晚,便电话约见李克梅,别了钟亭赶紧下山。这时已是黄昏,李克梅约见吴晓的地方竟在同尘道观。吴晓想同尘道观应该已经关门,便去买了根绳子,准备飞檐走壁窜进道观。未曾想吴晓到道观时,道观虽已关门,却有个道士在候着吴晓。那道士把吴晓让进了道观,说老板在大钟前坐等。道教也有老板一说,吴晓听得一头雾水。
李克梅在大钟前默默坐着,不知坐了多久。吴晓到的时候,李克梅身子一动不动,像亘古以来就坐在那里似的。吴晓想时间紧迫,赶紧掏出那串三色佛珠,眼光一闪,说了个谎话,说有一个人让李克梅帮忙解救他大哥,那个人就是胡一平。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是吴晓近四十年来的最聪明的一次撒谎。
这些镜头本来迷雾重重,孙嫣本想写成侦探小说一般,去翻了翻福尔摩斯探案集,找了几个案例模仿,终究没能模仿成,于是文风一变,没写成侦探小说,而是把吴晓狠狠调侃了一番。吴晓看到最后一段,苦笑了几声,说他才三十岁,哪有近四十年来最聪明的一次撒谎之说。孙嫣这才想起写的时候得意过头,赶紧把那四十年改成三十年。
日期:2015-04-22 14:49:29
吴晓对这段还不满的是,孙嫣纵然不直接去写钟亭的言行举止,但总得通过一些镜头衬托钟亭的风华绝代,这么简单的一写,读者哪能看出来,反倒可能让读者把钟亭当成普通村妇一般。孙嫣想想也是,忙让吴晓去回忆那时候的一个经典镜头。吴晓想了好一会儿,说出一个镜头来。
钟亭那竹屋的布置虽然跟许婉、冯棉那竹屋的布置大致相仿,但明显不同的是,里面挂得有张古琴。钟亭还为吴晓弹过一曲。吴晓那时不知道钟亭弹的是什么,后来偶然听到一曲《高山流水》,才知道钟亭那时弹的是《高山流水》。钟亭弹这首曲子时,吴晓坐在竹屋外的一张竹椅上,吴晓听得脑子有些恍惚,五马山上原本像要狂奔而出的五个马头,这时在吴晓眼里竟像在大草原上静静吃草的五只小绵羊。
因为吴晓文采有限,马头和绵羊的形容虽然足以说明那时情景,但吴晓那些词语却把那个场景说得粗俗了不少。孙嫣呆呆出神了好一会儿,也没能想出更优雅的词句来,于是把这场景记下,等以后灵感来了的时候再补充上。
孙嫣接下来的初稿是:
李克梅听到胡一平三个字,嘴唇哆嗦了几下,低声开始抽泣。这时夜色已深,道观里一片静寂,李克梅的抽泣声虽然很低,但却传得很远。吴晓怕惊动别人,忙说些笑话来逗李克梅。吴晓只想自己那声音能盖过李克梅的抽泣声,所以也没管笑话的内容,自己说了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李克梅听了哪能笑出来。过了好一会儿,李克梅才停止抽泣,低声给吴晓讲了她跟胡一平的事儿。
日期:2015-04-23 15:10:53
原来李克梅在兰州被那商人偷走钱包后,变卖了些行李衣服,租了间房子,便想去做亘古以来女人都会做的原始生意。原始生意太过肮脏,李克梅便把床洗了三遍,才让那生意显得不再那么肮脏。洗完床后,李克梅早已筋疲力尽,想今夜无需开张,坐在椅子上无力垂泪。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传来敲门声。李克梅开门一看,见到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那男人手捏佛珠,张口向她化缘。李克梅见那男人一脸富态,不像穷困潦倒,气场强大,不像曾被佛法感染,若曾被佛法感染,会心态平和,不会有如此气势。李克梅想这人多为地痞流氓,眉头一皱,让那人离开。
那人走后,不知端的,李克梅忽然觉得那人有些可怜,看那人富态,必经过大富大贵,看那人气势,必显赫一时,如今到了化缘讨饭境地,可见造化弄人,命运非自己所能左右。李克梅感叹了一回,把那人叫了回来,把身上全部钱财给了那人。李克梅想反正就此堕落,日后钱财都能靠身子赚来,如今趁身子干净的时候,做最后一件好事,因而把所有钱财都给了那人,未曾想这却改变了李克梅的命运。
那人叫胡一平,原在京城任职,近来下放到兰州锻炼。到兰州锻炼期间,胡一平无意间得罪了当地一个大官,官场命运难保,便跑到庙里求神佛保佑。庙里方丈见胡一平来头不小,亲自替胡一平讲解佛法,让胡一平放下屠刀,回头是岸。胡一平辩解说他为官善待百姓,从未对百姓用过屠刀,哪来回头是岸之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