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第25节

作者: 高天流云A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就这样,命运再次拯救了柴荣,他在黑夜中再不耽搁,马上向北汉营地发起冲击。这时的刘崇已经彻底没有办法了,勉强接战,一触即溃,那条横在身边的涧水成了绝大多数北汉人的葬身之地,在初春冰冷的涧水里,躺满了北汉人的尸体和他们的辎重。
  而他们的皇帝却幸运地逃脱了,要说沙场老将刘崇还真是有过人之能,在乌漆麻黑敌我莫辨的战场上,他以六十岁的高龄矫健地飞身上马,骑着他契丹叔叔赠给他的黄骝马,一路登山越岭,由小路兼程北逃,一直跑回了老家晋阳。
  就这样,刘崇活了,事后他为了纪念这次难忘的北伐之旅以及这些天里发生的种种刻骨铭心的遭遇,他为这匹无比忠贞的救了他命的黄骝马专门修造了特制的马厩,按三品官的傣禄喂料,并赐号“自在将军”。
  这就是刘崇为了这次战争所做的最后一件事。然后他以为这就算完了,难道不是吗?他败也败了,兵也都死光光了,在后周抢的东西也都留在那儿了,还搭进去了不少的北汉造军需,他柴荣还要怎样?一个初出茅庐的小辈打了这样的大胜仗也应该满意了吧?
  但是他万万也没料到的是,他刚刚修好了“自在将军”的马厩,就得到了一个吓得他必须马上哭着喊着叫叔叔救命的消息。因为柴荣根本就不想就此拉倒,他已经带着人马向晋阳开拔,来找刘崇算个总账了!


  连载(50)
  柴荣来了,他生平第一次带着千军万马来主动攻击敌人。这时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但是柴荣已经不是以前的柴荣了。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带领的军队也与之前截然不同。
  这都源于高平之战过后的一次沉思。
  在自己的国境内把刘崇赶跑之后,人人都以为柴荣会大肆庆祝一下,无论如何这是个地地道道的开门红,这一战打出了士气也打出了威风,尤其是让千千万万的人都重新认识并崇拜起了柴荣。更何况在实际力量对比上,后周也就此把北汉打得再无还手之力,原本就弱小单薄的北汉从此以后再也别想主动挑衅。
  但是不知为什么,胜利后的柴荣闷闷不乐,整天把自己单独关起来,不知他在想什么。
  其实柴荣在后怕。不错,这次他是赢了,赢得非常的漂亮,当时的惊险和绝望,在胜利后就都变本加厉地变成了传奇,让人们更加的对他崇敬,认为他不仅高明而且神勇,简直就是奇迹。但是他自己知道,这次战争之险,险过剃头,他一次次站在了生死边缘,可以说每一次都是他必输必死的绝境……这样下去绝对不行,不是要他每一次打仗都要自己亲自当突击队去玩命吧?!
  那么到底差在了哪里?
  他冷静地分析,首先是自己有些操之过急了。当时虽然刘崇已经进了后周的国境,而且节节胜利,但是他完全还可以再等一下,尽量多带些军队去迎战。但是他太急于把刘崇赶走了,才有了后来以后周雄厚得多的国力,而且还在自己的国境内,却要以少得多的兵力和刘崇决战的劣势。想一想真是后怕,如果刘词再晚到一天,其实只要让刘崇熬过那一晚,第二天的北汉人就可能会反败为胜。
  更何况刘词还面临过同样逃跑的机会。
  想到这一点,柴荣就又恨又怒。他把自己关起来,主要的问题就是要想清楚,为什么他的部队竟然敢于这样公开地叛变他,这件事弄不明白,他所有的一切就都是假的。那么是因为他的军队本身就不行?不,柴荣随即就否认了这点。还是这些军队,在父亲郭威还有前辈王峻的手里,就指哪儿打哪儿,绝无折扣,能把刘崇打得透不过气来。那么为什么换了他就这么费劲呢?
  原因就只剩下一点了,就是他自己不能服众。
  意识到这一点,柴荣非常痛苦。他知道自己先天不足,首先没有战功;二来当王储的时间太短,满打满算不过半年;而最重要的,还是他姓柴而不姓郭(这一点真是无可奈何,虽然历史上也有称他为郭荣的,但是在人们的心中,他始终不像刘承佑接刘知远的班那样理直气壮)。可这能怪他吗?他出生在邢州龙冈,本是个庄园主的儿子,只因为他姑姑嫁给了郭威,而且长年没有生育,才把他过继了过去。那时候郭威正处在人生谷底,别说荣华富贵,就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而年纪幼小的柴荣就见识非凡,他虽在穷困中,但并没有嫌弃郭家,相反他动用一切脑筋想办法,居然让郭家能收支平衡,不那么拮据了。当然这中间免不了柴荣日夜操劳,甚至孤身外出和一些商人搭伙,在乱世飘摇中做些小本生意。就这样,柴荣既从小就识得了人间疾苦,又在最平凡的生活中和郭威结成了真正性质的父子之盟。这种本真的至亲至爱让郭威和柴荣在这一生一世里都没有过互相猜疑,所以郭威才会在临终前越过了血亲李重进,把皇位传给了他。
  但是这些能说给什么人听呢?就算说出去又有什么用呢?只会适得其反,人们会更加认为他懦弱,他矫情,他无可救药。
  所以出身啊,是多么的重要……永远都别说什么英雄不问出身低,除非你已经成为了英雄!


  连载(51)
  当柴荣把自己关起来,不断沉思冥想的时候,有人报告了一个让他怎么也意想不到的消息。这消息之古怪,让柴荣着想地眨了一会儿眼睛。
  报告说樊爱能和何徽回来了。
  是真的吗?这两个人居然回来了?柴荣真是纳了闷了,他不明白,这两位高官到底还是不是地球人?做出了阵前叛变,带兵私逃,杀了皇帝的信使,还阻碍了救皇帝的后援部队的事儿之后居然还敢回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身边的张永德给了他答案——其实很简单,兵家自古多胜负,打输打赢有什么大不了?谁没有追过敌人,谁没逃过跑?而且以后的仗还多着呢,不还得用他们这些人吗?所以樊爱能和何徽才敢于回来。
  最后张永德面无表情地强调说,这样的事真的没什么大不了,常有,几十年来一直就是这样的。
  但是柴荣受不了,他想,人就怕转念一想。柴荣在转念之后突然间勃然大怒——与其说之前樊爱能和何徽敢于叛变他,是对他的不忠和蔑视的话,那么这时候还敢再回来,就是对他加倍的侮辱!难道说他柴荣怯懦得还人都不敢杀了吗?他真的还得依赖这样的混账东西,忍受着虚假的忠诚之后对他冷嘲热讽的嘴脸吗?!
  但是激动之后,他终究还是有些犹豫,因为无论如何张永德刚才说的都对,他还是得要打仗的,杀人容易,可是杀完之后呢?这样的事是不是真的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
  这时候有必要说一下张永德了,这个人不久之后就是后周军队中军衔第一的人,为禁军殿前都点检(就是赵匡胤后来的官),他是郭威的女婿,是柴荣的表姐夫,是后周国里真正的皇亲国戚,所以他对后周的兴衰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所以他对柴荣是敢于也勇于说话的。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张永德宽厚有德量、识人重人,是个难得的好下属更是个难得的好上司。
  敢说话的张永德在柴荣犹豫的时候说了下面这一段话,这段话当时就极为重要,直接改变了后周军队的素质。但是无论是他还是柴荣,都绝不会想到,这段话居然成了历史转变的一个根本性的契机,给中原汉人的复兴和后周的亡国都时埋下了伏笔。
  他说——陛下,如果你只想维持现状,那么一切很容易。可是如果你想削平四海,抚有华夏,那么军法不立,纵然有百万勇猛之士,又怎么能为陛下所用呢?
  一语惊醒梦中人,柴荣马上知道了应该怎么办。樊爱能、何徽以及他们部下军使以上七十余人,全部就地斩首,虽然以往有功,但是概不赦免。而且就此通告全军,这就是临阵脱逃,不尊皇命的下场,再有所犯,一律处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