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第44节

作者: 高天流云A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争论的结果出来了,来者不善,要派出最强的人马迎敌。由禁军统帅、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率大军北伐,即刻起程!
  这个意见被全票赞成、一致通过了,包括最上层的领导――三位大宰相,以及韩通。这个决定非常合适,京城里是离不开韩通的,而赵匡胤年富力强,正应该多做些贡献,更何况他本就一直在外,他带兵出征,一点都不会造成京师官场的不适合。
  而且是多么的巧合呀,这个不好的消息传来时,赵匡胤也正好就在京城里,可以马上就带兵出发,一点都不耽误军情。


日期:2007-11-4 17:27:35


  连载(85)
  第二天,公元960年正月初二,军情紧急,后周禁军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升帅帐调兵遣将,分派如下:
  令——禁军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领前军为先锋,先期北上;调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及侍卫步军虎捷左厢、右厢都指挥使张光翰、赵彦徽率部随自己出征。
  留下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虞候王审琦率兵在京协助韩通把守京城。
  看到这样的一份军力分配名单,如果还有人要说赵匡胤并没有包藏祸心的话,那他一定是拿了赵匡胤的钱了。
  把韩通名下一大半的侍卫司兵力带走出征,而留下的却都是殿前司的亲信主力,这说明了什么?但是从表面上看,一切却仍然无可挑剔――殿前司和侍卫司都是部分出兵、部分守城,仍然是劳逸均沾,互相牵制。
  这非常符合已经去世的先帝柴荣的遗证,也足以让现在的朝廷大佬们放心。
  好了,那就什么都不必再说了,马上出兵吧……马上把事儿都办了吧!可是且慢,军情再紧急,也没有点兵当日马上出征的道理,男人出兵和女人出嫁一样,得选日子,还得挑时辰,哪有那么唐突儿戏的事……于是,这还得等,至少一天。
  在这要命的一天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每一件事都足以让这段历史上的第二天、第三天按照既定顺序发生的事情流产。要命啊,想想真是后怕,这就像一场战斗首先发生在敌我双方的参谋室里一样,这一天里的经历远远比一天之后发生的事让赵匡胤心惊肉跳。
  因为开封城里突然流言四起,大街小巷人心惶惶,有些大户人家和官宦子弟都在搬家出城逃难了。还是因为那块神秘的木条上的五个字――点检作天子。
  开封城里的居民是见多识广的,也是记忆力健全的。“主少国疑”,而且“外敌突现”,再加上马上就大军集结,再加上“点检作天子”,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时光倒流整十年,公元950年11月22日的开封,郭威也是带着本国的军队,冲进了开封,那一天无数人家破人亡,血淋淋的教训还历历在目,谁敢掉以轻心?!
  而多么的不巧啊,“点检”,当然是“都点检”,他正在此时的开封城里,已经在集结军队了!
  流言,有时就是谶言,会让你平空得到人心,进而敢跟着你做任何事――因为老天爷在帮你嘛……可有时流言也会变成杀人刀,把你完美的“阴谋”变成了路人皆知的“阳谋”,让你什么把戏都再也玩不出来,只能等着提前清醒的被算计者预先报复。
  史称赵匡胤害怕了,他在外边的所有场合都呆不住,只好回到家里,在家里都静不下心来,不由自主地嘀咕:“外边都在传我要造反了,满城轰动,我该怎么办啊?”(外间汹汹若此,将奈何?)
  这时候经典的一幕出现了,没等他母亲,未来的杜太后发话,他的妹妹就冲出了厨房,其“面如铁色,引擀面杖逐太祖,击之(上帝,她真把她哥给抡了),并喝骂――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来家内恐怖妇女何为耶!”
  将门虎女哈,啥也别说了,我们除了对她未来的丈夫高怀德先生表示担忧并报以同情之外,就只能对她鼓掌欢呼了。历史证明,真是对症下药,她老哥还就吃这一套。这种强硬摧残式的刺激,远比小心呵护式的鼓励管用,赵匡胤当时默然而出,深深为自己的胆怯行为脸红,转而他就做出了一件极为勇敢并且关键的事来。
  这件事彻底地让他的第二天、第三天得以到来,中国的历史得以顺利地传承。


  连载(86)
  赵匡胤决定主动去见韩通,而且是直接去韩通的家里求见。
  他明白,作为开封城的军事兼丨警丨察总监,韩通对市面上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了如指掌。那个见了鬼的传言一定已经传进了韩通的耳朵里,而且通过韩通,很快就会再传到三位当朝大宰相外加太后和小皇帝的耳朵里。要是他再不采取些有效的行动,别说是领兵出征了,就算他想平安地返回到归德府那个小地方,都是痴心妄想。
  《闻见近录》中记载,赵匡胤当天来到了韩通家,韩通真的把他让进去了。可以想象,他的身份让他可以带进去几个跟班的,但除非他的班底都是萧峰那一级别的,要不然,只要韩通不高兴,他活着出来的机率就微乎其微。
  而事实上,他真的遇到了危险。韩微,这个虽然背驼但是心明眼亮的年青人再一次建议自己的父亲就此干掉赵匡胤,一了百了,干净利落!
  可是固执的韩通再一次地让机会从自己的指缝里溜走。事后几乎历代所有的史学家都认为韩通这时做错了,当断不断,身受其乱,而且把柴荣交托给他的江山断送了出去。可是再往深里想一层呢?为什么韩通还有三位宰相以及皇太后等人都没有对赵匡胤下手,并且仍旧让他按时带兵出征?
  问题在于,杀人容易,善后极难。
  想想十多年前的后汉末帝刘承佑吧,他不就是因为莽撞出手,无罪处死的朝中大臣,逼着外面的郭威造反的吗?这时候赵匡胤毫无反迹,只是因为一些流言就处死统兵大将,开封城外其他的将军们会怎么想?
  还有,真的要杀赵匡胤也不是那么的容易。就在眼前的这三位大宰相之中,排名第二的王溥,据宋人《龙川别志》中记载,就已经向赵匡胤“阴效诚款”,韩通除非是不计后果,说干就干,不然是拿不到批条的。
  唉,瞧见了吧,救人的总比杀人的难,顾全大局的总比造反的费劲啊。于是,那一天赵匡胤还是活着走出了韩府的大门。我想那一刻,在开封城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有人松了一口气。如果刚才真的在韩府里传出了厮杀呼救的声音,此时的开封城里一定会刀光剑影,血流成河。
  就算救不了领袖的死活,同党们也要为自己着想,难道要静等着韩通拿着名单来挨个抓人吗?
  很快的,天黑下来了,一天将要结束,而所有预谋参演的人员也正在向赵匡胤的身边集结。在这些人中,我们会看到一个个后来名声显赫不可一世,而这时还默默无闻的名字。他们面色平静,可心情激动,因为他们正在干的,是当时世界上风险最大,回报也最多的冒险买卖。赢了,得到江山;输了,就会全族抄斩。
  你很难说这是买一赔十,还是买十赔一……
  而这些人还会不断地增加,总会有一些默默旁观,心灵手快的人要做些投机的买卖的。从此刻开始,很多意料之中,以及意料之外的事就都会统统到来。
  但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导演只有一个。这个人隐身在幕后,在当时拍片的现场,你会看到他忙前忙后、无处不在,但是在事情过后,在观众们的眼睛里,在五彩斑澜,变幻莫测的银幕上,你是看不到他一点点的身影的。
  因为流传下来的,给我们看的历史,已经是一部剪接完毕,变得天衣无缝,能以假乱真的成品电影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