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认为这是个鸡毛蒜皮,根本上不了他的要事备忘录。直到张之江们要组建国术馆的消息传来,蒋介石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舆论先行,跟着后续手段呢。蒋主席咋想的,不得而知,反正最后他签字同意了:
批准中央国术馆筹备处备案,由钮永建、蔡元培、孔祥熙、何应钦、于右任、张之江发起组织筹备事宜。
1928年3月15日,国民政府颁布《国术馆组织大纲》,政府公报第41期刊载了第174号公文批准备案,成立国术研究馆,张之江出任第一任馆长,李景林担任副馆长。3月24日,中央国术馆正式成立。馆址位于南京西华门头条巷。
三月的南京,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武术——国术的春天也来到了。
国术馆组织名单上,董事、顾问一大堆,都是张之江拉出来为国术馆站台的,虽然个顶个都是大人物,因为跟武术、跟国术馆具体关系不大,不提了。问题是,副馆长怎么成了李景林呢?如前文所述,他可是张之江的活冤家兼死对头!且慢——谁规定活冤家、死对头不能变成哥俩好、好哥俩?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变。
莫非是蒋介石的政治手腕?让这二人一起互相掣肘、相互监督?无根无据的话不能瞎说。有一个说法是,蒋介石认为张之江还有其他大用处,就派邵力子去请李景林出山做馆长,李景林出身张作霖奉系军阀,长期跟国民革命军作对,他担心进入民国政府官场后,被蒋介石摆上一刀两刀的,岂不丢人现眼,晚节不保?所以他委婉拒绝。
另一个版本,叫做“张之江三请李景林”。
第一请,写信,被回信拒绝。
第二请,亲自登门,被当面拒绝。
第三请,是写了幅书法“武魂”,请孙禄堂先生带着书法去请。
事不过三,李景林终于被打动——不过,所谓“三请李景林”很可能与“李瑞东三请霍元甲”故事成色相仿,跟“三顾茅庐”一样,被某某人用文学艺术加了工。
有的资料很简单,张之江、李景林一拍即合,从国术馆筹建时期,李就在南京韩家巷担任筹建处执行部主任了。不管二人是如何走到一块的,有一条是肯定的,二人不但走到一起了,还你牵着马、我挑着担呢。在商言商,在武言武,张之江在武术方面不过是个爱好者、发烧友而已,离高手、泰斗、宗师之类的词语距离太远。所以张之江扒拉来扒拉去,必须选一个既这个、又那个的人,“这个”是江湖武林,“那个”是政界军届,两边都有影响、都有威望。扒拉来,扒拉去,不妙,军政大员中,武艺能进入一流人物的,首推李景林,次推,三推,推不到人,空缺。
日期:2016-03-10 15:44:47
●●●●
4.副馆长李景林
李景林是军阀——至少曾经是,而且是“反动军阀”。他比张之江小3岁,直隶——河北东南部枣强县人。1885年,光绪11年,出生在一个武术世家。小时候学的功夫是燕青门、二郎门。
14岁,凭借文武童子功考进清政府开办的奉天军校“育字军”。两年后,八国联军入侵,育字军解散,李景林来到河北永年,求师杨露禅,杨露禅安排三儿子杨健侯收其为弟子。
跟杨健侯一块学拳的,少不了杨健侯的小儿子杨澄甫。杨澄甫厚道老实脾气好,最早学拳纯属应付老爹——家里拥有的反而不知道珍惜。李景林经常用燕青门的迷踪拳花招耍他,他还很高兴。
虽然追随杨家学习时间不长,李景林由于功底不错,再加上悟性奇高,被杨健侯认为能举一反三,学得进,学得出,已得真传。年轻人,即便是家里有钱,也不能光花不挣。李景林是有事业抱负的人,瞅个机会,考上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这所军校不简单,是近代中国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民国军届不少重要人物都出自于此。毕业后,李景林进入北洋陆军第四镇见习,此间遇到了陈世钧。要说这世间缘分,哪有什么天生的,缘分都有“药引子”。李、陈的缘分药引子,在于对武术的共同兴趣。
陈世钧身藏武当嫡系剑法,不仅倾囊而授,还把李景林发展成为“武当对剑”第14代传人。剑,是兵器,又不是一般兵器。它是中国兵器中的“文胆”,又是文人心目中的“武魄”。从这个意义上讲,佩剑和佩刀,舞剑和耍刀,从格式、品级、气质、风度等方面的分别,差老鼻子了。不信你把《书剑恩仇录》改成《书刀恩仇录》感觉感觉?
一剑在手,心神俱安。李景林总算是找到了心目中的最爱,从此他的人生变了,手不离剑,剑不离手,连睡觉的床头,也放着一把三尺七星剑。李景林很善于把自己的特长在行伍里发扬光大,他训练的队伍以“行军快”和“出手快”著称,并在直皖战争中锋芒显露。
锋芒一露,就容易被人盯上。果然,李景林一不小心被张作霖看上了。这军队干部,和平年代加官进爵,不太好掌握标准,战争年代就容易多了,谁能打胜仗,谁就加官进爵。
跟着张作霖只干了两三年,1922年,37岁的李景林进入将军行列,升任奉天陆军整编第一师师长。东半球人都知道,要当官,除了有本事,还得会来事。李景林属下有个营长丁奇锐,就属于目光敏锐会来事的。丁营长率部驻扎东北名山之首——医巫闾山下,偶然听士兵讲,有个武林高手隐居于此。
丁营长眼睛一亮:武林高手?怎么个高法?
士兵:反正听老百姓说,能用剑削蚊子,叮你身上的蚊子。
真的假的?丁营长遂亲自上门确认,虽然那位高手一点表演削蚊子的意思没有,但丁营长仍然感觉出对方浑身散发的高手气质。他立即发电报向李景林汇报。李景林收到电报大喜,军国大事也不顾了,连忙赶来找高手切磋。
一切磋,自己不是对手,立马噗通跪倒,叩头拜师。这位隐居高手,名叫宋唯一,十多岁拜闾山道人张野鹤为师,修习“下乘丹派剑法”,有“飞丹九”外号,系此剑法第九代传人。曾任清军武技教习,后来在内蒙奈曼旗王府施教,晚年归乡,正在为找不到剑术的合适传人大发其愁——唉,世人都说找师父难,谁又晓得找徒儿更难!
这话若是孙禄堂听到,绝对会流着眼泪使劲点头。因为孙禄堂寻找了一辈子,没找到一个“中意”的徒弟。怎么个中意法,就是能青胜于蓝的那种,学到最后把师父打翻在地的那种。宋唯一比孙禄堂运气好,李景林一来,宋唯一的隐居生活,一下子热闹和富裕起来。下乘丹剑派的第10代传人有了。放佛天作之合,李景林早已得到了陈世钧武当对剑的真传,这对于同出于武当的下乘丹剑术来说,正好可以相互参照、印证,比翼双飞,合二为一。
更让李景林喜出望外的是,宋唯一在草原和高山之上,自行悟出了一种内丹气功和花样剑法的融合之术,融合好了,气便是剑,剑便是气,气剑不分,刺人为剑,起舞为气。
李景林一点就通,一学就会,只需假以时日,超过师父不是梦。宋唯一高兴得流了泪,正式把象征下乘丹派第十代传人的一把木剑,传给了李景林,还把自己所著的心血之作——《武当剑谱》和《剑形八卦掌谱》传给了他。宋唯一不是一般的剑客,也有人将其所传剑法称为“昆吾剑法”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