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香港“董英杰太极健身院”公开发售董著《太极拳释义>。在1954年发生的澳门生死擂——吴公仪对战陈克夫中,57岁的董英杰还担任了擂台裁判之一,曾亲自上台表演过“董式太极拳”。他的董式杨家拳,练习路线叫做“先求开展,后求圆掤,再求紧凑”,当然董英杰一定是到了“紧凑”程度。董先生1961年去世,其子董虎岭、其女董茉莉,以及其孙、其曾孙等,皆为太极拳知名人士,广泛传播太极拳与海外。
老年的崔毅士,达观豪爽,交友广泛,他的拳社很像北京拳友之家。全国各地只要是杨澄甫弟子来到北京,都会感受到崔毅士热烈的兄长情谊。1963年,年逾古稀的崔毅士竟然从太极故里广府永年邀请到了侯助清女士进京小住——侯助清何许人也?杨澄甫夫人!
是时,杨门弟子们,与“老师母”——也有弟子应叫“老师奶”的,聚集一堂,共话往事。年龄最小的太极儿童,助兴朗诵了一段太极拳发劲歌:
丹田气鼓劲前冲, 势如强弩透其胸。
陡然一震五脏碎,一心太极还是松。
童子唱完发劲歌,引起了崔毅士老人的回忆:
说起这发劲啊,不知你们发现过没有,其实每个人发劲时不一样,可能是意识太过于专注,完全忘了自己应该什么表情。班侯师爷发劲时脸上发怒,健侯师爷发劲时脸上反而是一笑,杨少侯发劲时一脸诡异,澄甫师发劲时没有表情,李雅轩发劲时瞪眼,李香远师父发劲时也是笑嘻嘻的样子 ……
说着,絮叨着,崔毅士不知道自己已经老泪轻落,在场年纪大些的,无不泪眼婆娑。侯助清老人吃力地扭头看去——墙上有幅灰暗的画像,画像里的杨澄甫正注视着她。
日期:2016-03-30 10:01:58
●●●●
章十一 吴式
1.吴全佑
北京人喜欢侃大山,据说受满清入关的影响最大,因为东北人能侃,赵四刘能都知道。东北二人转,必是一男一女,一能一怂,一聪一傻,道理很合阴阳太极。二人抡圆了这么一转,便红红火火圆圆乎乎。吴全佑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圆”的恐怖——圆是世界的开始,圆是世界的结束,圆是天地间存在状态之最佳。天圆,地圆,宇宙圆,西瓜圆,鸡蛋圆,屁股圆,星星圆,太阳圆,地球圆,车轱辘圆,野酸枣滴溜圆,人生幸福叫圆满。想清楚为什么,就知道翻来覆去围着“圆”转的太极拳那个为什么了。
天下之大,一圆而已。
吴全佑有个朋友叫许禹生,许禹生在《太极拳势图解》里介绍吴全佑云:
当露禅先生充旗营教师时,得其真传盖三人:万春、凌山、全佑是也;一劲刚、一善发人、一善柔化;或谓三人各得先生之一体,有筋骨皮之分。
这位“善柔化”的吴全佑,系吴式太极拳的开山人物。1834年生、1902年卒。按时间算,吴全佑属于最早随杨露禅学拳的弟子之一,因为同学中有王爷家的贝勒、贝子以及旗营高级军官,担任“神机火器营”小军官的吴全佑,不适合同上述人物互称师兄师弟,所以他被记名于杨露禅的儿子杨班侯名下。另一个说法,当时的吴全佑担任的是王府侍卫——也说不定侍卫、旗营是一个机关两块牌子。
先学杨露禅老派,后学杨班候初改的新派,为吴全佑合二为一,创立吴家风格太极拳创造了条件。全佑为人忠厚,外柔内刚,对杨露禅执礼甚恭,一片“孝心”。老迈的杨露禅回永年老家过年,会不会再回北京,还很难说。吴全佑徒步送师,一程一程又一程,直到送出卢沟桥,杨露禅命令他返回,并鼓励他——回去好好练,站住中定,往开立打。吴全佑还是依依不舍,继续跟着走,杨露禅跳下马车,急了:我全部功夫都教过你了,没有一招留下,就看你以后练的造化了,记住圈内打人、圈外推人便是。
全佑的家室,安在城南大兴,乡邻人称“全三爷”。他喜欢养鸽子,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用大杆子击溃十多人——当时,这十多打手正围殴三个使长枪的回人。没成想这十多个打手是“抬黄杠”的,其背后主使,乃某太监。
太监想出的办法总是阴毒,命人在全三爷玩鸽子的地方埋伏,打手们个个戴了防灰的风镜,先是用石灰迷了全佑的双眼,然后一顿乱打,多亏全佑运气护体,否则非死即残。全佑也不是普通布衣,是旗人出身,还担任九门提督惠五爷家里的武把式教练。惠五爷一出面,太监赶紧大摆筵席、赔礼道歉。
全佑靠着一身太极柔化之功,曾经在旗营里降服烈马。烈马碰上他实在是运气不好,冲刺,急刹,狂抖,尥蹶子,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马背上这个汉子却混若无事,两脚还夹得烈马很不舒服。最终烈马决定投降——爱骑骑,老子认命啦。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大清权人的贵族命总有用完的时候,辛亥革命后,王爷跌落为平头百姓,全佑这些跟班当差的,也失去了待遇还算不错的工作岗位,大批满人随行就市,改了汉姓,比如有些“爱新觉罗”姓就改了“金”——“爱新”原意本来就是“金子”,“叶赫那拉”改了“佟”等。全佑的本名,大约应该是乌佳哈拉•全佑,之所以改成“吴”姓,据说是因为“吴”与“乌”谐音的缘故。
王爷贝勒们失去了特权和公俸,大多靠变卖家产度日,全佑虽然家产不咋地,但他不像某些满清纨绔,只会盘核桃、遛鸟、斗蛐蛐。他会太极拳,于是开设武馆,教学成绩颇为可圈可点,著名的九大弟子:王茂斋,郭松亭,夏公甫、齐阁臣、刘恩绶、刘彩臣、常远亭、英杰臣——当然还有全佑的儿子“老九”吴鉴泉,一个赛一个,均身手不俗。
九大弟子够多,随意点一个吧,比如排行老七的“七大爷”常远亭。
这常家比全佑家出身还要“高贵”,常门祖先曾跟随清太祖入关有功,被封“多罗亲王”。所以常远亭年轻时就在皇宫大内混,担任四品带刀侍卫,又带着一身的武艺跟随全佑习练太极拳。
常远亭的儿子常云阶,自有随父开练,几十年持之以恒。经父子两代研磨,常家太极拳逐渐形成了所谓“龙身蛇形、低沉婉转、内含折叠”的特色。1970年去世的常云阶,在世时,着手成立了“常式太极拳研究会”,并编写《常式太极拳大全》。目前全国各地常式弟子也有数万之多,影响不大却也不小。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武协主席顾留馨曾评价说:
常拳既有别于吴式又不同于杨式,其架式低沉,劲走螺旋、内意丰富、起伏自如,具有浓郁的古典太极拳色彩。经研究,一致认为这是吴式的老架子、杨式的大架子,经常家父子二代人学而后化,独具一格的太极拳。
常拳实系吴式一脉,要说在吴全佑九大弟子中——推广传播吴式太极成绩最为卓著者,当属“北王南吴”,北王,叫做王茂斋,南吴,则是吴鉴泉。甚至大有人舍弃全佑,把吴鉴泉和王茂斋定位为吴式太极拳创始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