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4-16 22:57:21
正始年——背后的阴刀
李胜主张让夏侯玄担任雍凉都督的初衷是为弥补地方军事统帅与曹爽不配合这个先天缺陷,但这就意味着曹爽只能选择在西线讨伐蜀国。按理说,讨伐敌国的最好时机是等敌国出现破绽,可李胜、曹爽的思路却反其道而行之——因为只有西战区统帅赵俨能被夏侯玄替换,也只有夏侯玄会支持曹爽,所以只能讨伐蜀国,进而必须讨伐蜀国。
根据这个逆向思维的神逻辑,公元244年正月,曹爽上疏伐蜀。
不用问,两派又开始了争吵。司马懿持反对态度。李胜等人则鼎力支持。
最后,伐蜀计划还是敲定了。曹爽要率军出征,但他一想到把司马懿留在朝廷心里就不踏实,于是,他给司马懿次子司马昭挂了个征蜀将军的名头,命司马昭随军同行,算作提醒司马懿安守本分的人质。
三月,曹爽率中央军进驻关中长安城,雍凉都督夏侯玄极配合地调集了七万雍州驻军,统一归曹爽指挥。
在三个国家中,最弱小蜀汉之所以能矗立不倒,重要原因就在于占据地理优势。从关中连通汉中只有斜谷、子午谷、骆谷三条路。当年曹真伐蜀兵分两路,经子午谷和斜谷攻向汉中,不期遇上瓢泼大雨致使无功而返。这次,曹爽大概是想刻意避开斜谷和子午谷这两条晦气的道路,故决定从骆谷走。
进攻路线选定后,夏侯玄亲自率领司马昭及雍州诸将开进骆谷。曹爽则以总帅的身份坐镇长安城,担任夏侯玄的后援。
日期:2016-04-18 13:55:25
此时,驻守汉中的诸将听说魏军庞大,纷纷提议把军队收缩到临近盆地中央的汉城和乐城,等蒋琬、费祎的援军赶到后再发起反攻。
汉中都督王平摇晃着脑袋。他是个没文化的粗人,却对战争天生有股敏锐的直觉。“不妥,如果退守汉城、乐城,等于是放弃了地理优势。我觉得应该按照既定战术,把魏军堵在骆谷里。他们人再多,只要挤在谷里就没胜算。”王平秉承的正是初代汉中都督魏延定下的战略部署。随后,他将军队部署到临近骆谷出口的兴势,并在附近竖起连绵百里的旗帜以迷惑魏军。
夏侯玄在骆谷中缓慢行进。连日来,他愁眉不展。他已经察觉到,自己虽然挂着雍凉都督的名号,但那些雍州诸将却根本不把自己当回事。
走在魏军最前头的前锋将领正是雍州刺史郭淮。这位大半生历经战阵的名将一路上暗自腹诽:夏侯玄一个黄口孺子,凭着跟曹爽的关系竟一跃而成自己的顶头上司。这口气无论如何都咽不下!郭淮敌视夏侯玄有两个原因,首先,早在当年夏侯渊战死于定军山时,郭淮就擅自做主举荐张郃担任主帅,在他内心,自始至终就对曹氏和夏侯氏看不上眼。到了诸葛亮北伐时代,他和司马懿有过多次默契配合,并顺理成章转变为司马懿的坚定支持者。其次,依照魏国传统,州都督多由州刺史晋升而来,郭淮自曹丕时代便担任雍州刺史,迄今已逾二十年,算起来,他早该升任雍州都督,万没料到夏侯玄竟然空降过来。
郭淮纵使有千百个不愿意,仍不可避免地走出了骆谷。
“不知道那位‘名士大人’可有破敌良策?”
夏侯玄的确没什么良策,他唯有全权委托郭淮负责。可他没想到,郭淮的良策是撤军。
郭淮当然不打算拼命。拼命干什么?难道给夏侯玄做嫁衣?于是,他在骆谷口刚一露头就又撤回谷中。这场战争在《三国志郭淮传》中有简略描写:“淮度势不利,辄拔军出,故不大败。”当年曹真伐蜀失败的原因是下雨,但这次可没下雨。再怎么说魏军的人数也是蜀军的两倍,郭淮连打都没打就得出了一个所谓“形势不利”的结论。
夏侯玄完全指挥不动郭淮,更何况,郭淮的情况绝非个例。早在诸葛亮北伐时,雍州诸将都是跟司马懿一起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过来的,而夏侯玄在《时事议》中公然提出削弱地方势力,可想而知他与地方将领的矛盾有多深。
和郭淮一样使劲打退堂鼓的还有司马昭,他劝夏侯玄道:“蜀国援军已抵达汉中,形势不利,建议赶紧撤军。”
直到今天,夏侯玄才明白,指挥皇宫禁军跟指挥那些真正混在刀口上吃饭的地方军是不一样的。战争远非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日期:2016-04-19 00:00:57
而坐镇长安的大将军曹爽一点不比夏侯玄轻松。他正对是否往前线继续追加兵力迟疑不决。
参军杨伟苦劝:“现在撤军还来得及,否则肯定会导致更大的失败!”
李胜、邓飏(“太和浮华党”,曹爽亲信)怒叱杨伟,坚持要把这场仗打完。
曹爽陷入两难境地。
与此同时,远在洛阳的朝廷也已经获知前线的颓势。公卿们纷纷建议下诏责令曹爽撤军。
司马懿给夏侯玄写了一封言辞犀利、甚至带有恐吓色彩的信:“当初太祖武皇帝(曹操)打汉中时就险些溃败(指曹操攻伐汉中张鲁之役),这你是知道的。如今,地势险要的兴势已被蜀军占据,我军败迹连连,你打算怎么承担战败的责任?”
散骑常侍钟毓也给曹爽写了一封类似的信:“知难而退乃自古常理,希望大将军详加斟酌。”钟毓是魏国名臣钟繇的儿子,和颍川名门荀氏、陈氏是世交。同时,他也是司马懿坚定的政治盟友。
曹爽愤怒地将钟毓的信撕得粉碎。然而,即便他再不甘心却也明白,这场战争真的只剩撤退一途了。
“让夏侯玄撤回关中。”
骆谷之战彻底以失败告终,曹爽声望跌落低谷,可是,前锋统帅郭淮却因主张撤军受到朝廷的嘉奖,获赐假节钺。
曹爽看透了,他最大的敌人并不是蜀军,而是以司马懿为首的庞大势力。自然,战败之责曹爽难辞其咎,但我们也和曹爽本人一样确信,他结结实实地让人从背后捅了一刀。
公元244年的五月,曹爽满怀沮丧和愤怒,踏着沉重的步伐从长安回到洛阳。
至此,正始年间,曹爽和司马懿的第一回合较量就这样告一段落。曾经,曹爽无比在意舆论,甚至不惜主动放权给司马懿,随后自食恶果。如今,那些令他追悔莫及的往事,终于迫使他成长为一个勇猛的斗士。从此以后,再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包括他无比在意的舆论,能阻止他对司马懿展开反攻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