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20场战争,一部另类的“中国通史”》
第14节作者:
史海求索 第二年,即公元前230年,秦王赢政急不可耐,令内史腾领兵10余万向韩国发动最后攻势。
内史腾带领大军强渡黄河,黄河南岸韩军猝不及防,很快就全线奔溃。此时的韩国由于屡屡战败、割地,国内正规军仅剩数万,无法抵御秦军的突然进攻,结果,内史腾得以直捣新郑。
韩都新郑的守军士气低落,而且指挥官内部矛盾重重,不能同心御敌,很快,新郑被秦军攻陷,韩王安被秦军俘虏,韩国抵抗派虽然仍退至各地负隅顽抗,但由于群龙无首,很快被乘胜追击的秦军逐个击破。最终,韩国全境沦陷,韩国灭亡,被秦置为颍川郡。
灭亡韩国,是秦人最后十年冲刺的第一步,秦人完全控制了“天下之枢纽”,中间各国连成一条线的局面被打破,为秦日后兼并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当时情况下,如果不是内史腾主动献出南阳地,那秦人想速战速决击灭韩国,还是有点难度的。只要时间一延长,地处七国中心的韩国将会得到其他国家的援助,这点可以说是肯定的,如此一来,战争的结局如何可能就会存在变数。但是这一切都只能是假设,失去南阳的韩国,并没有足够的空间换取坚持到外援援助的时间。
日期:2016-02-05 21:22:59
秦灭赵之战:
本来,韩国并不是秦王赢政统一天下的首选目标,他的目标最开始是惨败于长平又阻秦于邯郸,有着彪悍的民风却正前所未有地虚弱的赵国。
然而,赵国可谓是名将辈出,当时虽然廉颇已经被排挤出赵国,但是赵国还有大英雄李牧。
李牧这个人长期与匈奴人作战,令匈奴人闻名丧胆。跟秦人交战,李牧也绝不含糊。结果,肥之战和番吾之战,秦军被李牧指挥的赵军打得大败而归,被歼灭超过十五万人,只可惜当时的赵国国力已经十分虚弱,无力反攻秦国,无法扩大战果,令每一个赵国人感到遗憾!但正是这两次战争,使秦王暂时放弃了首攻赵国的打算,而把首攻目标锁定为韩国,一方面延续了赵国的国祚,一方面,也带来了李牧的悲剧。
韩国被秦所灭后,秦又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赵国。这时,恰逢赵国国内爆发大饥荒,民不聊生,而赵国君臣也无做好应对秦国进攻的准备。虽然如此,李牧的高超指挥艺术还是令嬴政心有余悸,赵人对抗秦军时那特有的团结与坚定也让嬴政感到苦恼。
为了灭赵计划顺利施行,秦王不惜花费重金,收买赵国大臣,让他们在内部搞破坏,分化赵国抵抗派,最重要的是要弄死李牧。最终,李牧因受谗言而被杀,赵国失去了最后一个能对抗秦军的名将。同时,秦人还成功阻止了齐国与赵国的结盟,加之魏国自顾不暇,楚国远在千里之遥,燕国与赵国交恶,这样一来,基本断了赵国求援的希望。
敌后破坏得手,公元前229年,秦军开始向赵国发动进攻,
秦军的主帅是王翦,他趁此有利时机,兵分两路向赵国发动猛烈攻势。王翦命一路军队长途跋涉直取邯郸,他本人则率领主力部队东出井陉。这一招,王翦早就用过,但是被李牧所挫败,而这一次,王翦敢于故技重施,就是因为李牧已经不在,代替李牧的是赵葱、颜聚这两个酒囊饭袋。
面对王翦大军的进攻,赵将果然认为加强邯郸防御是首要,结果把主力放在邯郸守城。这正中王翦下怀。王翦亲率的秦军主力在东阳大破赵军,赵将赵葱战死,颜聚侥幸成功逃亡,东阳地区被平定,赵国被拦腰切成两半,长平之战中赵人的处境再次出现!
在野战中大破赵军的王翦马上向邯郸进攻。两路秦军会师后士气大振,而这时赵人已经感到绝望。在大臣郭开等人的“建议”下,赵王迁选择了投降。公元前228年十月,秦军占领邯郸,赵王迁沦为俘虏,被安置于房陵,赵公子嘉不甘心亡国,带领宗族数百人逃到代地,继续对抗秦国,但此时赵国已经名存实亡,秦在赵地设邯郸郡。公元前222年,秦灭亡燕国后,王翦的儿子王贲领兵顺势灭亡了代,赵国完全灭亡。
赵国是继楚国遭受鄢郢之战的沉重打击后,唯一一个可以独抗强秦的国家。其名将辈出,民风彪悍,但是君主却多为无能之辈,导致赵国愈战愈弱,终被秦国所灭。但是,赵国其实是六国中抵御秦军入侵(特指带有明确地灭亡目的的进攻)时间最长(至少从公元前236年开始)、最有力的一个国家,只是因为长平之战的超级打击,使得赵国实在是无力回天,廉颇、李牧等人的存在,也只能是稍稍延续一下赵国的国祚而已。
日期:2016-02-06 00:16:05
秦灭魏之战:
当初韩赵魏三家分晋,一个超级大国就这样土崩瓦解,现在三晋之二已经被秦所灭,剩下的魏国可谓是风中鹤戾、草木皆兵。
灭赵时秦国留了一个手尾,但这一手尾却意外的使秦国继续北上,并且取得了攻克燕国首都蓟城的重大战果,这一战果标志着秦国在北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秦军主力可以南下进攻下一个目标了。
但是,当时魏国与楚国相邻,要顺利灭亡魏国,就应阻断楚国可能救援的道路。于是,公元前226年,秦王决定先派王翦的儿子王贲,领兵攻打楚国。虎父无犬子,王贲继承了其父亲卓越的军事才能,把楚国打得大败,秦尽取楚国与魏国相邻之地,切断了楚魏的直接联系。这下,秦国终于可以大举攻魏了。
公元前225年,秦国对魏国不宣而战,秦军突袭魏国!
鉴于韩赵出事,魏国已经有了防备,但仍难抵秦军的威力。秦军连续击破魏军,很快兵临魏都大梁城下。大梁城是魏惠王的杰作,不但城高墙厚,而且城外水网交错,可以有效迟滞敌军,易守难攻,历史上秦军和齐军都曾打到大梁城下,然而都只能望城兴叹,无功而返。
但这是在大梁还不是一座孤城的情况下。
由于魏国也像韩国一样,一直遭受秦国的打击、蚕食,使得魏国国力不济、领土锐减。加之秦军突袭得手,大梁以外许多战略要地被秦军所占领,因此当秦军兵临大梁城下时,大梁实际已经成为了一座孤城。
虽然如此,不想当亡国奴的强大信念还是激发了魏国将士的爱国心和勇气。他们依托城内外的工事,顽强抵抗,打退了秦军一次次猛烈的进攻。秦军见魏军完全没有放弃抵抗的意思,而自己伤亡也不小,持久耗下去怕会生变,于是决定采取什么策略。
前面提到,大梁城外水网密布,这一点对迟滞敌人的进攻和分散敌人的兵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为敌人水攻提供了便利。在水域处于魏军把握之下的时候,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而此时水域已经尽数为秦所有,大梁的末日也就到了。
果然,秦军采取了蓄水淹城的战术,引黄河、鸿沟的水淹城。一时间,洪水肆虐,大梁城被大水包围。即使如此,大梁城还是被大水浸泡超过三个月才溃塌(古代的良心工程),洪水涌入城中,将士们决心再强,勇气再大,在洪水面前仍然显得是那么的渺小无力,最终,大梁城破,魏国将士大多阵亡或溺死,魏王假驾小舟出降,魏国灭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