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20场战争,一部另类的“中国通史”》
第17节作者:
史海求索
北逐匈奴之后,秦在河套地区设九原郡,辖44县。为了巩固战果,蒙恬一直带领着30万秦军精锐守边,还从中原地区迁徙了众多人口前来戍边,不但有效抵御了匈奴人的南下侵扰,而且促进了整个河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
然而,“亡秦者胡也”这句话,也由此而显现出来:鉴于匈奴跟秦边界绵延近万里,秦不可能处处设防,加上匈奴人走路四条腿,咱秦人两条腿,机动性比不上人家,一合计,觉得还是直接筑墙比较合算。于是,开始了人类古代最伟大的工程之一:营建万里长城。营建万里长城,加重了秦朝百姓的负担,客观上增大了老百姓对秦朝的不满,而大泽乡起义的900人,本来就是要发配到渔阳戍边、防胡者,加上秦末农民战争时期,30万驻守北方的秦军主力未见南下……如此种种,无一不让人浮想联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秦也可以算是间接亡于胡人之手吧,或者说秦也可算是中国大一统历史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对抗中第一个被拖垮的朝代。
当时秦朝对匈策略是先尽取河南地、进而取得整个河套地区,稳定北方边境,保证京都安全,然后积蓄力量,进一步、更全面地反击匈奴,以绝后患。可惜后来秦朝内部发生了农民起义,再也无暇、无机会北顾,不但不能将计划付诸行动,而且给了匈奴人卷土重来、继而南下侵扰之机。如果秦朝有足够地时间,那么匈奴和秦之间的战争会有多么激烈,会有怎样的结果和影响?实在是让人忍不住胡思乱想。
日期:2016-02-08 19:05:17
南平百越:
“百越”,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我国两广、福建、云南等地的越族的统称,原因是这里的越族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而是以部落的形态存在,又数量众多,因此得名。
严格来讲,吴越也是属于越族的分支,但是他们距离中原较近,较早接触了中原文化,从而获得较快发展,并曾相继在春秋末年称霸。
而五岭(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越城)以南的越族,则一直处于刀耕火种、部落之间互相攻伐的状态。虽然如此,在春秋战国时期,他们也时常与楚国等大国交战,并且让这些大国吃了不少苦头。楚国曾经在楚悼王时期,任用吴起南平百越,但由于国力有限,越人不羁,成果并未能长久巩固。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深感南方百越人口众多、善战凶悍,怕日后对秦帝国带来威胁,加之那句“亡秦者,胡也”一直在脑海中回荡,于是在对付北方匈奴之余,决心南下征服百越。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尉屠雎领兵50万,分五路进攻百越。
当时广东、广西的百越分别被称为南越和西瓯,福建的则被称为闽越。秦军这次进攻的重点是岭南的西瓯和南越。秦军五路大军深入百越之地,虽然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战果,还擒杀了西瓯“反秦部落联盟”的领袖译吁宋,但是却在崇山峻岭中受到了百越人的坚决抵抗。
由于客境作战,且补给困难,加之百越人善用地形、骁勇善战,秦军的处境变得日益艰难。在这种情况下,百越人对秦军发动了一次凌厉攻势,一举斩杀了秦军主将尉屠雎,还杀伤了大量秦军。鉴于形势不利,秦军从最开始的战略进攻被迫转为战略防御,凭着占领的据点,互相依托,与百越对峙,以待他变。
秦军的第一波进攻宣告失败,留守越地的秦军由于陷入神出鬼没的百越人的游击战中,以至于睡觉时都不敢卸下盔甲,整日神经紧绷——因为敌人可能就隐蔽在某处山林里,敌人随时可能会杀来!
秦始皇没有料到自己最担心的匈奴那么轻松就被打跑了,而南方的百越却比想象中强悍得多。这时有人向秦始皇报告战况,认为主要是因为岭南交通不便,大军后勤补给跟不上,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秦始皇听后,二话不说,当即下令史禄带领10万人,南下开凿沟通湘水和漓水的运河,也就是后世闻名的灵渠。
整个工程耗时三年方告竣工,这灵渠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条人工开凿的船闸式运河(当时称“斗门”,专门应付水位落差较大的河道,这项技术据说领先国外1500余年),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灵渠的开通,使得秦本土的兵力和军用物资可以通过水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百越之地,这就大大增强了在百越地区的秦军的士气和战斗力。
百越人虽然骁勇善战,但是缺乏良好的军事素养和统一的军事指挥,与解除了后顾之忧、且已经逐渐熟悉岭南地形与百越战法的秦军交战,日益显得力不从心。
由于吸取了尉屠雎之前的失败教训,秦军每攻占一地,就徙人入住,这样一来,就利于秦人在百越地区建立稳固的根据地,秦军也能随时得到人员补充。
面对秦军第二波进攻的凌厉攻势,百越人的抵抗显得越来越无力,最终,两广地区基本被秦军平定,秦始皇在此设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
日后,该区能臣任嚣和赵佗相继对骆越用兵,进一步占据了今越南中北部地区。赵佗更是凭借三郡在地理上与帝国其余地区相对隔绝的地缘优势,趁秦末纷乱之机,行自治之实,后干脆建国(大致相当于某叛乱的省),是为南越(约公元前203——公元前111年,现在越南称其为“赵朝”),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再次被中央政府征服。
征服百越,是秦朝一次伟大的开疆拓土举动,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经此一战,虽曾中途冒出个“南越王国”,但两广、福建等地仍是被正式且牢固地并入了中国版图。这一战,不但让秦朝正式奠定了大一统中国的基本格局,而且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尤其是平定百越之后,不但大军主力继续留在了百越,秦始皇还从国内徙民南下,有一种说法认为,客家人的祖先最早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了南方并开始形成一个独特民系的。
日期:2016-02-09 08:52:11
名君、名将堂:
(1)白起:(?——前257年),战国时秦人,又称公孙起。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李牧、王翦)之首,被誉为“千古第一战神”。一生打的大仗、硬仗无数,杀敌众多,是有统计的中国历代将领杀敌之最。白起戎马一生,曾经大败韩魏联军、攻占楚都、长平破赵等,功勋赫赫,为秦国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因功被封为“武安君”。但由于其功劳极大而政治上却不够成熟老练,晚年受范雎排挤,最终遭秦王猜忌而被赐死。
(2)王翦:生卒年不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王翦有着极为出色的军事才能,与白起、廉颇、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与其子王贲是秦统一六国的十年战争中最大功臣,孙子王离亦是秦朝大将。秦王嬴政奉王翦为师,但是司马迁认为,王翦能帮秦王取得天下,却不能辅助秦王实施仁政、巩固国本,故认为其和白起可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李信:生卒年不详,槐里人,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少年得志,具有较高的军事才能,曾提出领兵20万灭亡楚国,受到秦王赏识,但最后败于项燕之手,后戴罪立功,参与了灭亡燕、代、齐的战争。后世著名的飞将军李广,据说就是李信的后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