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20场战争,一部另类的“中国通史”》
第21节作者:
史海求索 自己的子民被杀戮,国家的财产被掠夺,皇帝当然非常愤怒,但是,匈奴强而大汉弱的现实摆在那里,由不得皇帝或整个中央政府任性,他们能做的,只能是有限度的抵抗和妥协,甚至是当匈奴单于写信调戏、侮辱当时掌握汉帝国最高实权的吕后之时,吕后也只能忍。由此,靠女人求和平的“和亲”也就应运而生了。
王室之间的联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那大体上都是同一个民族之间的联姻。而现在,堂堂汉帝国,却要将宗室之女远嫁给“非我族类”的匈奴人,那跟以前王室之间的联姻根本不是一档子事儿。
这时的“和亲政策”,是在匈奴人的咄咄逼人和连恐带吓的情况下,汉帝国摄于匈奴帝国的淫威,迫于无奈而作出的“艰难决定”。匈奴人眼中满是“利益”和“威风”,而强迫汉帝国与其和亲,恰好可以既得到利益,又显示出其威风。因为,汉帝国嫁去的不只是公主,还有为数众多的金银珠宝、日需用品,甚至还有各类人才;汉帝国嫁去的公主,是汉帝国屈服于匈奴铁蹄的体现,是匈奴帝国凌驾于汉帝国之上的象征。
第一次和亲,是汉高祖刘邦听从刘敬的建议,用女人换和平。之后,一直到汉武帝执政初期,汉朝隔三差五地就要送一位“公主”去匈奴,来换取匈奴短暂的罢兵休征。皇帝哪有那么多女儿?就算有,也不愿意将其往火坑里推呀!这些所谓的“公主”,大多数都是宫女,稍加训练,封个名目,就可以假当真,“送去”匈奴。当然,这也不是万全之策,匈奴人就曾经因发现这“公主”是假的而大为恼怒,这是后话。
日期:2016-02-14 19:55:22
2、最初的“汉奸”
靠女人换来的和平终究是缺乏血性的,缺乏血性就不容易长记性,没有记性那很快就会翻脸不认人。所以当匈奴人如愿以偿得到了大汉朝“进贡的公主和嫁妆”后,虽然确实会勒马罢兵,但是单于的蜜月一度完,匈奴人又磨刀霍霍,在地图上寻找下一次“打砸抢烧杀”的目标,地图上标注的一个个大汉边邑,如同任人追逐猎杀的猎物,战战兢兢。
虽然如此,但当时的大汉实在没有了比“和亲”更经济、更有效的求和方式了,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却一直照办不误。
人们一直歌颂向往的“文景之治”,其实就是这“和亲政策”最火热的一段时期。我们前面说道,和亲,送给匈奴的不单单是女人,还有众多的财物和各类技术人才。在文帝时期,有一次,匈奴人又派代表来到未央宫,趾高气扬地对汉朝皇帝和满朝文武百官说道:“我们匈奴百万骑士正厉兵秣马,准备直取长安,但是我们的大单于却是一个仁慈的君主,他不希望看到匈汉交兵,血流漂杵,特意遣我前来提亲……”歪歪唧唧说了一堆,无非就是给汉帝国下马威:是要战争还是送女人,你汉帝国自己挑。
汉孝文帝是明白人,一个女人附加点嫁妆就能解决的事情,他不愿意也不敢选择战争,于是乎,他还是像前面的惯例,表面上答应了匈奴人的无理要求,然后加封一个宫女为公主,命人对其进行训练,备好嫁妆,准备送去匈奴。
这本是汉匈双方习以为常的事件,但却因为一个人的“躺枪”而使得接下来的历史变得更加复杂。
这个无端躺枪之人,就是大名鼎鼎、有着“天下第一汉奸”之称的中行说。
中行说,本为文帝时期的汉宫宦官,从其后来的事件来看,此人还不是一般的宦官,不但地位可能略高,而且才智实在过人。
原来,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偏偏这中行说被文帝指定为“入匈公主”的侍从宦官。既然是皇帝下令,那是不能违逆的,就算有再多不满,也轮不到你说“不”。但是这中行说,虽为宦官,但更是性情中人,他得知这一命令后,想到自己一把年纪,还是个阉人,去到匈奴怎么活下去?他不干了:老子不去匈奴!就不去!
汉孝文帝听后,也许是内心觉得愧疚,倒也没有大发雷霆,但也没有收回成命。中行说急了,他居然公开向汉孝文帝叫板:“如果一定要我去匈奴,只要我能活下来,我就一定会成为你刘氏江山的敌人!”
敢说出这样的话,那真的只能用“找死”来形容了,但奇怪的地方就在于此,汉孝文帝居然没当一回事儿,中行说还是被生拉硬拽到匈奴。按理说,中行说的反抗虽只能逞口舌之快,暂时没有什么实际影响,但是他既然说出这种话,那可真是大不敬啊,汉孝文帝这也能忍?满朝文武这也能忍?这不禁让人对中行说这个人想入非非了——此人非等闲之辈!
中行说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他怀着对汉帝国刻骨的仇恨,来到了匈奴。一到匈奴,见了第三代单于——老上单于,立马投诚。你一个汉人,还是个阉人,你凭什么要堂堂大单于接受你的投诚?中行说用两件事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凭借自己在汉宫摸爬滚打多年,中行说告知老上单于,这位“公主”是赝品。老上单于听后勃然大怒:“好你个刘恒!你把老子当白痴了是不?!”但是中行说很快又劝老上单于消消气,同时,还帮老上单于分析了当前汉匈形势,为老上单于提供了许多关于汉帝国的有价值的情报。
老上单于听后气消了大半,而且很赏识中行说,当即把中行说任命为大顾问。这中行说从一个被母国“抛弃”的阉人,摇身一变成为大单于身边的顾问,这一转型来得如此之快,不禁让人佩服。而中行说认贼作父、公报私仇的汉奸、叛国行径,也让我们发指。
这,只是“天下第一汉奸”的开始,他将活跃于汉匈战争之中,成为汉帝国最棘手的敌人之一。
日期:2016-02-15 00:37:27
3、少年刘彻的仇恨
汉高祖刘邦被匈奴人围困在白登山,成为了汉帝国建国之初最大的耻辱。而之后的惠帝、文帝,一直到景帝,为了保全汉室江山、积蓄力量,不得不采取“和亲政策”,于是有了一次次“丧权辱国”的“联姻”。
景帝时期,汉帝国仍然奉行韬光养晦政策,奉黄老之学为指导思想,默默发展生产,积蓄国力。此时的汉帝国,轻徭薄赋,税率一度低至“三十税一”,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趋于稳定,国势稳步向上。
虽然如此,但此时的汉帝国仍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外患很好理解,主要就是桀骜不驯、贪得无厌的匈奴人,像一把利刃悬在汉帝国头上,让汉帝国无时无刻不提心吊胆。而内忧,则是由于汉高祖刘邦部分吸取了秦朝速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这实际上是毫无新意的“折中之举”,把先秦的分封制和秦时的郡县制强行组合在一起了,却带来了内乱的隐患。
当初刘邦分封诸侯国,是基于“让刘氏子孙守卫刘氏天下”的一厢情愿地想法,但是时过境迁,这些刘氏子孙有不少人不但不守卫这刘氏天下,甚至还想取而代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