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栖风 东吴帝国的最后十七年》
第18节作者:
陟云子
华覈指出,主上有两件求百姓的事:求其为己劳,求其为己死,而百姓也希望天子办好三件事:饥者能食之,劳者能息之,有功者能赏之。如果百姓已经做好了两件事可主上却让他们什么都没看到,则怨生于心而功绩不立,而现在帑藏不实,民劳役猥,就是“主之二求已备,民之三望未报”,更何况“事多而役繁,民贫而俗奢,百工作无用之器,妇人为绮靡之饰,不勤麻枲,并绣文黼黻,转相仿效,耻独无有。”更何况普通的士卒和百姓,也跟着风俗随波逐流,家里没有多少粮食储备,出门时也要穿着绫绮之服。至于商贾之家更是以浮华侈靡为能,他们重以金银,奢恣尤甚。华覈担心因为这种风气蔓延将会导致“上无尊卑等级之差,下有耗财物力之损”的局面。
华覈为此还算了一笔账,他说东吴的吏士家,少有没有子女的,多的有三四个,少的也有一两个。就以每户人家有一个女儿计算,十万户也有十万人,就算每年每人织绩一束,那每年也有十万束的产出,如果让四疆之内的人勠力同心,数年之间一定会有积累的布帛。华覈建议到那时放开五色的限制,准许百姓穿着,只是要禁止绮绣等无益之饰。这样美貌的人不需要华彩以崇好,艳丽的人不需要文绮以致爱,何况即使“极粉黛,穷盛服,未必无丑妇;废华采,去文绣,未必无美人”,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再高档的衣服穿在有些人身上也不好看,而真正妍丽之人即使不施粉黛也依然楚楚动人。
日期:2016-04-29 18:04:48
040
华覈的意见归结起来就是:严厉打击高等级消费市场,促使民众将剩余钱财转向生产生活资料等大众消费领域,等民众手里剩余钱财多了国家赋税来源即可保证,府藏也会慢慢充实起来。而且华覈只是要求暂时禁止,目的是为了稳定百姓情绪增加国家财富,从本质上讲,华覈是反对“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割股啖腹,饱食身毙”这一类做法的,因为短期内的横征暴敛固然能使国家财富骤增,但百姓穷无所归之后国家又到哪里去征赋税,所以华覈的这一看法是非常有见地的。
最后他点明正题:“此救乏之上务,富国之本业也,使管、晏(管仲、晏婴)复生,无以易此。汉之文、景,承平继统,天下已定,四方无虞,犹以彫文之伤农事,锦绣之害女红,开富国之利,杜饥寒之本。况今六合分乖,豺狼充路,兵不离疆,甲不解带,而可以不广生财之原,充府藏之积哉?”华覈虽然言辞忠恳,但孙皓怎肯听从,昭明宫还是加班加点的完工。当年十二月,孙皓正式入驻昭明宫。
本来吴兴郡乌程县因有文帝孙和的明陵(据罗宗真先生《六朝考古》,明陵在乌程县西陵山),孙皓命人四时奉祠,但有司上奏说,应该在都城也为孙和立庙。于是宝鼎二年(公元267年)七月,孙皓命守大匠薛珝(薛综子)营立寝堂,号曰清庙,为拜祭孙和之所。十二月,庙成,孙皓准备将孙和之神请入庙中。为表隆重,他特地加御史大夫孟宗守丞相,和太常姚信等人一起率领中军步骑两千余人以灵舆法驾东迎神于明陵。临行前孙皓接见孟宗,亲自于庭中拜送。之所以选用孟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被孙权和陆逊等人树立起来的东吴道德模范。
孟宗这个人在政治上成就不高,《三国志》中也没有独立的传记。他之所以出名,全是靠着他的孝行。小时候他跟从南阳李肃学习,他母亲为他作厚褥大被,有人好奇地问其原因。他母亲回答说:“小儿无德致客,学者多贫,故为广被,庶可得与气类接也。”孟宗受母亲鼓励,读书夙夜不懈,李肃惊叹地说:“你有宰相的才器啊!”《楚国先贤传》称,孟宗的母亲喜好吃笋,有一年冬天笋还未生,他母亲又想吃笋,孟宗进入竹林哀叹,笋为之而出,因此得以取之供母。时人皆以为孝之所感,这就是“二十四孝”中的“哭竹生笋”。
日期:2016-04-30 18:08:16
041
孟宗初入仕途,就在朱据手下作军吏(《吴录》称朱据时任骠骑将军,按朱据于赤乌九年(公元246年)为骠骑将军,时孟宗早已出仕,疑为左将军之误),他的母亲亦在军营。孟宗既不得志,而又遇上夜里屋漏滴雨,因此起身哭泣,觉得对不起母亲。他的母亲倒是看得开,宽慰他说:“但当勉之,何足泣也!”朱据对此也略有耳闻,后将其任命为监池司马。孟宗自己结网,亲手捕鱼作鲊(鲊即腌鱼,按《齐民要术》的说法,作鱼鲊需选用鲤鱼切成带皮的小块,用清水洗净后滤出水分,将粳米烧熟后作糁,然后一层糁一层鱼的码放后等待密封发酵,讲究一些的还要加橘皮和好酒,是一种风靡魏晋南北朝的一种生食鲜味)寄给母亲,他母亲看到后就将其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说道:“汝为鱼官,而鲊寄我,非避嫌也。”
后来孟宗迁为吴令,当时规定官员不能携带家属上任,所以孟宗每次得到时鲜之物,先寄给母亲享用,然后自己才吃。嘉禾六年(公元237年)孟宗母亲去世,他听说后就弃官奔丧,丧礼结束后自拘武昌听刑。根据当时顾谭、胡综等人对官吏奔丧的看法,以为“忠节在国,孝道立家,出身为臣,焉得兼之?故为忠臣不得为孝子”。丞相顾雍已在之前征得孙权允可发布命令,私自奔丧将被判处大辟之刑。眼看孟宗死罪难免,上大将军陆逊替他说情,说孟宗素来就有品行,孙权因此对孟宗减死一等,并且规定其他人不得以此作比。
后孙权又复使其为官,孟宗累迁光禄勋、御史大夫、司空等职。东吴灭亡后,陆机在《辩亡论》中这样评价孟宗:“降及归命之初,典刑未灭,故老犹存。大司马陆公以文武熙朝,左丞相陆凯以謇谔尽规,而施绩、范慎以威重显,丁奉、钟离斐以武毅称,孟宗、丁固之徒为公卿,楼玄、贺邵之属掌机事,元首虽病,股肱犹良。”大体而言,孟宗在东吴所获得的地位与同为“二十四孝”的王祥在魏晋所获得的地位相近,王祥卧冰求鲤,孟宗哭竹生笋,二者皆是道德楷模,上升渠道也极为相似,最后又都获虚位之高官(王祥为太保,孟宗为司空),他们的上位与儒家标榜的以孝治天下相合,侧面证明封建社会道德模范是时代需要的产物。
孟宗迎神回建业时,孙皓频频让中使奉送手诏,询问孙和之神起居动止。巫觋称看到了孙和的被服,面容仍如活着的时候一样。孙皓悲喜交集,乃至涕泪纵横,于是悉召公卿尚书到阙门下受赐,灵舆到来时,孙皓又让左丞相陆凯奉猪、牛、羊三牲于近郊祭祀,孙皓则于金城外露宿。第二天,孙皓望拜灵舆于建业东门之外,转天又拜庙荐祭,歔欷悲感,结果在七天之内三次祭祀,又使倡伎昼夜娱乐。有司奏称“祭不欲黩,宜以礼断情”,然后才停止了祭祀。孙皓迎孙和之灵,又频频拜祭,显然并不全是表明孝道的做作之举,其中必有真情实感。然而事实上孙皓十一岁时孙和就已身死,父子相处的时间只有短短十年,笔者认为除了他们父子感情确为深厚的原因外,更大的可能是孙皓早年的漂泊流离使其对缺位的父爱产生了一种反思性依赖,最终的表现便是如此。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