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春秋——唯一不能缺席的王朝》
第49节作者:
贾志刚
伤心的女人是最容易破罐子破摔的,而在女人伤心的时候来到女人身边的男人多半都是不怀好意的。
就这样,一段不伦之恋开始了?NO。如果这样,故事就太简单了。
所以,衣服脱到一半的时候,文姜推开了诸儿的手。
“哥哥,注意影响。”文姜说。
“啊,我只是觉得你太热了。”诸儿辩解。
那一次事件之后,兄妹俩很长时间没有见面。
但是,他们终于还是忍不住,在两个月之后又开始对诗了。
诸儿还脱文姜的衣服吗?没有,为什么没有?因为不用他脱,文姜自己脱。
“好热。”文姜说,然后开始脱衣服,直到自己的两个半球几乎滚落出来。
“嗯嗯。”诸儿这个时候只知道咽口水。
文姜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要报复公子忽,她以为自暴自弃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她让很多人都以为自己跟哥哥之间发生了什么,以为她是个荡妇,暗中骂她是“破鞋”。但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发生,她只是让哥哥多咽了些口水。
整个齐国都知道诸儿和文姜之间的事情了,满大街的人没事干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终于,齐僖公听到了风声,他赶紧给诸儿娶了个宋国的老婆,外带两个小老婆。
诸儿跟自己的老婆活动去了,文姜顿时感到孤单。这个时候,她开始怀念诸儿,并且在内心里对诸儿有一种强烈的依赖感。什么是爱情?这就是爱情。问题是,诸儿是他哥哥。
全天下都知道文姜的事迹了,其他的诸侯没有人愿意娶她,尽管她长得很美很艳,可是谁也不愿意给自己戴一顶绿帽子。而这,也就是文姜成为大龄未婚青年的其次的理由。
文姜一天天长大,可是,总是嫁不出去。
俗话说:少女怀春,少女思春。长大的文姜免不了要怀春思春,而怀春思春的少女是很可怕的,她们什么都做得出来。
而诸儿呢?他很快对宋国的老婆失去了兴趣,在他心中,文姜是海龟,别的女人都是土鳖。他很怀念文姜,但是他不敢随便去找她,他知道老爹的眼睛在盯着他。
——兄妹离别
鲁桓公难道不知道文姜的事迹吗?当然知道。那么,为什么他愿意娶文姜呢?
这要归功于公子翚的极力推荐,他从齐鲁两国的传统友谊说到鲁国文化中的助人为乐,从文姜的美丽动人说到她的雍容华贵,直到鲁桓公忍不住咽口水。
“齐国那么多美女,为什么诸儿冒着乱伦的骂名也要勾搭文姜呢?你想想吧,文姜那得多勾魂?”不得不承认,公子翚的分析是有说服力的。
“好,助人为乐、替人解困是我们鲁国的传统。”鲁桓公最终下定决心帮齐僖公把尾货扫掉。
知道自己要嫁到鲁国,文姜很高兴,终于有人要自己了,而且鲁国比郑国大,奶奶的公子忽,你牛什么?姑奶奶嫁个比你还牛的人。
可是,她又有一种失落感,从此一去,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诸儿呢?什么时候才能再听到诸儿讲的黄段子呢?
正在百感交集的时候,诸儿派人送了一束花,花里藏着诸儿写的一首诗:桃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苴。吁嗟兮复吁嗟!
歌词大意是这样的:桃花开了,很诱人啊。开的时候没有采,如今眼看着飘落为浮萍,可惜啊后悔啊。
多有才的诸儿啊。
文姜看了诗,一激动,也回了一首:桃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讵无来春?叮咛兮复叮咛!
歌词大意是这样的:桃花开了,很美丽啊。就算这次没有采,难道就再没有春天了吗?等等吧,机会会有的,不要忘记我啊。
多有才的文姜啊。
这原本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两首诗,可惜,由于作者是兄妹而成了罪证。
迎亲的过程我们还是要介绍一下,根据周礼,这里是有学问的。也就是说,我们来看看周公制定的迎亲之礼究竟是怎样的。
按着规矩,如果是世子迎亲,就应该直接到对方都城;而国君迎亲,不能出自己的国境。
所以,鲁桓公首先来到了瓘邑,这是鲁国与齐国交界的地方,他在这里准备迎亲。之后,桓公派出总理公子翚前往临淄。
由于在订婚的时候已经给了价值不菲的聘礼,娶亲的时候只需要给象征性的礼物——两双鞋子和一块琮玉。公子翚首先来见齐僖公夫人,将礼物献上,说:“我奉了我们国君的指示,前来献上菲薄的礼物,迎娶夫人贤惠的女儿。”夫人就说:“我这女儿从小娇生惯养,不懂事,有幸能够侍奉贵国国君,怎能不深感荣幸并表达谢意呢?”夫人接过了礼物,将其中一双鞋子给女儿穿上,帮女儿梳妆打扮好了,对她说:“去吧,从今以后,要孝顺公公婆婆,要家庭和睦,不要总想着回娘家。”
文姜之后就拜别母亲,然后到大厅告别父亲,到大门口告别一众亲戚,然后登上齐国的车,在公子翚和齐国下卿的护卫下,前往鲁国。之后在瓘邑进行迎亲仪式,转乘鲁桓公的车到曲阜,进行婚礼。婚礼结束之后,齐国下卿回国。
可是,这一次的迎亲被齐僖公坏了规矩。
鲁桓公三年(前709年),鲁桓公迎娶文姜。
按《左传》的说法,两个地位相当的诸侯国之间的婚姻,如果嫁姐妹,就派上卿去送;如果嫁女儿,就派下卿去送。如果小国国君的女儿嫁给大国国君或者世子,上卿去送;如果诸侯的女儿嫁给周王或者王太子,那么所有的卿士都要去送。而无论怎样,国君都是不送的。
按照这样的规矩,齐国应该是下卿去送。可是,齐僖公太舍不得这个女儿了,他决定亲自去送。当然,他没有送到曲阜,只是送到了瓘邑。
“齐侯送姜氏,非礼也。”《左传》如此评述。
由此可见,鲁国人是很讲究礼的,而齐国人比较随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