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20场战争,一部另类的“中国通史”》
第38节作者:
史海求索 日期:2016-03-04 23:05:56
1、梁东、阳人之战:
孙坚在鲁阳整顿好了之后,又移屯梁东。恰逢此时董卓派部将徐荣、李蒙四处劫掠,孙坚军和董卓军遂在梁东发生了遭遇战。
双方兵力不在一个等级,孙坚兵少,徐荣等人也不是等闲之辈,很快,孙坚军就抵挡不住董卓军的进攻,被击败了,孙坚只好带领数十骑兵夺路而逃。徐荣、李蒙等人已闻孙坚大名,见孙坚狼狈逃窜,当然是紧追不舍,不愿意放掉这个擒杀江东猛虎的机会。
孙坚左冲右突,无论去到哪里,都会被追兵认出来。原来,孙坚平时喜欢头上绑一块红头巾,于是董卓军都高喊:“戴红头巾的是孙坚,不要让他跑了!”。孙坚被追杀得够呛,见自己身边恰有一个忠心且勇敢的将领祖茂,于是孙坚便把自己的头巾摘下来递给祖茂,让祖茂带上。祖茂二话不说,利索的绑好头巾,对孙坚说到:“保证完成任务!”,头也不回地往另一个方向杀去。
这招果然奏效,大家都放着真的孙坚不追,去追杀祖茂,孙坚才得以从小路上逃出重围。可怜的祖茂被追兵围得十分窘迫,于是便下马把头巾盖在一根烧过的石柱上,自己则躲在草丛里。董卓军以为孙坚就在那里,走近一看才发现被耍了(一说祖茂被杀)。
经过此败,孙坚部很多将士被俘虏,而且都被用残忍的手段处死,例如烹杀、灌油、腰斩等。孙坚安定下来之后,收回了大部分失散的部下,董卓闻讯,又下令以胡轸为大督护,以吕布为骑督,还有华雄等一干将领,领步骑兵五千,与孙坚合战于阳人。
胡轸字文才,性格急躁,刚出征就放话,说一定要拿一个军官来杀一儆百,整肃军纪。各位将领听了之后,都暗自厌恶他。董卓军到达广成,离阳人还有数十里,到了黄昏的时候,士兵们都疲惫了,应该停下来休息,且董卓也事先决定让他们在广成过夜休整,厉兵秣马,然后再进兵阳人的。董卓军中各将领都讨厌胡轸,都想搞手段坏胡轸的事。于是,吕布等人就在军中散步谣言,说阳人那里的孙坚军已经撤走了,现在我们应该去追击他们,不然就要失去良机了。董卓军便直接行军至阳人城下,然后阳人城中守备非常坚固,打不下来,加上董卓军又饥渴难耐,人困马乏,而且天色已晚,又没有搭营盘,只好解甲就地休息。这时,吕布等人又宣言相惊,吓唬说城中的孙坚军杀出来了。于是董卓军惊慌失措,胡乱奔走,跑了十余里,发现并无追兵,到了第二天早上,董卓军便回到阳人城下,拿回丢掉的兵器物质,准备攻城,但是城守坚固,胡轸等人打不下来,只好引军撤退。
此时城内的孙坚虽然兵少,但是见胡轸部士气低落,兵马困乏,于是决定开城追击。胡轸部见孙坚军突然出城追击,慌忙列阵抵抗,结果董卓军大败,董卓手下猛将华雄也在这一战中被杀。
此时,袁术因为听了别人的谗言,不运军粮给孙坚,孙坚亲自连夜策马到达鲁阳面见袁术,讲了一大堆慷慨激昂的话,好不容易才让袁术重新发放军粮。而董卓忌惮孙坚的勇猛,于是派遣李傕等人来向孙坚提亲,并许诺上表奏请皇帝起用孙坚的兄弟、儿子们,孙坚大骂董卓,坚决不同意,继续向洛阳进军。孙坚军进军大谷,董卓亲自率大军阻击孙坚军,结果被孙坚军杀败,撤到渑(nian,三声)池,后留董演驻守,以防孙坚进一步往西。
孙坚是最早率部进入洛阳的,进入洛阳后,孙坚看到旧都被董卓破坏地面目全非,十分惆怅,竟然痛哭流涕。
日期:2016-03-05 10:15:54
3、曹操追击战:
董卓西撤之后,盟主袁绍等人进入洛阳一带,但因为董卓仍然兵强马壮,于是都不敢率先挥师追击。这时,曹操责问袁绍等人:“我们组成义兵,是为了诛灭董卓,平定暴乱。现在大家都已经会师一处,诸君还在害怕什么呢?”接着又陈述了如果放任董卓不管的话,危害还是会很严重。但众人还是不为所动,曹操见状,便带领自己的部下继续向西前进,此时张邈也佩服曹操的勇略,于是派遣部将卫兹带领一部分兵马追随曹操。
曹操带领部队一路追击董卓,一直追到了荥阳汴水附近,中了董卓部将徐荣的埋伏。徐荣部以逸待劳,又设伏成功,士气大振,而曹操部慌乱无措,因此徐荣部重创曹操部,曹操军死伤惨重。曹操见形势不利,下令撤退,结果被流箭射中,曹操所骑的马也受重伤。眼看着追兵将至,曹操几乎做好了就义的觉悟,就在这危急关头,曹操的从弟曹洪把自己的坐骑让给曹操,曹操感激不已,骑上马趁夜色逃跑。曹洪把马让给曹操后,带领残军奋勇阻挡徐荣部追兵,徐荣见曹操的军队人数虽少,但是力战尽日,因此有所疑虑,认为酸枣(联军此时驻地)没那么容易能打下来,所以也就不乘胜追击了,而是引兵西还。
曹操逃回酸枣后,见联军空有十余万人,但是整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曹操指责并建议联军,又不被接受,出于战败的羞愧和对联军的失望,曹操于是引自己的残军离开,去扬州招募兵员。扬州刺史陈温、丹阳太守周昕给了他四千兵马,但是当曹操到达龙亢的时候,发生了兵变,最后只得千余人进屯河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