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行业长篇小说--真武百年》
第24节

作者: 铁萼奇兰
收藏本书TXT下载
  孙青铜又说,表演分两种,有时也会换过来,他用地趟翻腾的拳法跳绕躲避张铤芳。好比死人翻车,就是仰卧转俯卧、俯卧转仰卧的硬翻硬蹦,干脆利落,好比鲤鱼打挺;僵尸跌则是倒向身后腾跃跌出,手脚离地,身子好似鳌鱼出水,在空中走一道弧线向后滑腾,而后死人一般,硬生生跌落下去,对腰功、倒功、轻功、筋骨硬功有相当的考验。胶东拳法,有长拳加螳螂,螳螂加长拳之说,而长拳即是地躺长拳,铁布衫、柏木桩、鹰爪力、地躺功都是基础功底,这玩意也就孙青铜这等练家敢玩。但就内行看来,还是张铤芳更显武艺。因为单单一个定式鹰捉,不用发力,能站稳的身姿,对常人来说就已经很难了。

  但是孙青铜也表示了担心,“你今日拆擂台时,虽然脚劲深厚,但也占了那板材、板型的便宜,算你有心,刚好发挥了跺踏。若换做长条颤板,反而就不中了。长条颤板弹性充足,适合借力腾空,踩步沉身,但使提踵跺踏,必然颤忽失稳,所以好腿法便不及好拳法了,打在一处又得是摔法显能。三哥这一出,其实是就着颤板编排的,待他下台时,任何拳家,脚下无踩劲者,一个弓步扎过去,颤晃不稳,两股战战,自己就知道功力不及了。我说这个,你明白什么意思么?”

  袁镜仪明白过来,这是孙青铜借着出主意,考查自己来着。

  日期:2016-05-01 23:19:07
  心意六合拳,讲究鸡腿龙身,六合相聚,心意一动,颤筋崩发,所以迅猛突然,如高山滚石,倾轧难当。有歌诀曰: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腿蹬。“踩”字为功法第一根基,所以踩鸡步是第一功课,也是心意六合拳的特有形态,与别家拳学有着明显区别。
  但这个最基础的“踩”字,却是极难做好的。原本心意腿功有指导歌诀“起如挑担,落地分砖”,但就是这一句,却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因为“跺”劲比踩劲要容易找到。究其根本,虽然二劲同样落地沉实,但是一者是浑身落地,一者是单腿提跺,而初练者周身用力时,都能够发出震地重声,于是很容易混淆二者。
  由于心意打法有一特色是践蹿之能——前打一丈不为奇,便是“踩”的体现。要求在沉劲之中保持擎力,上步出拳不用另行蓄势,劈打钻翻一气连环。但是如果没做到“踩”艺,便很难蹬起周身分量,也就练不成六合之力,即失去了远打优势。心意打法还有一个特色是独立之能——回转近在一寸中,靠的也是一个“踩”字,做不到落地揳橛的劲意,便无法做到迅速辗转,又失去了近战优势。只有“踩”艺做到了,才能把震踏之力收入筋骨以蓄势,随着功力的提升,落地也就逐渐可以无声了,此时举手投足即能伤人。

  这个“踩人戏”,其实就有显示“踩步拿捏”的成分,轻重脚转换,落步沉重灵敏,而周身辗转尺度的拿捏也非常精准,这又展示了身法功力,鸡腿龙身是心意拳超越许多拳法的根本,这一手显了高低,确实就不用打了。
  袁镜仪跟孙青铜说出了自己的武艺见解,孙青铜听罢接连感慨,道:“镜仪,你功力、手段、忍耐,皆不在我之下了。不对,不是忍耐,是大度。三哥在天有灵,当含笑九泉了。”
  袁镜仪道,“踩人戏”虽巧,但确实容易流入“戏法”,让人拿个不恭的话柄。而且今日情形不同,还是多展示北派功法为好。

  孙青铜再次认同,道:“镜仪,你确实可以了。‘学无长幼,达者为先’,往后我就踏实辅助你了。”
  计划妥当,袁镜仪又带着孙青铜,与袁承兴及刘、杨、黄三人一同上路了。厉门这三人中刘钧平武艺最好,人情也练达,说拳论事让袁镜仪颇有见闻。但论及心意细节,孙青铜似有意避让,袁镜仪也随了他。
  袁承兴也是好心过来帮忙的,而且武艺也相当精湛,考虑到他与当地没什么关系,袁镜仪自身对他就多表现了些敬重。袁承兴不动声色,情绪一直非常平稳。
  说起沈全这个人,几人都表示惋惜,不然雁门擂定然大显身手。孙青铜、刘钧平二人稍年长,便以此劝说袁镜仪千万不要意气用事。而想着虎口擂的种种情景,袁镜仪却总能想起《哭四门》里的几句唱:操哭典韦把命送,失荆州哭坏了二关公。落凤坡刘备哭庞统,西蜀阿斗哭子龙。

  正文:
  日期:2016-05-02 09:52:37
  作者简介
  作者武术师承特殊,文化继承独到,作品中有被近代史学家忽略的历史人物出身环境、时代战备细节。围绕国术与武备,可以填补许多近代社会、战争、变革发展史上的元素空缺。
  民俗本源
  一百年前影响晚清命运的捻军起义,对于捻军出处、团练的成员出身、战斗方式等。作品从贴身入内的视角,展示出了他们的同样出身及与武术关联——原本都是出自“习武自卫”的农村劳力,以及特他们的社会关系、复合身份、行为方式及复杂情感。不同于经济、战略、官场思维的时代、人物论调。
  乡绅与寨堡文化
  作品从一个从未有过探讨的特殊角度,更为全面地展示传统乡绅文化、寨堡(私家城墙)武备文化,这对于辅助展示袁世凯、张镇芳这些由寨堡走出来的乡绅出身的历史人物的性格形成、手腕形成,提供了新的观察角度,对于由组办团练起家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就组办团练、对抗捻军、处理商帮、地主、地方武装力量关系等的具体细节,也给出了相当精彩的描写。构成晚清格局的朝廷大员,他们与武林中人的关系,也是过去作品极少展现的。而就团练构建,与武备人、武术人,是绝对分不开关系的。

  真武格调
  谈及武术、武行,大多读者还仅是接受大观念灌输,大多作者也是自民国小说及民国资料中获取。而这部分的资料,即便可考部分,也多是由北京、天津、直隶地区的武术行业为蓝本的,并不足以代表整个中国的武行作为,而且远没有民间那般复杂、精深,因为真正的叛乱起于民间,特别是土匪、刀客横行,地方乡绅具备相当武备实力的中原地区。作品由湘淮团练的壮大之地为背景,起笔便是史实感的真武格调,厚重条理,与江湖、京城武林作品气氛迥然不同。

  作者师承
  师承流派深远,文化厚重,继承了宋明军备武技的豫东寨堡武备中心意门、形意门武术,民间组织如河南红枪会传播的少林系武术、少林僧兵传承的河南少林寺永华堂系武术、京城拳房武行系的通臂拳门武术、胶东乡野武帐教场的地躺、螳螂门武术等等,由可供专业学习的细节入手,全方位展示传统中国特殊时期的社会画卷。作者有多年武术教学经验,有多年从事动作武术设计的经历,这种由切身传承而来的写作感受,展示能力,通过镜头导引与心理暗示相结合的交战感受描写,是史料派作家难以企及的。

  文学技巧
  师承国内著名的军旅小说作家、编剧,地主庄园文化研究者,作者参与同类项目学习,继承人物小说精髓,写人写物求实存真,作品虽然描写细微,但是模仿影视化的阅读快感,描写兼顾声、色、画、影,注重镜头导引,章节采用了剧本化结构,人物形象鲜明,动作精细,非常适合影视作品改编,有着非常大的投资潜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