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行业长篇小说--真武百年》
第38节

作者: 铁萼奇兰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有把握的高手,到了这个时候就不是念着打倒对方了,而是一再告诫自己要忍让留手,硬扯着思绪不让进入空灵状态。这个状态不是苦练模仿出来的,而是功夫到了自然生成的。一旦同门之间落入模拟,就成了推手揉手一类的玩意了,总是会经过脑子的。所谓“心意”二字,就是求的这个灵变,谱上有言:打拳犹如婴儿戏,拳到无心方见奇。
  但二人都不想白白把心意扯回来,总得玩出点感悟来。袁承兴有了自己的心思,袁镜仪也感到了一线的杀机,二人在精神上都起了迫在眉睫的警觉,此时真就应了心意把的应敌状态:一线之中争生死。外人看不出来,但袁镜仪知道袁承兴拳路变了,那个步眼已经不是心意拳了。袁承兴没有突发袭击,也是给了一个警告,让劲不让手。袁镜仪心领神会,在心意里将步型转换了一点,看似不经义的一动,就将心意拳与形意拳分别开来。

  形意五行拳,是拳谱中“五行本是五道关”字句的最佳呈现,它本来就是从空当处发拳,所以闭住五行就掩护了空当,这是顾打。顾打一体就是防御式进攻,空当处发拳,这是老拳谱所谓的夜战随感应的根本,不只是感应有多强,更多是自身防护就严密。
  说白了就是自身运行起来了,也根本就不顾忌对手如何如何的发力用招了,硬打硬进,望着就使。所以当两个此道高手处在一起,那就有一山不能容二虎的气势了。

  也只有高手才能体会到当事人的感受,袁镜仪有形意传承,又是独立重步出身,相比占了沉厚优势。袁承兴是小步快手一脉,打的是一个伶俐。二人此时都稍欠火候,还做不到凌厉犀利,袁镜仪行拳带劲,但是定势不力。定式不力则代表着收手回劲有个折扣,达不到惊变境地。这也是张铤芳不及郭今奇的地方,张铤芳虽然动静刚劲,但是变劲还是慢于郭今奇,这个打低手无所谓,高手对决就看出重要来了,纯指望流淌发拳的,能让人逼得一拳都打不利落。袁承兴的传承也不注重这些,但是袁承兴却注重“惊变”,他们这一路风格,在练功时就注重假想对敌的变化,虽说这变化是假的,但是身手的节奏是练出来了。二袁一比,也势均力敌。

  陈州武林有句话,叫“七式打陆合,篦子抓窝窝”,意思是七式拳专打六合,手到擒来。
  七式拳流传不广,但凶狠实用。有基础动作七个大式,之后七七对练,变化无穷。技法上巧妙灵便运用却直接干脆,特别擅长步控手截,表现起来也是一动俱到,落步人翻。极吃功夫,也极显功夫,练起来比六合拳更难看。
  虽与六合拳同为教门拳,也同为短打狠毒之拳,但是风格与根基却大不相同,而且在演变完善过程中,虽然相互对比克制,却从来没有参合的倾向,一直是独善其身。这在拳学上是非常特别的。像其他很多拳种,只要多拳同修,都会不断贯通吸纳,使之合而为一,相互参照。但这俩的风格特点独立鲜明,甚至对立。
  日期:2016-05-05 16:27:47
  六合拳窄身鸡步,刮地风催起趟劲可将骡马趟翻。七式拳侧身大马,撑腰吊手状如汤瓶,大步子钩挂之中能将人胯拉脱。通常拳法手是两扇门,七式拳却是用腿设了一道关,而且不是大门永固,而是一道埋伏的瓮城:或诱敌深入,或上步套索,手脚配合如同关门打狗,屠夫捆猪。从这个道理上看,又与六合裹字有些类似,所以许多心意拳师都是从熊形上模拟七式。
  练成之后基本功也过硬,身子低,步子大,但是进退奇速而刚猛,不怕缠斗勾绊,也不惧佯攻打点,步子一撑,对方就打不着人,步子一套,对方又脱不开身。你打他腿脚,他就有了办法,就进了他的套了。真遇到攻势凶猛,大马步划两个圈子就退出去了。
  袁承兴以查拳、七式为底,而后专攻六合。在袁承兴查拳、七式已有名声的时候,随大流的六合拳徒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因而他也没有急于学习六合,而是一直在等待机会结识拳道高深的老师。得遇买洪升之后,袁承兴便舍弃了之前所学,买洪升居无定所,便把袁承兴托付给了袁长青,二人心意相投,袁长青也无私传授,数年内炉火纯青,只是唯独不忍舍弃之前旧学,所以就随了疾步一脉。

  “拳无高低”说的是最终搏杀之时,谁发挥好了谁就可以保住性命。什么拳不打人?但就技法运用上,肯定是有区别的。不说生死场面,单说低手论技,七式确实有克制六合的道理。至于继续精进,那就看个人造化了。凡大拳师,当知道盈缺,不能妄想一家一法就包罗万象。可惜大凡武者都维护一己支别,往往会做出掩耳盗铃之举,往后一旦遇到不同,便会迷结成障,再也难登高峰了。
  这话很无聊,但是内理儿很稀罕,七式与六合的秘密在当地并不神秘,特别是教内的七式,几乎就是朝着克制六合去练的。七式比六合门户略广,通常心意拳师两样都练,高低都是自己。周口有话:闪躲打六合,用力打太极。一反一正,即是打法,又是练法。如果将六合练得无视七式,对付余外针对六合的拳师就更加轻松了。
  心意拳为狠毒之拳,出势虎扑,下手不留本,有多少用多少。一旦让了分寸,如果不是实力悬殊,那就类似把自己陷入绝地而不思解脱了。孤坐深山而不知警惕,为大忌。而一旦将开始玩弄拳术,也就是走上了功力废退的邪路了。
  这其中的奥妙,就不是外门可以理解的了,七式拳势恰恰利用了进退余地大作文章,所以虽然六合拳在教内地位不可动摇,而七式真传也同样保守。
  袁承兴宁可换了拳路也不玩弄技艺,一是他知道武艺不能儿戏,再是他的确看不上西帮打骨子里生出的那种骄傲。少年戴问雄在家时也算出类拔萃,一出道却被打得回炉重炼了三年,这其中也是有缘由的。袁承兴想跟西帮拳师试试,可询问之下,发现真传寥寥无几,不理解戴家用意,也就不好轻言讨教。

  袁镜仪也料得了袁承兴的用意,躲两步换成了三体的架子。三体一束别开生面,使心意拳又有了新气象。袁镜仪继续采取守势,三体也换成了马步。心意拳不见扎马,却将夹马桩藏在了回身扣步里,袁镜仪用出了形意难得的马步打法——老君封门,袁承兴硬碰了好几腿,却也没占着什么便宜。
  日期:2016-05-05 16:54:45
  袁镜仪从郭今奇那里学来的打法里,入手是截拦盖推、龙形抡劈、老君封门、缠手鹰捉,踩着周全去切敌手的不周全,不打间隙也就不用瞄着间隙,所以上手就快人一步,加重三分。
  金芝贵看得直搓手,戴氏本家的长者都先后看了看郭维翰,眼神对望之中透着些许的不解与惊奇。但余外的年轻一辈,还都是不以为然的神态。
  袁承兴也敬佩起李飞羽(李洛能,字飞羽,别称老能、老农)来,李飞羽是经得戴老拳师允许改拳的,其中道理飞羽先生不讲,单支后生也是茫然。但境界追求殊途同归,练到一定程度总有些许多相通,这些相通之处便将各家拳法联系起来,以己推人,也就料出了高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