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抢了他们的粮和人,他们一点都不奇怪,甚至都懒得问我们是那一部分的。
车是深深陷进一个地缝里,这个地缝或许原先就有,只是被雨水的泥浆掩盖住了,或许是这次暴雨冲刷出来的,总之,窄窄的木头车轮被牢牢的卡在里面,不敢动。
这没问题,把人集中起来,把粮食袋子从车上卸下来,差不多的时候大家一使劲,车就出来了,然后在找石头把路补好。
说起来简单,但是在窄小的路面上完成这些有很大的难度,好歹我们有吃的了,这些不着急,于是一声令下,大家卸粮食烧火做饭,有了体力在干活。
这是我们进入浙江的第一顿饱饭,也是那些车夫们的第一顿饱饭,大家吃的很开心,只是我们的北方口音被那些车夫们听得清清楚楚的,用谎话已经无法解释这些了。
于是我把他们召集起来,跟他们说了实话,我们是咸丰的军队,想走的我们不会阻拦,装满能带走的粮食就走,只是拜托各位不要说出我们来。
没有人走,毕竟这是个兵荒马乱的时期,走了就意味着没有饭吃,回家是不可能的,因为会当做逃兵抓起来。
如果道别的地方当兵呢?跟这里唯一的区别就是那里吃饭定量,吃不饱。这里似乎可以吃饱。而且这里是皇帝的军队,也算是正统。
既然大家不走,那就干活吧,三下五除二,车被抬了起来,路畅通了。但是我们走的依然很慢,因为路实在是坏了很多。
到了第二天的中午,才似乎看见了宜兴城。
宜兴,是一个又干净有肮脏的城市,说它干净,是因为那里聚集了一大批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说它肮脏,是因为那里到处都是泥巴。
宜兴是出产紫泥的地方,从一万多两银子的紫泥壶到一个铜钱的紫泥尿壶都生产。
就在我们似乎已经闻到了紫泥味道的时候,前面一声炮响。
所谓的炮响,其实就是一个爆竹的声响,换句话说,前面不知道是谁,放了一个爆竹。
在冷兵器时代,如果一只军队发现另一只敌军迎面而来,要么躲避,要么迎敌。
如果迎敌,就事先摆好阵势,等对方靠近,就放一个爆竹,通知对方赶紧准备迎战,这个时候他们是不会主动攻击的,不像我们,我们都是偷偷埋伏。
既然对面一声炮响,我们也赶紧列队,然后往前走去,很快我们就看见了对方。
对方把兵力部署在稍微宽阔一点的山坡上,他们成矩形占据了山坡的上面,这个是一个有力地形,以逸待劳的等着我们。
当我们靠近的时候,他们射过来几只箭,箭的落地点是我们扎住队形的地点,也叫一箭之地,中间的空间就是大将们拼命的地方。
我们就在他们指定的一箭之地重新排摆队形,一阵折腾后,我们也算稳定下来,至于叫什么队形,我们都不知道,反正我在最前面。
每到这时,我心里就开骂。
对面过来一个师爷的模样,开始摇头晃脑的说话,我们这里也有师爷,他开始翻译。
话没有什么,无非是你们打哪里来,要去什么地方之类的。
我每搭腔,任由师爷去周旋,自己一面抚摸马的脖子,一面打量对方。
对方差不多也就200多人,衣冠不算整齐,人也不算精神,各个都拿着长枪,一员大将在那里秀着肌肉,其他人在那里不太整齐的站着。
不知道师爷们之间都说了什么,等我看完了,他们也说完了。
师爷到了我这里,低声说道,他们不让我们进城。
不进城,那就得绕道,打听一下怎么能绕过宜兴。
师爷过去有开始跟他们会话,他们比比划划的似乎再说路怎么走。
其实我更关心怎么进宜兴城。
师爷回来了,告诉我们前面有一个岔道,进入岔道就可以绕开宜兴。
如果我坚持进宜兴呢?我巧了一眼那个武将。
显然武将看清楚我的眼神了,并且认为我的眼神极不友好,对我比划了一下砍头的动作。
这是不是说我坚持进城就要被砍头?
但是宜兴我必须进去。
我对师爷说,让他们把路让开,我们绕过宜兴。
再小的城池,一旦绕着走,都是很大的路程,多走百八十里地很正常,所以不是迫不得已绝对不会绕城走,所以见我爽快答应绕城走,双方都感到有些意外。
其实我没有走,走进岔道找块平坦宽阔的地面,部队就停下来埋锅造饭,然后休息,而我则放出了探马。
太阳西斜的时候,探马回报,宜兴城内毫无防备,城门大开,生意照旧做。
只是兵力有些吃不准,从八百到二千都有可能,这是因为散兵逃到宜兴混饭的太多,不好统计。
我并不想武力夺取宜兴,我只是路过,想在屋子里睡上几宿而已。
问题是他们不让我们进去。
这个没啥说的,既然不让军队进去,我们就化整为零分期分批进入。
主意一定,就开始策划,没等我们几个人研究完毕,又是一声炮响。
哨兵跑了进来,说那个大将又来了,这一次带来了五十多士兵。
这是看我们在这里停留,准备撵我们走啊。而且居然仅仅派五十多士兵对付我们三百多人,是不是小瞧我们了,我气不打一处来,怒气冲冲的领着人出去迎敌。
出门一问,炮是我们放的,宜兴的人听见炮声停了下来,等我们出现。
换句话说,他们不一定是找我们来的,很可能是路过。
想到这,气消了不少,来到宜兴人面前,果然有五十多人。只是,那个大将不是领头的,领头的居然是一个头戴瓜皮帽的秀才。
当然,我们不认识,不过我们会假装认识,不用介绍,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咧开了嘴。
师爷问过了话,才知道那个瓜皮帽原来是宜兴的县太爷,他们是特意过来拜访我们的。
我们认识吗?我让师爷问。
县太爷急眼了,直接用官话回答,我知道你们是谁。
幸好我是坐在马上,才没有做到地上。
不过我还是得问问,万一我理解错了呢。
县太爷道:”看看你们的马,除了皇家,哪里还有?”
我得赶紧捂住县太爷的嘴,至少得让他说话小点声,当然那只是我心里的活动,表面上还要装的不在乎。
县太爷哈哈大笑,说这些人都是他的心腹没关系的。接着开始说起他自己来。
原来洪秀全金田起义,接着杨秀清也在浙江起义,由于速度太快,很多州县都是不战自降,因为根本就没有军队抵抗,清军这个时候早就望风而逃没影了。
宜兴就是这样陷落的。
长毛迅速得到了地盘,但是人才却没有跟上,只好重新起用清的官员,这位县太爷就是这样的投降的官员,只是他不是自己投降的,而是跟着知府投降的。
我听到这,有些明白了,这位估计当初也是走投无路,又不肯死,所以做了降将。
在往下的话就不用听了,一定是因为他是清的官员,所以不得烟抽,所以心中郁闷,眼见得长毛开始走下坡路了,现在开始给自己寻找后路,看见了我,就把我当做了一个机会。
其实这没啥了不得的事,内战嘛,原本就跟这些文人无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