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想买个房到底有多难--寻巢》
第6节作者:
路老庄 “婉月,我明年就30了,”黎晓放下筷子,喝了一口水,“孙大春的媳妇儿前天给他生了个儿子。”孙大春是黎晓的铁哥们儿之一,跟黎晓同岁,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一所学校一个班级里学习,感情很深。高中毕业,黎晓高分考到北京一所高校,大春则低分落榜,被土豪老爸送到俄罗斯读了三年大学。回国之后,大春为摆脱自己在别人眼中“无能公子哥儿”的印象,不顾老爸反对,去了老家省城倒腾生意。靠着妻子丰厚的身价开了一所幼儿英语培训学校,在经历了两年的低谷期后,现在已颇有起色。听说现在又开始寻摸着做别的生意。
“可是……咱们连个窝儿都没有,怎么结婚呢?”贾婉月是真愁。她何尝不想跟黎晓结婚啊,甚至可以说她非常期盼和黎晓组成一个家庭,夫唱妇随,形影不离。所以越是想结婚,她就越发愁房子的问题,她觉得这对现在的她而言,就像个无解的锁环一样,让她无比烦躁、郁闷,恨不得像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一样拥有神力,一把神剑在手,劈开所有锁链!
日期:2016-05-24 16:36:26
可这话说出来,传输到黎晓的耳朵里却有了另一种含义。不好的含义。他在心里苦笑,面上却很平静,只是一口一口地吞咽那碗早已变软没有嚼劲的米粉。而贾婉月对此也丝毫没有察觉。真是个单纯的孩子。
吃完饭后,黎晓有些萎靡不振。周五晚上的半夜未眠到这时完全发挥了作用,黎晓呵欠连天地把贾婉月送到了宿舍里。舍友郭丽云也在,贾婉月只好依依不舍地目送黎晓离开,“路上小心,到家给我发消息。”
“知道,你早点儿睡吧,明天我再找你玩。”黎晓朝贾婉月摆了摆手,又跟郭丽云道了个别,如释重负地踏上回家的路途。
日期:2016-05-24 16:37:22
贾婉月也很累。黎晓刚走,她便毫无形象地倒在床上,连声叹气。
“怎么了,婉月?”郭丽云从卫生间出来,看到贾婉月那副有气无力的样子,关切地问道。“今天跟黎晓出去玩得不好吗?”
“云姐,”贾婉月弱弱地回应,“好烦啊!”
“在烦什么呢?”
“我也不知道,烦得很,烦烦烦!”贾婉月不想跟郭丽云提买房的事,反正也都没影儿了,还提它作甚。
郭丽云也不知道该怎么劝贾婉月了,她对着贾婉月笑了笑,说:“你要放宽心了,黎晓对你多好啊,别烦了。”
“嗯,我没事了,云姐,你忙你的去吧。”贾婉月从善如流,好好地躺了下来,打开手机刷微博、微信和贴吧。
日期:2016-05-24 16:38:51
郭丽云就继续收拾她的那些床单被褥去了。贾婉月表面上看着是在聚精会神地玩手机,其实心都不知道飞哪儿去了。她有些不平,为什么那么多不努力的人天天吃喝玩乐,也不用愁住房这种基本问题,而她和黎晓这么努力地学习、工作,就始终对生活无能为力,看不到未来的美好和希望。这种不平的情绪使得她越想越生气,越想越愤恨,她气自己生不逢时,生活在这个处处“拼爹”的时代,她也越来越恨,“很爹不成刚”。
想到自己的“爹”,她就觉得自己想多了。就算她爹是李刚,她也得不到什么益处的。从记事开始,贾婉月对父亲刘大明的印象很单一,那就是一个整天守在麻将桌前吞云吐雾的人。除了打麻将,他对别的任何事都不关心;除了贾婉月的弟弟刘宇斌,他对其他任何人也都不关心。贾婉月小时候一直很纳闷,为什么弟弟和自己明明同父同母,却各自有一个不一样的姓。她不敢拿着这个问题去问爸爸,因为爸爸在“忙”,打扰了他会挨巴掌,在身上留下“五指山”的印记。于是她就在睡觉的时候偷偷问妈妈,而妈妈却表现得很疲惫,只告诉她一句话:“等你长大就知道了。”后来,她慢慢地长大,从街道计生办大妈们三番五次来家“扫荡”的举动中,终于悟出了原因:原来弟弟是偷生的!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计划生育最严酷执行的时候,无数胎儿被强行流产、引产,无数妇女被拖着去结扎。她终于领悟到自己这个弟弟的来之不易,也理解了爸爸对弟弟的无限期待:宇斌,宇宙中最文武双全的人物!不过可惜的是,她那个继承了父姓,并被寄予无限家族期望的弟弟并没有长成一个人物,而是像县城里大部分同龄人一样,读书读不下去,早早毕了业进入社会。现在弟弟依靠妈妈的资助,在家附近买了个门面,卖烟酒度日。
日期:2016-05-24 16:40:13
刘宇斌的出生,让贾婉月在刘家变成了一个多余的存在,她比弟弟年长3岁,弟弟出现在家里的时候,她也开始懵懵懂懂地感受到一些事情,比如爸爸对她由忽冷忽热转变为彻底漠视,爷爷奶奶还有7个姑姑们则是对她由漠视变成了仇视。她能够理解爸爸的想法,却始终无法知晓刘氏家族如此待她的原因。
所幸贾婉月的妈妈贾红,是年幼的婉月最坚强的守护者。她为了捍卫女儿的地位和利益,与丈夫吵架,与大姑子小姑子打骂,甚至不惜与公婆反目,闹到公婆以死逼刘大明与自己离婚的地步。不过,离了贾红,刘大明什么也没有。因为刘大明除了每个月1000左右的工资,毫无其他收入。而贾红在工作之余卖蔬菜水果、卖衣服、开三轮车拉人,用透支体力和生命的方式攒了不少的存款和房产。所以刘大明不离婚,公婆和姑子们也不舍得丢掉这块大肥肉,在干过了几次嘴瘾后,也渐渐偃旗息鼓,除了借钱蹭东西,其他时候互不来往。
日期:2016-05-24 16:41:14
贾婉月非常感激妈妈对她的维护,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后化为行动,就是认真完成妈妈的每一个要求。妈妈让她大学考到祖国首都北京去,她考了三年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妈妈让她留在北京,她尝试了保研、考研和考公,一番辛苦之后也勉强做到了;妈妈让她恋爱期间严守清白,她也毫无偏差地遵守命令。她依赖妈妈,就像依赖黎晓一样,她有时候觉得,妈妈就是黎晓,黎晓就是妈妈。
小时候,贾婉月曾哭着问贾红:“为什么除了你,别人都不喜欢我?”贾红把女儿搂在怀里,温柔而坚定地回答道:“傻孩子,只要妈妈爱你、你爱妈妈就足够了。”那时候,贾婉月把自己和母亲当成了两个相依为命的人。不过长大后的贾婉月认为自己那时的想法相当幼稚,妈妈除了她,还有一个千盼万盼才得来的儿子,怎么会只爱她一个?然后奇怪的是,贾婉月并没有感到妈妈对弟弟格外的溺爱,反而还不如对她那么好。她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妈妈对她有所愧疚和怜悯,以致从来不在她面前表现出对弟弟的爱来。
日期:2016-05-24 16:45:59
从小的经历让贾婉月从不奢望自己家能给自己在买房结婚上有什么资助,黎晓虽然不太清楚贾婉月家里的情况,但有些大男子主义的他,固执地认为娶媳妇不能占媳妇家的便宜,所以早早就告知贾婉月买房结婚之事,由他们黎家一力承当。虽然这很艰难,但黎晓认为这是他作为男人的责任。而黎晓在回答中介的时候之所以吐出“150万”的话来,也不是脑袋发热的随口一说。除了公积金的贷款80万之外,他还需筹够70万。黎父黎母曾跟他说过,他每月寄回家的钱,都被好好地存了起来,再加上俩老人几十年省吃俭用的积蓄,一共大概有30万。黎晓除了孙大春之外,还有三个铁哥们儿,他们四人早就允诺黎晓,买房不够钱的话,他们几人可以凑个十万八万,供黎晓周转两年。而且黎晓的大舅很有钱,早年又是受了未下岗的黎父的提携才发达起来的,所以借个20来万不成问题,然后再问其他亲戚借点儿凑点儿,应该勉强凑够数目。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