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栖风 东吴帝国的最后十七年》
第46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6-25 17:35:48
  097
  其三是西北地区狼烟再起。本来秃发树机能作乱已有和缓迹象,然而司马督马隆当时就敏锐地认识到时任凉州刺史的杨欣不能平定祸乱。他上书给司马炎,称:“杨欣失羌戎之和,必败。”果然在咸宁四年夏六月,杨欣和秃发树机能的部属若罗拔能在武威交战,不幸战败而死,这已是第四位在西北地区惨遭失败的刺史级官员,因此引发了有识之士的担忧。仆射李憙请求发兵进讨,但是朝中大臣都认为出兵是重事,树机能虽久为边患,实不足忧。

  然而在转年正月,树机能攻陷凉州,河西断绝。晋武帝甚为懊悔,召集大臣问谁能平定树机能。仆射李憙说道:“陛下如果能发匈奴五部之众,并且给刘渊一个将军名号,树机能的首级指日可枭。”刘渊本人是匈奴贵族,汉末时南单于呼厨泉以兄长于夫罗的儿子刘豹为左贤王,等到曹操分匈奴为五部,刘豹就为左部帅。刘渊就是刘豹的儿子,小时候就表现得俊秀聪明迥异常人,又跟随上党人崔游学习经史。他少有大志,对同门朱纪、范隆等人说:“吾常耻随、陆(随何、陆贾,前者劝英布归降,后者常负命出使)无武,绛、灌(绛侯周勃、灌婴,二人均是赳赳武夫)无文;随、陆遇高帝而不能建封侯之业,绛、灌遇文帝而不能兴庠序之教,岂不惜哉!”于是他兼修文武。等到成年之后,他猿臂善射,膂力过人,资貌魁伟。因为留在洛阳作为任子,所以有机会和朝中官员接触。

  名臣王浑和其子王济都特别器重刘渊,经常向司马炎推荐刘渊。司马炎召见刘渊,和他谈论之后甚为高兴,回头对王济说:“刘元海容仪机鉴,虽由余(秦穆公时上卿,辅佐秦穆公称霸)、日磾(金日磾,休屠王太子,与霍光同为汉昭帝的顾命大臣)无以加也。”王济说:“元海仪容机鉴, 实如圣旨, 然其文武才干贤于二子远矣。陛下若任之以东南之事, 吴会不足平也。”但王济的建议遭到了孔恂和杨珧的坚决反对,他们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刘渊的才器确实很少有人赶得上,但是不能授予他重任。”所以在李憙推荐了刘渊时,孔恂立即迎头阻击:“如果刘渊真的平灭了秃发树机能,那么凉州的祸患将会更加深重。蛟龙得云雨,非复池中物。”司马炎因此没有任命刘渊平叛。东莱人王弥世为两千石,有学术勇略,又善骑射,青州人号称其为“飞豹”。刘渊与王弥关系友善,王弥从洛阳东归,刘渊在九曲之滨为王弥践行,他对王弥说:“王浑(太原晋阳人)、李憙(上党人)以乡曲见知,每相称达,谗间因之而进,深非吾愿,适足为害。吾本无宦情,惟足下明之。恐死洛阳,永与子别。”说着慷慨歔欷,纵酒长啸,声调亮然,座中之人都为其流泪。齐王司马攸对刘渊多有警觉,听说后立即驰马去看,回来之后就告诉司马炎:“陛下不除刘元海,臣恐并州不得久宁。”但是王浑说道:“元海长者,浑为君王保明之。且大晋方表信殊俗,怀远以德,如之何以无萌之疑杀人侍子,以示晋德不弘。”司马炎认可王浑的意见,正好这时刘豹去世,就以刘渊为匈奴左部帅。后来刘渊果然趁八王之乱之机建立前赵,成为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原肇建国家的始祖。

  司马炎见凉州之事日渐糜烂,临朝而叹,说道:“谁能为我讨平此虏?”朝臣之中无人开口。唯有司马督(第六品军事职官)马隆进言道:“陛下若能任臣,臣能平之。”司马炎说:“必能灭贼,何为不任,顾卿方略何如耳。”马隆据此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招募三千勇士,不问其从哪里来,率领他们鼓行而西,敌人不难平定。司马炎就此任命他为讨虏护军、武威太守。公卿都说:“六军和州郡兵人数不少,应该先任用他们出征。像马隆这样官职低微的小将的话,不足以采信。”司马炎没有听从。于是马隆招募能引弓四钧、挽弩九石之人入选,从早晨到中午得到了三千五百人,马隆认为这些人已经足够了。马隆又请求自己去武库选取兵器,结果武库令和马隆争执起来,御史中丞因此上奏弹劾马隆。马隆说道:“臣当亡命战场,以报所受,武库令乃以魏时朽杖见给,不可复用,非陛下使臣灭贼意也。”司马炎对此表示同意,又给了马隆三年军资。马隆就带着这三千五百人踏上了西征之路。

  日期:2016-06-26 20:43:47
  第十二章 石头哀歌
  098
  杜预到镇之后保缮甲兵,又造成东吴将帅易换,前后不到一年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他认为伐吴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上表问司马炎伐吴的时间。当时秃发树机能正大兴于西北,司马炎不想两线同时作战,而安东将军王浑又称孙皓欲北上,东吴边戍都实行戒严,因此回复说次年(公元280年)大举。益州刺史王浚参军何攀正在洛阳,他上疏说:“孙皓一定不敢出兵,正好趁着他们戒严,攻取甚为容易。”杜预上表说:“自闰月(该年闰九月)以来,贼但敕严,下无兵上。以理势推之,贼之穷计,力不两完,必先护上流,勤保夏口以东,以延视息,无缘多兵西上,空其国都。而陛下过听,便用委弃大计,纵敌患生。此诚国之远图,使举而有败,勿举可也。事为之制,务从完牢。若或有成,则开太平之基;不成,不过费损日月之间,何惜而不一试之!若当须后年,天时人事不得如常,臣恐其更难也。陛下宿议,分命臣等随界分进,其所禁持,东西同符,万安之举,未有倾败之虑。臣心实了,不敢以暧昧之见自取后累。惟陛下察之。”

  益州刺史王浚亦上表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王浚基于他在益州的现实情况,认为自己年迈,而战船因不用又有毁朽,更兼孙皓残暴,三个条件缺了哪一个都会导致从益州出兵无法实现,因此力劝司马炎尽速出兵。

  杜预和王浚的表章司马炎虽然看到,但一时还在犹豫。杜预见过了一月没有答复,就又上疏说:“羊祜与朝臣多不同,不先博画而密与陛下共施此计,故益令多异。凡事当以利害相较,今此举十有八九利,其一二止于无功耳。其言破败之形亦不可得,直是计不出已,功不在身,各耻其前言,故守之也。自顷朝廷事无大小,异意锋起,虽人心不同,亦由恃恩不虑后难,故轻相同异也。昔汉宣帝议赵充国所上,事效之后,诘责诸议者,皆叩头而谢,以塞异端也。(《汉书�6�1赵充国传》:“充国奏每上,辄下公卿议臣。初是充国计者什三,中什五,最后什八。有诏诘前言不便者,皆顿首服。”)自秋已来,讨贼之形颇露。若今中止,孙皓怖而生计,或徙都武昌,更完修江南诸城,远其居人,城不可攻,野无所掠,积大船于夏口,则明年之计或无所及。”杜预言辞的关键之处在于指出未必众人都认可的想法就是正确的,而且如果孙皓全力保住西陵、武昌等长江中游据点,那么战争难度将会大大增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