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秘境之鬼血泣》
第53节

作者: 呱嗒小蜗
收藏本书TXT下载
  孙医生心有余悸似点点头,“这种东西浑身赤红,剧毒无比,人被咬了一般过不了夜,夜里去见阎王,所以叫红无常。但红无常也是难得的驱毒良药,幽冥火和金银花、鱼腥草配起来也清热解毒,这两种东西《本草》上仅做了描述,世上难觅,想不到今天真见到了。”
  “红无常有没有克星?”一个问。
  “《本草》上没写,按理应该有,这里的生态自成一系,不好说。”
  郑刚好像听到了什么,把耳朵贴在门上。我们顿时静下来。
  “脚步声!”郑刚惊慌失措,惊恐无比,慌忙招手,几个人迅速赶过去抵紧门。
  难道又是喜神,想推开门害死我们?到门边贴耳朵一听,“啪”、“啪”,像脚步声;“哧哧”声深沉,往耳朵里钻,显然有大量红无常爬到了门上。
  “咚!”门一震。大伙一慌,连忙用力抵,孙正也快步跑来。“咚!”、“咚!”,门一下一下乱震。血霎时涌上胸口,头脑一片空白。死没那么可怕,但被千万条毒虫活活咬死,实在恶心。这“咚咚”声不大,没有规律,力道也小,不像在推门。过了一会,大伙不觉放松下来,气氛缓和许多。

  不知过了多久,声音渐渐消失。大伙都垂下手,手臂已经酸了。但不敢大意,郑刚和孙正依旧倚着门。他俩块头大,像两方石墩贴住门。
  “我知道那是什么!”孙正讲,“肯定是什么动物在吃红无常,像食蚁兽那样,一步一步走着吃。估计它还会爬墙,腿上有吸盘,门上的红无常也被它吃了。一物克一物嘛。”孙正颇为得意,说完瞧着大伙。
  大伙点点头,他说得很有道理。
  “这个东西不是更毒!”一个讲。
  大伙顿时泄了气,像被戳到痛处,心跌入冰谷。这里处处有杀机,我们虽然有现代化装备,但仍处在食物链底层,稍有不慎便遭惨死。赵坤的脸上布满阴霾。他最该死。

  “人定胜天,还没到最后时刻,不能灰心!上甘岭战役时美军的轰炸密度是每秒六发炮弹,志愿军照样挺下来,所以说信心最重要,千万不能绝望!”赵坤突然头一昂,振振有词,“起码我们还有地方躲。”他拿上包,走到那扇朱漆大门口,摸摸辟邪石兽。“汉代广泛用横穴式的窟窿作墓圹,用砖和石料筑墓室,在形制上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房屋。西汉诸侯王的崖洞墓大多仿效霸陵,因山为藏,徐州的龟山汉墓几乎将整个山体掏空,容积达两千六百多立方,鬼斧神工,被誉为‘千古奇观,中华一绝’,但和这里比简直是小儿科。你们看,门口仅放一只辟邪,而且放在左边,应该是个陪葬墓,不是主墓。”说完走到门口用力一推,“吱呀”一声,门边落下几缕灰尘。

  已经完稿,将全部免费发完。秉承现实主义风格,没有僵尸、怪兽。欢迎就文风等提意见。
  大伙围到门口,电光一照,是个宽阔的墓道,呈拱形,两壁和头顶被凿得平滑,修得工工整整。两排人俑沿墙边整齐排列,向远方伸展,和真人一样大小,一排男,一排女,涂着彩绘,衣服、发式描摹精细,神态逼真自然,都拱手弯腰,显得恭恭敬敬。气氛庄严肃穆,两千多年前的景象展露面前,心底生出厚重沧桑感,不禁屏气凝息,像是打扰了别人。
  “我们摸到现在总算有点成果!”赵坤激动讲,“这是侍俑。汉墓有三绝:人俑、壁画、漆器。前面肯定有墓室,也许会有惊天动地的发现。”赵坤说着朝里走。郑刚从地上端起长明灯,拎起包,赶到他身边,照得甬道一片雪亮。大伙拿上东西,跟着一步步往前。感觉这两排人俑在瞧着我们,像被人盯着,非常不自在。
  “如果没猜错,前面应该有一排弩机,这是防盗用的,但经过两千多年,肯定早已锈蚀损坏,接着是武库,就是兵器库。目前的考古发掘中,没发现哪个机械机关还能用的。那些电影中拍得活灵活现,都是骗人的。”赵坤侃侃而谈,大伙跟在后面,“然后会有很多小室,都是模仿墓主生前的——”前面豁然开朗,赵坤一停,我们立即跟着站定。他指着地面,“你们看,弩机的牵引线——已经烂了。”低头仔细瞧,地上果然有几条腐烂的细绳,一根一根往前排,颜色与地面相似,不认真瞧根本不在意。“如果没烂,人一绊上去,就会牵动弩机,利箭就射过来。这么多根,总会触到一根,中箭后脚步乱晃,会继续触到别的,古人的设计非常高明。如果箭头上抹了毒,盗墓贼必死无疑!”他说完一转身,面对我们,像导游似的,一指两边,“弩机!”纷纷上前瞧,果然有几排,高高低低排列,在座架上摆放整齐。尽管有锈蚀,铜绿斑斑,依然气势威严慑人。孙正看着弩机蹲下来,用手比划一下,那把弩还是能射到他的头。

  “武库!”他走几步,指着一间隔室,得意洋洋。隔室仅用砖头砌了三面墙,里面杂乱堆着刀、剑、矛等,都已锈蚀,黯然灰绿,像一堆废铜烂铁。“这些铜盆、熏炉、铜灯,象征浴室。”他指着另一间隔室讲。这些铜器在木架上摆放整齐有序,布满锈迹,黯淡无光,与南京博物馆里陈列的完全不同,这些文物出土后肯定要经过处理才能摆进博物馆。“这是厕所”、“厨房”,赵坤指着说。大伙散开,自由观看。这些隔室沿甬道左右两边分布。厕所里是蹲坑,和现在的一样,在右边墙上有一伸出来的石刻扶手,这个设计方便站起来,适合老人,非常人性化。厨房正中是个大灶台,和小时候在农村老家见到的一样,上面锅碗瓢盆一应俱全。灶台前面是个石头圈,搁地上,显然象征着水井,周围摆许多陶罐。地上散落几堆黑乎乎的东西,霉味冲鼻。

  “这些是粮食,袋子烂了粮食就淌出来。离远点,上面细菌非常多!”赵坤讲。
  有的人立即用衣服捂紧鼻子。
  “这是什么?”我指着墙边的铜柜子问。这个柜子比微波炉稍大,又不像碗橱。
  赵坤看着一笑,“冰箱。”

  “啊,不会吧!”孙正说着走过去,搬起来看。
  “这是中空的,夏天的时候把夹层里填满冰,四面裹上棉布,想吃个冰镇西瓜什么的,就把西瓜搁里面。”
  “真聪明,省电环保!”孙正讲。
  大伙都笑起来,古人真是有办法。
  “要点把火烤烤衣服。”郑刚说着把木架上的铜器搬下来。大伙齐动手,拆碎木架,又找些碎木头,找个宽敞处,堆起来点着。
  很多人的衣服湿了,这里又阴又凉,大伙都围过来烤。这些烂木头散出一股霉味,没人在乎。有的拿出东西吃,有的把纯净水倒入不锈钢杯子里,打算烧热了喝。大伙立即跟着学,纷纷拿出不锈钢杯子,放入水和压缩饼干,放火上烤。很快,热气腾腾,饼干成了面糊。这种环境里,能有这种享受已经很知足了,大伙像忘了此刻的困境,笑着闲谈起来,脸上显出惬意,仿佛这是个篝火晚宴。
  日期:2015-08-04 06:33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