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罗布泊千年以来最大的未解之迷》
第50节

作者: 蚂蚁有力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6-28 00:50:00
  (只身出走 七字之谜谁得解
  1980年5月2日至6月5日,断断续续、曲曲折折,历时一个多月,罗布泊综合科学考察队队长彭加木,率领9名科考队员,冲破重重艰难险阻,第一次由北向南成功纵穿罗布泊,胜利到达罗布泊南岸米兰农场,打破了“无人敢与魔鬼之湖挑战”的神话。
  在米兰农场,科考队仅休整了短短的5天,又于6月11日驱车东进继续考察,途中曾遭遇过骇人听闻的沙尘暴和无数次沼泽陷车,还有可怕的迷路。

  6月16日傍晚,他们终于艰难地来到罗布泊东岸库木库都克。此时,科考队从米兰农场补充的汽油已因一路多舛消耗无几,带的水也只剩下可怜的十几公斤,而且装在高温下的铁桶里,一周过去,颜色和酱油一般,散发着难闻的铁锈味,根本不能饮用。严重缺油、缺水、缺食物,队员们疲惫不堪、弹尽粮绝、面临绝境、危及生命。
  在这生死关头,彭加木于当晚9时半亲自起草,向马兰基地前沿指挥部“720“发出了求救的告急电报:“我们今天20点到达库鲁库多克以西大约十公里,我们缺油和水,请求紧急支援油三百公斤,水五百公斤,现有的水只能维持至十八日。请转告乌市扑获一头小骆驼。”
  库鲁库多克?这是什么地方?部队首长一看地图,罗布泊以东根本没有叫“库鲁库多克”的,而是标有“库木库都克”,部队首长断定,彭加木他们遇险就在此处。
  “720”指挥部收到电报,翌日晨9时回电:“同意送物资,就地待命。”并要求报告大本营坐标和地形特征。科考队立即回电,报告他们所处的地方为:东经91°50′;北纬40°17′。标志是:地面上插有一杆红旗。部队知道坐标后,马上再次确定,就是库木库都克,决定派直升飞机紧急救援,先送去500公斤水。
  可彭加木心里又犯了嘀咕:直升飞机送水,代价太高了。一斤水要十几块钱啊!那个时候的十几块钱等于现在是多少呢?恐怕不止一二百块钱吧!他思之再三,决定亲自出去找水,他自信一定能找到水。
  彭加木处变不惊,依旧在冷静分析:从库木库都克这译成汉语为“沙井”的名字看,从在“720”听到军人说库木库都克以东不远的“八一泉”有水的信息看,他想,这个地方一定能找到水源。)
  日期:2016-07-06 13:01:00
  “嘀嘀嗒嗒……”隐约好像听到了从账篷里传出的响声,时断时续,持续好一会,
  应该是无线电台!
  之前探险队的电报兵给上级发电报时也是这种声音。
  “有人吗?”我大喊了一声。

  电报声停止了,我很快听到了有人走动的声音。
  大好了!
  我兴奋地走近最外面一个账篷,然后蹲下轻轻将账篷门掀起,往里面一看,只见里面空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
  应该在第二个账篷,我又走到了中间的账篷,第二个也是空的。
  人呢?
  我的心忽然怦怦地的乱跳了。
  “有人吗?”我大喊。
  没有任何回应。
  我慢慢地走到第三个账篷,鼓起勇气将账篷门掀开,里面没有一个人。
  你妹呀,大白天,撞鬼了?
  不过账篷里有一个四方形的背包,背包四四方方的,感觉份量还挺重。

  “有人吗?”我大喊。
  还是没有任何回应。
  虽然心里很害怕,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还是走进账篷,小心的将包解开。
  包里面装的是个墨绿色的箱子,很象是部队里用的东西。
  箱子中部有两个铁扣,上面是个活动盖,我左右端详了好一阵,很忐忑的把它打开来。
  哦,里面布置排列着一些金属和线路一样的东西,直观上象是某种仪器。正面嵌着一排金黄色铜制的镙丝状的圆扭,下面标注着一些符号字母,有几条电源线从后面绕上来相互衔接,侧面则是好几个活动的旋转按扭,边角有一根伸缩的天线和一个耳机。
  这不就是电台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