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通记——按照国别和地区为您讲诉世界历史(寒山)》
第49节

作者: 寒山憶雪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8-07 20:17:42
  13.你从哪里来,夏滴青铜<中>
  大中原的龙山文化大体上可以看作是一个铜石并用的时代了,也就是红铜时代。
  然而在这个迟到的红铜时代,我们却又遇到了一个久违的打酱油的一面之缘的老朋友,像姜寨遗址那样穿着黄铜外衣的杂种铜。

  在山东胶东半岛的胶州三里河遗址,发现了一些铜锥,相比姜斋杂种铜来说,这些铜锥除了锌铅锡铁这几个混杂元素以外,还多出了硫和硅两种元素,比姜寨铜片的成分还要复杂。在晋西南的绛县周家庄遗址中,发现了铜镍锌三种元素混杂的铜制品,次要元素的分布也是很不均匀。
  两个久违的老朋友,它们的冶炼方法依然是和同时代的红铜一样,采取的是固体还原法和热锻法这样原始的冶铜方法。相同的方法导致不同的金属成品,原因是在投入矿石时,依然没有有意识的区分,而是巧合的把多元素共生混合矿石进行冶炼,导致杂种铜的产生。
  事实上,青铜技术的产生就是这么来的。
  人们(原始冶铜工匠,前身可能来自于制陶工匠)在多次的偶然中逐渐发现,原本不加区别的矿石原来还分成很多种类。其中某种特定的矿石按照冶炼红铜的老方法冶炼,结果出现的是白中带金,介于金色与银色之间的一种新的金属。
  其实这种金属就是砷铜合金,那种特定的矿石就是砷铜矿。
  人们会继续发现,某种特定的矿石和孔雀石等纯铜矿混在一起,能够在不是特别高的温度下就产生融化现象,两种矿石的溶液混合在一起,冷却后形成一种金灿灿的新金属。
  这种金属就是铜锡合金,或者铅锡合金,或者铅锡铜合金,也就是锡青铜、铅青铜、铅锡青铜。
  在从无意到有意的使用砷铜矿石直接冶炼砷青铜的过程中,砷铜矿石可以和铜矿石一样,只需要固体还原法和热锻法就足以生成砷铜成品。而到了有意识的选择铜、锡、铅三种矿石搭配冶炼铅锡青铜的时代,低熔点的特征极容易导致青铜融化成液体,所以人们需要新的冶炼技术,那就是适合于液态还原法的坩埚熔炼技术。
  随之相伴的,人们不可能再对金属液体进行锤煅,要么就只能等坩埚内的液态合金冷却下来,然后挖出来进行锻打,这个过程非常损耗人力和时间。因为一旦等液态合金冷却的差不多了,再想从坩埚里把金属块挖出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砸碎陶制的坩埚。

  然而,铅锡合金铜的硬度非常的大,是红铜的四五倍以上,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热锻还是冷锻,都艰难的多。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逐渐摸索出合范铸法。范也就是模子,合范也就是由两块以上的模块合到一起组成的模子。合范铸法也就是把合金液体从模口倒入模子当中,冷却后敲开模子的各个组件,剩下来的就是金属器物成品了。从矿石冶炼到铸造成品一步到位,而且模子还可以重复使用哦。
  这种合范铸法,一般可以铸造小型的或者器型不复杂的铜器,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时代的到来,伴随着宗教礼仪体系的完善,复杂的礼器就有必要产生了。
  <接下>
  日期:2015-08-07 20:18:43
  <接上>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使用蜡块事先雕刻好需要铸造的铜器成品的模样,然后外面细心的包裹上陶土形成范(也就是模子),并留下一个小孔,送入陶窑中烧制,一面把范烧制成陶质,一面把内部的蜡融化掉。随后,从模口中按照严格的操作要求灌入合金液体,冷却凝固后敲碎外面的陶范,出现的就是纹饰复杂精美的青铜礼器了。这个方法比较浪费,范是一次性的,不能重复使用,所以导致商周青铜礼器中极少有相同造型的器具。

  这两种复杂的技术,前一种范铸法在4100年前左右的马家窑末期文化马厂时期中最早出现,而后一种失蜡法要到3700年前左右的二里头文化中才得以出现。
  与此相对的,西亚的液态还原法所需的熔炼坩埚技术在8000年前的土耳其中部就已经被发现,而范铸法和失蜡法能够确认的时间在5200年前安纳托利亚文明早期就已经出现了。<安纳托利亚也就是小亚细亚半岛地区,即土耳其。>
  然而,有可能西亚青铜技术比大中土的青铜技术早1100年到3900年,就能够证明大中土的青铜技术来源于西亚吗?
  远远不能。
  时间的先后并不能证明两者之间的传播关系。就像南美洲的青铜技术远远晚于中土,更不用说晚于西亚了,然而南美洲的青铜技术却很难说是外来的。因为一方面,大西洋太平洋的阻隔和大航海之前的中古时代的航海技术导致了美洲没有与外界大规模交流的可能性。第二方面,俺们现在确实没有发现在大航海之前、白令海峡淹没之后,存在一条青铜技术从欧亚大陆传播到美洲的轨迹。第三方面,就是南美的印加文明的青铜技术是建立在较长的红铜时代、红青铜过渡时代之上的,在成熟的青铜技术之前,有一个完整的技术积累的过程。

  然而,大中土满足这样的条件吗。
  首先一点,大中土是不是完全不可能与外界大规模交流。在5000年左右的时代,印欧人的一支吐火罗人诸部凭借着他们的游牧产业,从黑海里海一带的欧亚草原向东方迁徙,并且有可能已经抵达了新疆的东部地区。就在这个时代,家羊和家马两种在西亚和欧亚草原被驯化的家畜出现在了中土,而大麦这种典型的西亚农作物,也开始在大中土的马家窑文化中首先出现。和家羊家马一样,大麦的首现也是以完成驯化的状态出现的,之前没有籽粒逐渐由小变大的一个考古证据的过程。

  这说明,家羊、家马和大麦是从西域传播过来的,也就可以说明大中土是完全可以与外界交流的。然而仅仅有可能与西域交流,是不足以证明青铜技术是西域传播而来的,也不足以否定青铜技术源自于本土,文章写到这里,所能确定的只能是家马家羊和大麦来自于西域。
  俺们暂时不沿着第一点往下延伸,而是继续来看大中土是否满足青铜技术本土诞生的其他条件。
  也就是第二点,在大中土的周边,是否存在这一条青铜技术传入中土的轨迹。实际上这一点在否定大中土的青铜技术源自本土上没有太大的意义,和第一点类似。因为,如果存在这样一条青铜技术传播之路,也无法否定中土青铜技术源自本土的发展。而如果不存在这样一条青铜技术传播之路,也一样无法证明中土的青铜技术源自于本土的发展。
  所以真正能否定大中土青铜技术源自本土的说法,就要看第三点,大中土的青铜技术是否从最原始的红铜技术开始又一个完整系统的技术积累过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