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意思呢?黄妃透露给纣王和妲己这样一个信号,有人买通姜环陷害姜后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实,姜后惨死,舆论上肯定不会风平浪静,到时候群臣一定会要求给个说法,这场大案一定会有公论。不过,姜环死了。怎么死的晁田、晁雷也看到了,那是我告诉殷郊这个姜环是你们的仇人。
在这场宫斗中,鲧捐对姜后的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黄妃对杨妃的死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只不过姜后的惨死引起波澜太大,杨妃的死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被淹没在这场风波中。后宫的战场就是这么残酷,家世显赫的姜后从没想过自己会这样惨死,而一向谨小慎微的杨妃也没想过自己会卷入这场跟自己毫无关系的风波。当朝太子转眼间就成了通缉犯,郡王殷洪啥也没干也无辜的上了通缉令。后宫迎来了短暂的消停,斗争的重点又回到了朝堂之上。再下一节中,我们将看到传统儒学和理学的对碰,有人的枪口太高了,有人的枪口瞄准了。期间暗含的玄机,下节再聊。
日期:2016-03-27 21:26:44
九、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在后宫当中,一般遵循着子以母贵、母凭子贵两个阶段的基本规律。哪个皇子更容易受到皇帝的垂青,那得看他妈是否受宠。哪个后妃的结局更好,那得看她儿子成年后是否出息。纣王的后宫显然简单多了,一共就俩儿子,还都是姜后所生。本来没什么问题,但是现在姜后不得烟抽了,太子爷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历史上的废太子,基本上都是母亲先不贵了,所以太子也就不贵了。现在姜后惨死,二晁搬弄是非,纣王下令诛杀二子。两位皇子在杨妃的指点下,跑到九间殿,找诸位大臣求救。在中国古代史上,皇帝的家事有两种是要上升到国家的高度,一个是立后,是为国家选国母,不能草率;另一个是立太子,太子是国之根本,算是朝廷一等一的大事。皇上想废后,那得搜罗一大堆证据,甚至编造证据,绝对是个麻烦事。废太子更不用说,皇帝必须给朝臣一个交代,太子怎么了就要被废掉?所以很多自认正直的大臣,明知道要犯皇帝的忌讳,依然要干预皇帝废立太子的事,比如明朝万历年间,有了声势浩大的国本之争。
太子立嫡不立贤这是大原则,因为嫡长子就一个,贤不贤的没有个统一的量化标准。那么说朝臣们不避生死的去干预皇帝立太子的事,就是为了国之根本吗?那就是扯了,大臣们这么做,也是为了自己集团的利益。比如明朝的国本之争,很明显拥立毫无根基的朱常洛,比拥立背景是郑贵妃的朱常洵要靠谱的多。好在郑贵妃没有强大的外戚做支援,所以朝臣们有能力跟她死磕,非得拥立朱常洛为太子。
具体到《封神演义》里边,自从商容退休以后,朝廷基本上就是两大阵营。一个是以黄飞虎为首的老臣派,一个是围绕在纣王周围的新人派。老臣们和妲己矛盾不小,所以他们肯定支持殷郊。新人们那是看纣王和妲己的眼色行事,毕竟这帮人都跟逼死姜后有关系,所以容不得殷郊。这要是不弄死殷郊,万一将来殷郊继位,那是要搞清算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光绪帝比油尽灯枯的慈禧早死一天,道理是一样的。
殷郊、殷洪一路跑到九间殿,哭诉这样一个悲惨的上午。朝臣们惊呆了,区区一上午,居然发生了这么多事。很明显姜后是被人陷害的,结果惨死。殷郊、殷洪无罪,马上要被处决。然后,问题又来了。
皇上如果对于立哪个儿子当太子游移不定,朝臣们还可以据理力争。但是皇上和太子翻脸成仇,朝臣们谁要是敢围绕在太子身边跟皇上叫板,那不就是太子党谋反么。每一个老臣都知道太子冤枉,但是谁也不敢出头。你想吧,这些老臣个个是高官得做,骏马得骑。本身都是既得利益者,要他们为这事拿出革命精神来,这必须得权衡一下。太子爷在九间殿哭诉,所有朝臣都知道太子爷冤枉,但是谁也不敢出头。不出头该怎么收场?有绝招。跟《三国演义》里面王允开会研究怎么杀董卓一样,所有不敢出头的人都放声大哭。一哭能解各种尴尬,一哭能躲过各种危机,一哭可以很好的保护自己。其实这招也被恋爱中的青年男女广泛应用,每当有谎言即将被揭穿的时候,可以试试放声大哭,越悲催越好,说不定会有奇效。
九间殿哭成了灵堂,太子爷一看,然并卵啊,哭有个毛用,一会晁田、晁雷来了,自己还是死路一条。这时候,九间殿的两位保安看不下去,这俩人一个叫方弼,一个叫方相,封号是镇殿大将军,说白了就是九间殿保安。大臣们家大业大,混迹多年官场才有机会在九间殿站着,所以他们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要深思熟虑,造反的成本太高了。保安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方弼、方相这样的,属于特型保安,到哪都好找工作。方弼身高三丈六尺,方相身高三丈四尺,也就是说哥俩身高都在三十米以上。且不说从生物学的角度讲这么高的人类能否站立起来,总之这哥俩如同铁塔一般的身材,却只当了小小的保安,造反的成本太低了。
这俩人公然造反,带着太子爷和郡王爷逃出朝歌,别管从哪借兵回来,只要能拥立殷郊登基,那这哥俩都是开国元勋。当然了,纣王做出惨绝人寰的事,二方不愿意跟着纣王卖命,也算是做人有原则。符合传统儒家“君不正则臣投外国”的原则。
方弼、方相反了,大步流星的带着两位殿下出了朝歌。当时能拦住这俩巨人的,只有黄飞虎。但是黄飞虎一言不发,任由方弼、方相把两位殿下带走。黄飞虎对比干说,大家都没本事保住太子,只有方弼、方相敢于出来主持这个正义,二方是真汉子。
黄飞虎虽然不去捉拿造反的方弼、方相,晁田、晁雷俩人渣可追出来了。俩人到大殿上还找呢,哪儿了?殿下呢?黄飞虎最烦他俩,于是告诉他们方弼、方相带殿下们走了,你俩有能耐抓人去啊。
二晁可不傻,哥俩摞在一起都不如方弼的小腿长。这要是追出去,再被水缸一样大的拳头抡上,跟被火车撞了效果差不多。满朝文武当中,只有黄飞虎有实力打败二方,他不去追反让二晁去追。晁田、晁雷不敢去追,回头就又去找纣王将黄飞虎的军,建议让黄飞虎去追回方弼、方相。圣旨一下来,黄飞虎必须执行。黄飞虎如果不去追,那就是抗旨。但是追不追得上,那可就由黄飞虎把握了。
那么说这个任务好完成吗?对于黄飞虎来说,so easy。明朝北京城的正阳门高度不到14米,而方弼、方相的身高都超过30米。也就是说,方弼、方相在任何一个城市都基本上都是最高的,可以远远的看到他们的行踪。虽然这哥俩如同战神一般,但是黄飞虎弄死他俩并不费劲。在大家都不用法术的前提下,谁能打得过黄飞虎啊。
堂堂的武成王,掌管着商朝中央军的黄飞虎,单人单骑去追方弼、方相。二方背着两位殿下,一口气跑了三十里地,哥俩忽然想明白一个问题。东鲁离朝歌远着呢,一口气跑过去怕是没戏。而且这么公然的造反,必然能上国家A级通缉令。到时候如何躲过官兵的追击,如何混过游魂关都是问题。这么大个子,抓住了都不用问,你说你不是方弼,身高总不能骗人吧。这就好比当年的吉鸿昌将军,奉蒋介石之命去鄂豫皖苏区剿匪。吉鸿昌早就听说“赤匪”跟其他山头的土匪不一样,于是决定微服私访苏区,看看这帮人到底怎么样。吉将军到了苏区之后,看到这里民主和谐,顿时萌生了拒绝剿共的想法。吉将军的到来,马上就被***人给认出来了。为啥呢?吉将军身高一米九三,想不被认出来都难。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