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变:两晋王朝皇位交接的人性解读(上)》
第46节

作者: 江湖庙堂abc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实司马曜只是酒喝高了一些,本能地说了一句玩笑话,没想到竟遭杀身之祸。司马曜的一通酒话对张贵人来说,却无异于晴天霹雳。张贵人自从得宠以来,恃宠生骄,从来没有受过如此训斥、羞辱;她又嫉妒成性,俗语说的“酒后吐真言”,何况司马曜好色,她对皇帝的这席话自然是宁可信其有,不会信其无的。想到自己多年来小心翼翼的服侍,却将要换来打入冷宫甚至被赐死的下场,顿时起了杀心。

  于是她召来心腹宫女,趁司马曜熟睡之际,搬了几床大被子,想捂死他,司马曜拼命挣扎起来,两个宫女又搬来一个大石头,砸了一下,司马曜就晕了,然后又用石头压住,就这样把酒醉中的皇帝给活活捂死了。史料上对这个细节却是一笔带过。《晋书·卷十一》载“为张贵人所弑。”《晋书·卷九》载“时张贵人有宠,年几散失,帝戏之曰:‘汝以年当废矣。’贵人潜怒,向夕,帝醉,遂暴崩,终年三十五岁。”

  事后,张贵人重金贿赂左右侍从,说司马曜“因魇暴崩”,意思是说做梦做死掉了。由于当时的太子司马德宗愚昧软弱,权臣会稽王司马道子又相当昏庸,于是无人追究此事。而张贵人在这件事后,带着金银细软逃走了,不知所踪。
  惹谁也不要惹怒身边的女人。无独有偶,史上还出现一次后宫弑杀皇帝的案件,明世宗时宫女杨金英等人企图谋杀嘉靖帝。因不满明世宗暴行而趁其睡觉时,杨金英等人用绳子套在皇帝的颈部欲将其勒死,但因打绳结时,在匆忙中打了个死结未能将皇帝当场勒死,被及时赶来的皇后将皇帝救活。
  可怜无辜的司马曜,只因酒后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丢掉了几辈子才修来的一条皇帝性命,成为千古笑谈。这完全是司马曜低估了后宫女人的能力,也高估了后宫女人的胸襟。这个本来可以有更多作为,能力挽狂澜的帝王,却不幸成为东晋亡国之前的征兆人物,东晋政局再度陷入混乱,这岂是“造化弄人”几个字所能概括的?一声叹息!
  日期:2015-08-17 22:44:31
  二十三、谢安的做官与不做官
  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吕坤
  东晋名臣谢安出来做官很有戏剧性。

  那天,谢安刚跟一帮士族子弟们游山玩水回来,还没来得及跟夫人分享游玩以及清谈的乐趣,就被夫人止住了,叫他看看对门谢安的堂兄谢尚,谢安顺眼一看,只见谢尚的宅院门口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前来拜访的客人络绎不绝。谢夫人跟丈夫调侃说:“大丈夫难道不应该这样吗?你自己跟人家比比看。”谢安一听,淡淡地说:“恐怕我也不免要这样。”此时,谢安已经40多岁了。
  都说学而优则仕,读书而不做官只是士,做官而不读书只是大夫,只有既读书又做官的才是士大夫。读书人又几乎都与官和官场有联系、有瓜葛。所以,在传统社会,士大夫的地位要比读书人高。一个村野穷儒、乡间学究,只要当真读了些书,马马虎虎也可以称为读书人,但要被称为士大夫,却非得有些“政治资本”不可。
  说到这,不是谢安没文化,没当官的门路,也不是他没有政治资本,而是这位满腹经纶的读书人根本不愿意当官。
  看看他的家族,谢安出身于名门世家,其父谢裒,官至太常。青少年时代的谢安就已在上层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看看他自身条件,谢安四岁时,名士桓彝见到他,大为赞赏,说:“这孩子风采神态清秀明达,将来不会比王承(即东晋名士)差。”他在童年时,便神态沉着,思维敏捷,风度条畅,工于行书。少年时曾拜访名士王濛,与王濛清谈多时,他离去后,王濛之子王修问:“刚才谈话的客人是什么样的大人物?”王濛说:“这位客人勤勉不倦,日后定将咄咄逼人。”

  果然不出所料,东晋的三位重要权臣王导、庾冰和桓温都看好他,多次邀请出来做官,都被他一一拒绝了,真拒绝不了就敷衍一下马上挂冠而去。因为,谢安并不想凭借出身、名望去猎取高官厚禄。
  谢安的做法激怒了有关部门,有人上疏认为谢安被朝廷征召,历年不应,应该禁锢终身。这下倒好,谢安他索性隐居到会稽郡的东山,与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频繁交游,出门便捕鱼打猎,回屋就吟诗作文,就是不愿当官。

  尽管如此,当时辅政的司马昱听说谢安出游时常带歌女,就判断他会出山:“既然谢安能与人同乐,也必能与人同忧。再征召他,他肯定会应召。”因为司马昱对谢安熟悉,所以得出了这个性格,即凡事与人同的特质,通过这个特质,推导出谢安必定出山。
  “能与人同乐,也必能与人同忧。”这句话有点意思,在我看来,比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加实际。
  其实,谢安隐居东山,挟妓享受,但他时时没有忘记政局,关心的是国家大事,说是“触事崩踊,寻繹荼毒,岂可为心?”
  终于有一天,谢安的弟弟谢万北伐前燕失败,被朝廷免为庶人。此事使谢氏的权势受到了很大威胁,谢安觉得自己应该出山了,两重原因:一是为了国家,二是为了家族。
  360年,谢安应征西大将军桓温之邀,担任他帐下的司马。但次年,桓温即将北征时,谢万病逝,谢安乘机投书请求奔丧,离开了桓温。不久,被任命为吴兴太守,后又担任侍中,紧接着又升任吏部尚书、中护军。在跟权臣桓温斗争中,谢安显示出自信、镇定、抱负、博学的人格魅力,为他的辅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官位在谢安眼里只是浮云,做官只是为了做事。
  为了缓和矛盾、稳定政局,谢安实行了着眼于长远、以和谐安定为重的执政方针。当时另一权臣桓冲也深明大义,认为自己的德望不及谢安,心甘情愿地以镇守四方为己任。谢安也用桓冲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和徐州刺史,镇守京口,后又转任都督七州诸军事,兼任荆州刺史。他对桓冲虽有猜忌,但总体还是达到了“荆扬相衡,则天下平”的目的,共同对付北方的前秦政权。

  谢安心存仁义,辅助朝廷,劝导百官,即使是会稽王司马道子也依赖于谢安的辅助调和。当时前秦侵犯边境,告急文书频频传来,梁、益等州先后失陷。他面对危机,镇定自若,作长久打算,以宽仁安定内外。广行德政,百官同心同德,不计小过,专心国事,恩威流布广远,当时人赞扬谢安,将他比作王导,认为他在文雅方面则更胜一筹。
  最能说明做官只是为了做事的典型例子是淝水之战。383年,前秦苻坚率领着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志在吞灭东晋,统一天下。当时军情危急,建康一片震恐,可是谢安依旧镇定自若,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负责军事,并派谢石、谢玄、谢琰和桓伊等率兵八万前去抵御。结果大获全胜,创造以少胜多的历史佳话。
  过多的做事开始让晋孝武帝感到嫉妒,加上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奸谄小人开始乘机煽风点火,捏造罪名陷害忠良。在这情形下,谢安主动交出手上权力,自请出镇广陵的步丘,建筑新城来避祸。
  隐则遁迹江湖游山玩水,仕则处变不惊指点江山,顺则深明大义左右协调,逆则淡泊明志颐养天年。这才是真英雄,做到能进能退,丝毫不为名利所羁绊。
  385年八月的一天,谢安病了,他对所亲近的人怅然道:“从前桓温执政时,我常常担心不能保全自身。忽然有一天梦见自己乘坐桓温的车驾走了十六里地,看见一只白鸡后停了下来。乘坐桓温的车驾,预兆将代替他执掌朝政。十六里,从我执政到今天刚好十六年了。白鸡属酉,如今太岁星在酉,是凶兆,我这一病大概再也起不来了!”

  几天后,谢安病逝于建康,享年六十六岁,孝武帝在朝堂里哭吊三天,东晋最后一根顶梁柱倒塌了。
  做事与做官,表现出不同的人生境界和追求。有的人把做官看得很重,认为官位越高,人生价值就越大。殊不知,那些精于做官之人,在历史上往往没留下什么痕迹,倒是那些专心做事的人,大多浩浩青史留美名,正所谓“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谢安就是这样。 
  一千年后的一位伟人说过,“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
  今天的南京有一个地方,叫“菊花台”,周杰伦演唱的那首《菊花台》,里面有一段歌词是:“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天微微亮,你轻声的叹,一夜惆怅,如此委婉……”有人理解,这段词可以对应到两个人身上:“我一身的戎装”,影射东晋的一位枭雄,桓温;“如此委婉”的,大概就是谢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