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新疆——妇产科男医生的援疆日记》
第1节作者:
阿曼姐 他,妇科博士,从海滨城市大连飞越过整个中国,到中国最西的边境县新疆乌恰县执行援疆任务。当时,乌恰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只有9名医生,其中4名医生甚至没有获得助理医师资格。
援疆的一年中,他抢救垂危患者30余例,有效降低了围产期母婴死亡率。
在他援疆之前,县医院妇产科全年的手术约100例,其中妇科仅有20余例宫外孕手术;科室月平均收入在10万左右。他进科之后,每个月平均的手术量在40台左右,其中妇科手术约30台左右,科室月收入均在20万元以上,科室奖金由全院临床科室的最低跃升至第一名。他把作为科室主任的奖金全部捐给科室,用于科室日常学习、购买资料,一年总计约6000余元。
援疆期间共完成700余例手术,其中阴式手术100余例。开展了乌恰县妇产科第一例宫颈环扎术;第一例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第一例经腹子宫悬吊术;第一例尿道悬吊术和会阴体成形术;第一例骶棘韧带悬吊术;第一例阴式子宫切除术和双侧附件切除术;第一例中低位产钳术。首次开展**镜检查术,填补了技术空白。并坚持传帮带,为科室手把手地培养了2位技术骨干。
援疆,他做了应该做的一切。援疆也为他的生命画上了浓描重彩的一笔。六年过去,那里的时光,那里的人,依然是他心中的牵念。
将那时的生活,那时的心情整理出文字,聊以纾解这份挥之不去的想念。
日期:2016-04-19 11:30:16
经历新疆——妇产科男医生的援疆日记(正文1)
2010-1-8(周五)晴
上午10时像往常一样心情愉快的在手术室等待第二台腹腔镜肌瘤核除术,突然洪护士长接听电话,也没在意,无非是病房大夫要台手术。护士长:“忠民接电话”。电话那头是熟悉的声音:“我是医务科华玉,请马上到王书记办公室一下,有事相商”,可能是听出我有些犹豫,因为按我个人的经验,突然被领导叫去一般是犯错误了,华科长马上又补充:“不用紧张,没有大事”。
虽然这么说,我还是怀着忐忑的心情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了王书记办公室,轻轻敲了一下门,“请进”。汪书记满面笑容地说:“请坐”。我则局促不安的坐在书记面前,书记马上说:“叫你来是件有急事和你商量一下,刚刚接到市卫生局党办通知,要外派一名医生援疆,这是个政治任务,要求男性,副主任医师以上,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刚一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一惊,马上问:“多长时间?什么地方?”。“由于刚接到通知,具体不知道,只知道是在新疆的乌恰县,市里已派遣了3批了,据说条件还可以”。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如果我去了,我的常年卧床的母亲和智障的哥哥怎么办?于是我和书记说:“让我回去想想,征求一下我爱人和父母意见”。之后还以比较平静的心情回手术室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结束后,人一旦静下来就会想这件事,马上给我爱人打电话说明情况,电话那头沉静了好一阵,“那你的意见?”,“我想去,但是家和父母我放不下,就得辛苦你了”。电话那头还是一样沉寂了一阵,后来听到一声长叹:“刚刚稳定你又要动了”。
我这个人从1991年工作以来,平均每4年一次大的动作:开始工作4年后考的硕士研究生,硕士毕业后4年读博士学位,当时儿子刚满2岁。博士毕业后至今刚好4年,我爱人就在前两天才说:“你出息了,满4年了没有什么大事,能稳当当工作、生活太好了”。这也许真的是我的宿命:每4年一次变化。不过,就以往的经历:每动一次阅历和经验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在我一再追问她的意见下,最后爱人很无奈的说:“我的态度是不反对也不支持,你看着办”。听到这些话我真是百感交集。
我家庭负担还是很重的:首先父母务农,没有养老金。我是家里的精神支柱。父亲已经72岁,母亲68岁。父亲身体还可以,母亲在1997年患老年性精神分裂症,需长期服药和照顾,服用的维思通每年的药费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不幸的是去年10月老人家又得了乳腺癌,包块直径达7cm,术后还在化疗中。我唯一的哥哥据父母讲3岁时因高热惊厥,当时的医疗条件不好,留下了4级智障的毛病,生活不能自理。每每想到这些我的心就隐隐作痛,我从小生活在相对比较贫穷的家庭里,艰苦的生活造就了我吃苦耐劳的品质,父母质朴的人品有培养了我踏实的作风。从小父母就不遗余力的培养我,希望我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而我也一样知道自己长大后需要背负的责任,全家就靠我了。正是父母大利的支持和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由一名大专生成为妇科肿瘤博士,父母为我骄傲,同时他们也可以老有所养了。我的离开一年半他们一定不能接受。怀着这种复杂纠结的心情度过了周末两天。
日期:2016-04-21 14:55:39
经历新疆——妇产科男医生的援疆日记(正文2)
2010-1-11(周一)晴
按照日常工作习惯7点10分到单位,照例查房、下医嘱、换药……。大约7点半蒋主任和睿主任均到了。没过10分钟,院办通知我们到小会议室召开紧急会议,这时心中已经知道肯定是为了援疆的事。到会议室时发现不只是我们三位,会议室门口还有乔主任、张清和荀强,靳杰和施杰因故没到。会议由华院长主持,讲明了此次任务是省里的下派任务,性质为政治性,必须完成,没有讨价还价余地,希望各位男同志克服困难争取完成任务,时间为一天,如果没有结果,第二天一早以抽签方式决定派出人员。
整个会议时间也就15分钟,大家都很沉默,表情凝重。
上午照例是上台手术,我自己一上午做了1台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由于我已经将我母亲的两次住院病历和兄长的残疾证给院长和书记看了,她们也一致认为我家庭负担太重不适宜去援疆,所以自己也就没有去援疆的思想负担。
中午肖主任打来电话,征求了我的意见,我如实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后肖主任给我分析了目前的现状,没有人愿意去,最终的结局就是抓阄,如果出现这种局面大家会很难堪。作为一名党员这时应该站出来了。我听到这第一个反应就是我负担这么重怎么去啊?!肖主任耐心的给我分析形势,最后我有点动摇了。我还是需要和家里人商量一下,因为我今晚夜班没有机会和我爱人当面讨论此事,就打电话再次就此事讨论很长时间。我不仅需要说服我自己还要说服我爱人,平心而论我这一走全家的负担全部落在她的肩上,一个人要照顾4位老人和1位小孩。最后我爱人还是不反对不支持。同时我们达成共识,此事坚决不能和我妈妈商量,老人家一听我去这么远可能会犯病。其实,她已经同意我的决定了。
在这种十分矛盾的心情下我最后决定去找院长谈一谈。下午3点半,到了华院长办公室,院长热情接待了我,我把我的想法和院长全盘托出,院长也很理解我目前的困境,表示不是必须你去,但是目前又派不出人,最后没办法只好抓阄。我最后和院长说:“如果实在没人去,我就去,期限在明天上午”。今晚夜班做了5台剖腹产,反正也睡不着觉,反反复复考虑了一夜,天亮时我一下定了决心:我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