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医生》
第17节

作者: 罗大伦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还买了田地千亩,把家族的人都聚集起来,将地交给家族的族长管理,田地的收入就供给这些家的老人啊,读书人啊等等,古人对家族是非常重视的,一个人如果能够使家族繁荣兴旺,那是儒者们津津乐道的事情啊,是大事,是要记功德的。这跟现在不一样,现在都是一家三口为单位了。
  范仲淹还建立给学子们学习的地方,我的印象中好像在苏州就建立了文庙,苏州的同学帮着考证一下,是否正确。

  总之净干好事了,凡是忠义之事,听说了,没有不做的。
  自己却廉洁操守,不收回扣,不贪污,不乱花公家一分钱。
  有了这样的员工,他的老板皇上大人一定晚上在被窝里偷着乐。
  历史上的评价是,范仲淹在朝廷一出现,搞得其他朝臣们谁都不好意思奢靡了,风气为之一振。
  您范仲淹天天步行上班,我天天坐着八抬大轿上班。

  回头街上一碰头,这不分明显示我腐败吗?
  明天绕着路走,我绕,我绕,天啊?怎么这么倒霉!又撞上了!(当然要撞上,因为目的地都是朝堂)怎么回事?大家看我的眼光有点不对劲了?我没贪污,真的没贪!
  第三天,得,我也步行上班把,各位年兄,大家早上好,咦?都走着来的?呜呜,原来大家跟我的感觉一样啊。
  以前聊天的时候是很随便的:张年兄,怎么样啊?昨天晚上喝得还可以吧?那个小妞简直是太销魂了,今天退朝接着去?哈哈哈!
  范仲淹从柱子后面转了出来: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张李二位,立刻口吐白沫,翻倒在地:我晕!
  第二天大家见面,说话的主题全部是:老百姓怎么样了?我很关心啊!
  文的够可以了吧,武的更加厉害,北宋人才紧缺,边关告急,把范仲淹给派了过去当大元帅,范仲淹治军有条,西夏不敢来犯,在范仲淹去世后,边关人们焚香痛哭,连敌人那边的都给点香跪拜,以示敬佩。这就是德行的力量啊!
  但是在他去世的时候,家里穷得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四个儿子居然无钱为他举办葬礼。最后棺材是大家凑钱买的。
  其清廉若此!千古无人出其右。

  我们现在给范仲淹的评价是: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但是我们知道,范仲淹心中,想做好的只是一个角色:儒者。
  所以他以无懈可击的品行,成为了读书人心目中的超级偶像。
  过去有人评价,历史上能够以自己的德行佑护子孙千年的只有那么两个人,一个是孔子,一个就是范仲淹。
  什么意思?就是说,他的后代,一提自己的祖先,大家都礼敬,都客气,都给面子,还有可能给提供生活来源的,就只有这两个人能够做到。

  比如孔家的后代,历代皇上等各级人物都尊重着呢,范仲淹的后代呢?因为现在学儒的少了,所以大家不了解,在过去,儒生们如果谁和范仲淹的后代有交往,那是荣幸的事情呢,写本书绝对是要请人家来给写个序的,就是给写句话,大家也都觉得脸上有光。
  那么,您该问了,说了这么多,这范仲淹到底和中医有什么关系啊?
  有,而且关系还很大。
  因为范仲淹说了一句功德无量的话: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这话有多种版本,还有:“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两种。

  这是范仲淹在青年读书的时代,还没当官的时候,有一次到庙里烧香祷告,对神仙所发的自己的誓言,意思是我范仲淹一生只为老百姓做事,为百姓好的我就做,让我当官,我就当个好的官,如果不让我当官,那就一定让我做个好的医生,也是为老百姓解除痛苦。
  这不是一句普通的话,大家切勿等闲看过。
  这话里面包含了极其坚定的信念。
  此语与佛教中地藏王菩萨所发的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具有相似的感召力。
  过去做医生的地位并不高,都混到与算命打卦的基本是同一个份儿上了,一个读书人,眼巴巴地期待着功名呢,一朝落第,心里特承受不了,跳楼的心都有了。

  那个时候还没有“一个高考,两种选择”这样的话,只有“除了登科,还是登科”这样的思路。
  所以有人考了一辈子,有人放弃了,给大官当个狗头军师幕僚什么的,有人回家种地去了,当然,还有的直接就疯了。
  在这个时候,范仲淹的这句话起了作用,我们已经无法统计历史上到底有多少医生是因为落第后,在这句话的启发下走上了从医的道路的。
  但是至少,在从医后以这句话做为自己的心理安慰的,几乎百分之九十九吧。
  我看过了那么多的古代医书,几乎大部分书的序言里,别人在介绍的时候都要写上:“昔范文正公(就是范仲淹)曾言:不为良相,愿为良医”这样的话,有的书好几个人写序,每个人都把这话说一遍。

  可见此话影响之深!
  现在说回到李东垣吧,您想啊,他在人生观形成的少年时期,就拜了这么位范仲淹的后代范尊先生为老师,那受的影响可就大了去了。
  首先是崇拜,那种过去儒生对范仲淹的无以复加的、发自内心的崇拜,全都转移到这位范尊老师的身上了。
  其次是学习,发动自己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认真地学习范尊老师教授的儒家思想,并力求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上。
  举个例子,有一天李东垣看到家里有一块地空着(其实他们家的空地多了去了,我估计是选择了一块而已),就开条子批了笔钱,在这里盖了个书院,供给周边的学子没有学习地方的来学习,换成现在就是盖了座阶梯教室,让参加函授和自考的同学们来自习。

  这种行为的确是值得赞扬的事情,显然是受了范仲淹的影响才做的。
  见贤思齐,成天儿的被范尊老师叮咛,没法儿不想着做好事儿啊。
  在青少年时期的李东垣就连性格也是严谨有节的。
  以李家首富的地位,往来应酬的事情一定少不了。
  但李东垣却与家族的其他人不同,他只交往那些名士,就是有学问的,道德修养高的。其他的人连理都懒得理。

  比如哪位想结交李东垣,递上帖子,李东垣该找人打听了,这位人品如何啊?学问如何啊?什么?曾经和母亲骂过架?得嘞,把帖子退回去,您请回吧,我们李大公子忙,不见。
  品行上有问题的,您就甭想交往这位李东垣了。
  即使是已经交往了的朋友,在大家相处的时候,李东垣也表现得异常的成熟稳重。
  比如大家在一起的时候,难免说说笑笑,谈论一下天气,谈论一下新闻,尤其是容易谈论一些桃色新闻之类的。
  碰到李东垣走过来,大家立刻闭嘴不谈了。

  因为李东垣身上带有着一股严肃之气,使得大家觉得谈论这些东西自己都有点过意不去。
  看来李东垣比现在的教导主任还有效果。
  李东垣自己呢,人家也从来不和大家谈论这些内容,文献记载李东垣是“忠信笃敬,慎交游,与人相接无戏言”。
  到了李东垣接近二十岁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儒生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