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4-27 18:45:32
若不说徐羡之是个糊涂虫呢,他说刘义隆能够明白他的一篇赤诚之心,然而你的赤诚又是什么呢,难道就是杀掉哥哥,推立弟弟吗。还以为自己是效仿汉文帝故事呢,可是汉惠帝可是自己驾鹤西去的,刘义符是被他们几个杀掉的,这份赤诚即便是刘义隆想要全盘接受恐怕也不容易吧。更何况,刘义隆还真是个有些头脑的君主。这几位马上就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躺进自己给自己挖的坑了。
日期:2016-04-27 18:57:19
元嘉二年,徐羡之与傅亮要求归政于宋文帝,究竟是心甘情愿,还是迫于无奈,我想是后者,要知道,刘义隆从地方上也是带着自己的一批人过来的。到彦之、王华都是他的得力助手。既然权臣要求归政,刘义隆自然是喜不自禁,不过样子还是要做足,徐羡之上表三次,才被准许,后来刘义隆并没有放过他,虽然准许他退职还家,还是让他在家里面继续摄任本职。
日期:2016-04-27 19:12:32
联系刘义隆之后的行为,不难看出,他应该是想要控制住徐羡之他们,不让他们有机会逃走。毕竟无官一身轻,徐羡之他们也不是傻瓜,说不定连夜跑路了,你想抓他们都抓不到。但是有官职在身,他们想脱身就不是很容易了。
日期:2016-04-27 19:36:17
元嘉三年正月,刘义隆以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接连鸩杀其兄弟,下诏揭露他们的罪行。他本来想要把徐羡之骗进宫中再下手,当时谢晦的弟弟谢�1�5,正在内宫值班,听说了刘义隆要下手的消息。紧急通报傅亮,傅亮快马加鞭呈报徐羡之。这个时候,更是大难临头各自飞,谁也顾不上谁了。徐羡之乘着内宫闻讯的马车,跑了出来。可是他并没有什么造反的本事,不等刘义隆派兵来抓他,好不容易逃出生天的他,居然在新林的一处农家,上吊而死,时年六十三岁。
日期:2016-04-27 19:52:16
傅亮还不如他,他既然先得到消息,自然是跑的比徐羡之还要快,皇帝召他进宫,他托词嫂嫂病重,需要人陪伴,不能进宫,这真是大笑话,你嫂嫂病重 ,和你有什么关系,难道是寡嫂,这个可不好瞎说。不管怎样,他也一路跑出台城,投奔他哥哥傅迪的墓地而去。这人真是奇怪,哪里有逃跑,偏往坟圈子里面跑的,那不是找死嘛。徐羡之好歹还是自杀的,他呢,反被追兵捉住。这追兵还真是厉害,他傅亮跑的地方如此偏僻,他们还能一举擒获。估计是从他出城就一路跟着他,否则怎么能够预测到他居然跑到坟地里去了呢。
日期:2016-04-27 20:13:03
徐羡之自杀,估计也是知道自己并没有什么可以狡辩的,傅亮则不然,后来接受审问之时,刘义隆向他展示了诚意:“以公江陵之诚,当使诸子无恙。”傅亮到了这个时候,还梗着个脖子,宣称自己绝没有什么过错,他说:“废昏立明,社稷之计。欲加之罪,其无辞乎。”你看,他还是不服。可是你嘴里的明君就要搞死你们了,你们还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吗。刘义隆还算是说话算话,没有杀掉他的家人,把他们流放到建安去了。
日期:2016-04-27 20:27:17
他们几个闹腾的水花最大的当属谢晦,不过他其实根本不会打仗啊,手里有兵,也挡不住主将无能啊。谢晦在宋武帝的时期,就很受器重,一个是因为结自草莽,情谊深厚,一个也是因为谢晦人长得比较帅,深得刘裕欢心。他年仅三十五岁就官至光禄大夫,真是一时风头无两,人更骄傲了那是必然。他比徐羡之、傅亮都小了差不多一辈人,三十几岁,宏图大志还没有展开,就于乱世之中丧命,其实还是很可惜的。
日期:2016-04-27 20:46:30
要说一开始徐羡之交给谢晦的都是最为精干的将士,没想到到了谢晦手里居然没打几仗便兵败如山倒,他可真是无能啊。好在当时徐羡之已死,否则就他这样还想让他控制荆州,扼住上流要镇,徐羡之若是知道了他的水平如此稀松,可能会气死,都不需刘义隆费劲儿来捉他了。
日期:2016-04-27 21:00:58
元嘉二年,朝廷局势不稳,傅亮与谢晦书信,告知他:刘义隆声称要北伐,可能祸及你,我当派遣外监万幼宗去你那里支援你,静心等待。他不写这封信还好,写了这封信算是把谢晦给祸害了。谢晦本来就是个能力赶不上嘴皮子的人,别看他平时吹得自己跟胸有丘壑似的,实则胆小如鼠。
日期:2016-04-27 21:21:36
谢晦他是这样想的,既然万幼宗要来,他也就以逸待劳了,三年正月,他也收到了弟弟谢�1�5的书信,告诉他台城的变数,可是他居然不信。他找到当时的咨议参军何承天同志出谋划策。何承天同志是一个相当足智多谋的人物,谢晦见了他,就把傅亮的书信甩给他看,说:“计幼宗一二日必至,傅公虑我好事,故先遗此书。”何承天一看这书信就乐了,你说这谢晦年纪轻轻,居然脑袋瓜如此转不过弯儿来。他好心告诫谢晦:“我听外面的人说,西讨已定,幼宗岂有上理?”这也就是说,当时刘义隆已经决定要讨伐谢晦了,怎么可能放万幼宗出来呢,老兄你就不要再幻想了。
日期:2016-04-27 21:40:50
可事实证明,谢晦就是个事到临头,脑袋一团乱麻的人物。何承天这样胸有成竹,谢晦也不免心虚了起来,他在荆州,并不了解台城的状况,确实被动。他让何承天起草应答的文书,告诉刘义隆,今年荆州天气不好,想来的话明年再说吧。你说他是不是一脑袋浆糊,刘义隆都要亲自带兵出征了,他能听你这番鬼话,还明年,你当这是过家家呢。这时江夏内史程道慧也得到坊间密报,说主上已经将谢晦他们的阴谋查验属实。这可是急坏了谢晦,徐羡之那边没有消息,刘义隆还要北伐,他到底要怎么做呢。只能是接着找何承天商议。
日期:2016-04-27 21:58:26
何承天作为谢晦的部下,此时只能效忠谢晦,他老老实实的向谢晦表示:“蒙将军殊顾,常思报德,事变至矣,何敢隐情。然明日戒严,动用军法,区区所怀,惧不得尽。”谢晦赶紧跟上一句:“爱卿的意思是让我自裁谢罪喽。”你说他都想到哪里去了,人家是怕不能尽力保持荆州安宁,他还以为要除恶务尽呢。
日期:2016-04-27 22:15:01
何承天算是拿这个仪表堂堂的小糊涂虫没辙了,刘义隆杀了徐羡之、傅亮,还收押了谢�1�5、谢�1�5的儿子谢世平,谢晦哥哥的儿子谢绍等人,可以说是把谢晦在京城的亲戚全都一网打尽了。这时谢晦起兵也算是师出有名了。他先替徐羡之、傅亮发了丧,然后便召集兵马,打算起事。既然是谋反,总是要有檄书的,他在自己的檄书中首先阐明自己废掉营阳王绝对没有任何错误,还捎带着把王华、王宏骂了一遍。他说,王宏兄弟轻躁昧进,王华猜忌忍害。这些个人才是朝廷的蛀虫,而我谢晦那简直就是响当当的栋梁之臣,您作为一代明君,不能听信这些小人的谗言。
日期:2016-04-27 22:34:08
合着主上还是英明的,都是奸人谄媚,才招致我们几个的祸患。为什么又专门把这几个姓王的拿出来骂上一骂呢。一个是,谢晦也怕自己将来地位不保,徐羡之把他外放到江陵,这时王华也在江陵,他知道王华是刘义隆的旧臣,他就可劲儿的巴结王华,看这个情形,是没管什么用。另外,宋武帝永初二年,谢晦为侍中,负责官员的封赏,由于盖大印的时候,操作失误,把应该封给时为镇西司马、南郡太守的王华的职位,给了北海太守王球。被免了官。说不定,王华还在记恨呢。当然不会理会他的巴结啦。但是这也可以解释,谢晦与王华之间早年的关系就不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