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由于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正常情况下我们的上窍是不会有特别的味道的。但是有些人有口臭之病,那就是因为浊阴不能出下窍,而跑到上窍来了。我们人身清阳之气随脾而上升,浊阴之气随胃而下降。口臭之病大都因为胃气不降,所以治疗口臭大都应从胃着手。
这就是以天地之理,解人身之秘,然后以人身之秘,愈人身之疾。这就是中医。是不是和西医很不一样?学西医的一辈子也不会明白这些道理。因为他们从不认为人和天地还能扯上关系。西方人不懂,可我们中国人懂。我们老祖宗写的《黄帝内经》基本上都是在讲天地,讲春夏秋冬,讲阴阳五行。
我们只有懂了天地,然后按照天地之理去养我们的身体,才会更健康。
经云: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
日期:2016-04-01 22:39:25
阴阳化生天下万象,可是却各有分工,阳气轻清化无形之气,阴气重浊化有形之物。
经云:阳化气,阴成形。
阳为热,阴为寒。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人体阴阳是平衡的。当阴胜的时候是阳气少,身体就会寒冷,是阳病了,这时要补充阳气让身体达到阴阳平衡。体质寒的人喜欢夏天不喜欢冬天。因为夏天天气炎热,阳气旺能给他的身体补充阳气去抵抗寒气,身体比较舒服。
当阳胜的时候是阴气少,身体就会发热,是阴病了,这时要补充阴气让身体达到阴阳平衡。体质热的人喜欢冬天不喜欢夏天。因为冬天天气寒冷,阴气旺能给他的身体补充阴气去抵抗热气,身体也比较舒服。
中医就是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去给人治病的。
经云: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但是寒热在人体各有所伤。阳化气,阳为热,所以阳伤人体之气。阴成形,阴为寒,所以寒伤人体之形。伤了气,就会痛。伤了形,就会肿。
经云: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
冬天天气寒冷,我们很多人的手就会被寒气所伤,冻的肿的跟馒头似的。这就是寒伤形,形伤肿。但是肿了之后又会痛,这是形连累了气,也就是形伤了气。
经云: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有时我们感觉我们身上某些地方,开始有些痛,不久就长了个肿块,又红又肿又痛。这就是热伤气,气伤痛。后来又肿了起来,那是因为气连累了形,也就是气伤了形。
经云: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
中医治病就是先辨其寒热,看其肿块是被寒所伤,还是被热所伤。辨清了寒热,然后在对症下药。
对于冬天爱冻手冻脸的人,我个人认为是其体内阳气少,不足以抵抗寒邪,用大热纯阳之四逆汤去治疗应该比较好。
日期:2016-04-03 11:33:01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我们人,一顿不吃饭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浑身无力。当吃饱了饭的时候却感觉自己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劲。这说明食物能给我们提供能量,补充体力。
那食物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能量呢?
当我们又累又饿的时候,我们都会说:我累的没一点气力了。为什么力前面还要加一个“气”字。因为我们的力确实是“气”给的,所以叫气力。气力足时就像充满了气的皮球,一拍就会弹很高。在干体力活的时候都会深吸一口气,然后气沉丹田,这样气足使出来的劲就会很大。气是看不见的,是无形的。所以食物能给我们提供无形的能量。
有无形就有有形,无形是看不见的气,那有形就是看的见的肉了。有的人吃多了消耗不掉就变成了多余的肉。可以肯定的是“胖"绝对是吃出来的。如果不相信,可以看一下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人的影像资料,你绝对很难找出几个胖子。因为那个时期物质匮乏,全中国大部分家庭也就过年开次荤,平时吃的绝对是五谷杂粮而且还不一定能吃饱。所以减肥有两大秘诀---管好自己的嘴,走好自己的腿。做好这两条没有减不下来的肉。这也说明了食物给我们提供了有形的能量。
有形为阴,无形为阳。所以食物都具有阴阳二气。
经云:阳为气,阴为味。
每一种食物都有气和味。
每一种食物根据气味的多少也分阴阳。
经云: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比如大蒜和辣椒。大蒜气重,出上窍。吃了大蒜之后会辣心,对眼睛不好伤眼睛。心和眼睛都在人体上部。辣椒味重,出下窍。辣椒辣两头,吃了辣椒之后嘴里辣,丨肛丨门也辣。
食物不论是味重,还是气重,都能给我们提供能量。
经云: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化生精,气生形,精食气,形食味。
读了上面这句经文,估计你一定被绕晕了。什么气味形精,又是归,又是化,又是生的,比绕口令都绕。要想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更不容易了。
首先看味归形,我们吃多了的食物,过剩的能量不是转化成了高度(身高)就是转化成了宽度(体重)。也就是说味改变了我们的形,这就是味归形。
然后是形归气。形充了才会转化成气,气才会旺。一个面黄肌瘦的人,绝对没有好气色,因为他形都未充,又怎么能会气旺。只有体胖形充,面色红润才叫好气色,才是气旺。这叫形归气。
最后是气归精。形也充了,气也旺了,可是还有很多剩余的气怎么办。就好比车也有了,房也有了,可是还有很多剩余的钱一样。那就要把剩余的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所以我们的身体也会把多余的气转化成精储存其来。这就是气归精。
挨过饿的人应该有一种感受,就是饿过了头却又感觉不到饿了。那就是因为我们储备的精在发挥作用。我们通过消耗我们体内储备的精,让其转化成气,来给我们提供能量。这就是精归化,化生气(经文是化生精,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化生气,不知是不是历代传抄有误),气生形。当然如果一直的就这么饿着,就会耗尽我们的精,最后油尽灯枯而死。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精盈则气充,气充则神旺。三者,败其一则病,败其二则危,败其三则死。
中医治病就是用药物的精气神,来调理我们人的精气神。
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如此而已。
日期:2016-04-03 19:31:52
第五节 岐黄论天人合一
俗语有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句话说明了动物有一个共性,就是大都具有五脏。为什么呢?
按照科学的解释,每一个孩子体内都会有父母的遗传基因,这些基因造成每一个孩子大都会具备一些父母的性格和形体特征。遗传基因这一科学理论大家也都非常的认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