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的天下》
第26节

作者: 人和咸鱼pym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司马公,您可算赶到了。”曹叡一边说,一边伸出枯瘦如柴的手牢牢握住司马懿,好像握着天下最亲的人一般。“我今天才知道,人呐……心里若是有放不下的事,就连死都能忍住。我忍着没死就是为见您一面,现在终于见到,我也能死得安心了。”
  接着,曹叡又指了指一旁的曹芳。“司马公,您好好看看他,就是这孩子,我把他托付给您和曹爽,请一定好好辅佐。”
  曹芳走到司马懿身边,依照事先编排好的剧本,死死抱着司马懿的脖子不放。
  司马懿已是泣不成声。“陛下您难道不记得了吗?当初先帝也是这样把您托付给臣的啊!”
  多希望当初先帝没把我托付给你!曹叡无力地看着司马懿,又望向曹爽。我只能做到这一步了。最后,他看了一眼曹芳,心里想着:以后再不会有人知道你的亲生父亲是谁了。当皇帝虽然可以玩命盖房子,可说起来,也实在是份苦差事。
  公元239年正月初一,深陷在遗憾和不安中的曹叡在嘉福殿驾崩,卒年三十六岁。谥号“魏明帝”。
  回想十几年前,曹丕为避免尚书台权力过大设立中书省,十几年后,被他提拔的中书监刘放和中书令孙资却一脚把曹氏的社稷踢向了火坑。又是十几年前,曹丕竭力打压他的兄弟们以避免皇权被藩王篡夺,十几年后,因为藩王的软弱,最终让权臣把持朝政。曹丕所做的一切皆是希望他的血脉能流传下去,他万万没料到曹叡居然不得不将皇位传给了他某个兄弟的后代,由此,魏国皇帝也就不是曹丕的后人了。

  事与愿违这个词,在曹丕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日期:2016-04-12 12:06:17
  政治舆论
  公元239年正月,年仅八岁的曹芳继位。在权力的天秤上,臣权彻底压过皇权。
  大将军曹爽都督中外军事、录尚书事;太尉司马懿则没这些权力,完全处于下风。年轻的郭皇后晋级为郭太后垂帘听政,她虽有后宫斗争的经验,但从此时开始,她将面对大批混迹政坛几十年的老狐狸。该何去何从?郭太后完全没有什么思路,她只能小心谨慎地观察,夹在皇帝和权臣、以及各派官员之间寻觅生存的空间。

  多年以来,绝大多数士族豪门都跟司马家族建立起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反观曹氏皇族的地位则日趋落寞,曹爽的老爸曹真死得早,人走茶凉,曹爽与那些士族豪门的关系也就淡了。有两件小事可以看出公卿对司马懿和曹爽截然不同的态度。
  每当司马懿见到同乡长辈常林,总是一揖到地,口中自称“晚生”。要知道,司马懿位居三公,常林仅是九卿,官位上差了几个档次。司马懿谦卑的姿态登时赢得所有人的好感。
  曹爽当然也希望争取公卿支持,但却处处碰壁。他打算跟四朝元老重臣卫臻结成亲家,被卫臻断然回绝。他又推举卫臻担任尚书令,卫臻照样推辞不受。结果,尚书令一职最终落到了司马孚手里。
  曹爽无论干什么都会受到莫名其妙的抨击,他空有录尚书事的名头,但整个尚书台根本没人买他的帐,全听尚书令司马孚的。他觉得仿佛有一堵巨大不可逾越的高墙耸立在自己面前。曹爽很憋屈。对于他来说,满朝公卿、甚至包括郭太后在内,几乎全是政敌。司马懿则不这么认为,他知道所有人都可以争取过来,甚至包括曹爽,就算成不了朋友,至少也能稍加安抚,让对方敌视自己的情绪没那么强烈。

  司马懿很低调,不用他开口,总会有无数同僚主动冲在前头替自己跟曹爽干仗。而他只需表现得尽可能谦逊,与曹爽维持面子上的友好就够了。
  那么,郭太后和魏帝曹芳又处于什么角色呢?
  郭太后干的事很简单,她整天待在曹芳身边,静静地观赏着朝堂上激烈的争吵,然后看哪方人数多就支持谁。曹芳干的事更简单,郭太后恩准了,曹芳便有模有样地跟一句——“准奏!”。仅此而已。
  日期:2016-04-12 22:43:10

  自曹芳继位后的这几天,朝廷里吵架声就没停过。每天吵架的内容都不一样,但吵架的形式都差不多,基本是一票公卿跟曹爽作对,曹爽争得脸红脖子粗,司马懿则躲在旁边一句话都不说。
  这天,大批公卿突然联名上奏,请朝廷授予司马懿都督中外军事、录尚书事的权力。
  曹爽一看这架势就明白根本抵挡不住,再看看旁边的司马懿,依旧是沉着一张死脸默然无语,好像这事跟自己全没关系。
  郭太后听着朝廷里一边倒的声音,目视曹爽问道:“大将军有什么想法?”
  “臣……”曹爽在踌躇。他心想:争怕是争不过了。如果自己同意,或许会缓解一下同僚们的敌对情绪吧。他咽了口吐沫,艰难地开了口。“臣,也赞同。”
  郭太后有点不理解,为什么曹爽会主动放权?她身居后宫多年,明白权力和生存的关系。但听到曹爽这么说便点了点头。“准奏。”

  曹芳像往日一样扯开喉咙紧随其后喊道:“准奏!”
  就在曹芳登基的第一个月,在政治斗争中尚显稚嫩的曹爽架不住满朝公卿的舆论压力,授予司马懿跟自己一样的军政权力。曹叡临死前给曹爽营造的优势地位就这么没了。
  日期:2016-04-13 11:07:13
  散朝后,曹爽垂头丧气回到府邸,把一肚子苦水都倒了出来。

  “这帮公卿,只认得司马懿,根本瞧不起我!”
  弟弟曹羲言道:“依我看,兄长不如索性就拜司马懿为太傅和大司马。一来彰显兄长尊崇长辈,公卿们肯定说不出话;二来,司马懿为人低调谦逊,料也不会把咱们怎么着。”这位曹羲是曹爽最依仗的嫡亲。他是个著名的文化人,相当有学问,但政治谋略上实在比曹爽还嫩。
  曹羲话音刚落,一旁的散骑常侍丁谧开口了。“把司马懿抬上高位不是不可以,但我们也得换来好处才行。依我看,不如借机夺了司马懿录尚书事的权力。给他来个明升暗降。”丁谧跟曹爽私交甚笃,是曹爽为数不多的亲信之一。而且,他与性格柔弱的曹羲不同,主张以退为进。
  曹爽皱着眉头,心里迟疑不决。“这么干,公卿们肯定又会抨击我贪恋权力。”
  丁谧满不在乎。“何必在乎公卿们的抨击?再说,先帝临终前可没让司马懿录尚书事,往好听了说,这权力本来还是您让给他的呢。”
  曹爽点点头。“这么讲也在理……”

  丁谧又接着说:“还有件事。让他当太傅没问题,他和大将军一文一武,尚算平衡。但让他当大司马却不太妥当。大司马是武官,又掌兵权,将来肯定跟您冲突不断。您别忘了,当年公卿们嚷嚷着要让司马懿当大司马,先帝想了个辙,愣是搬出柏人和彭亡的典故让司马懿做了太尉,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话是没错,可只拜司马懿为太傅……”先前,魏朝只有钟繇担任过太傅,这是一个比三公还要高的官,但和三公一样都是属于养老用的荣誉官位。
  丁谧知道曹爽又在顾忌朝廷舆论了。他想了想说:“这样吧,明天上朝,大将军奏请朝廷拜司马懿为太傅、大司马,卖他个人情,然后由我出面,驳回大司马之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