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玉碎(四国演义)》
第24节

作者: 兴凡
收藏本书TXT下载
  “好!聚明劳心了,筹措登极一事便由你负责,安民一事由军师、林泉处理,设比响镇抚司,由捷轩、补之主持办理追赃助饷一事,其余事则由六政府以及众大臣酌情甄办,如有异议众爱卿尽可畅言!”李自成虽驿卒出身未曾读过多少书籍,然而十六年起义生涯使得他不得不饱读诗书,以便应对各种事宜。
  “君上,臣有异议!”李岩收了收笏板挺身而出道。

  “林泉尽可自言。”
  “君上,幽州改制一事不可操之过急,燕京旧都历经元明近四百年政治根基稳重,官民之心不似其他城池,需循序渐进将政治中心转移西京,可由百官慢慢处理,亦可效仿明朝以建留都之用。臣斗胆建议改制一事先不公诸于民,可由百官内部知晓待时机成熟方可布告天下……”李岩本来打算瞒着百官和民众暗中进行改制待时机成熟在公布于众,然而方才朝见之礼上李自成已经将燕京称之为幽州,李岩心知此事操之过急,容易引起民心骚乱,毕竟燕京不是其他普通的都城,便诚惶诚恐地回道。

  “临泉所言不无道理,孤准矣!”李自成也明白方才自己操之过急将改制一事提早纰漏,但错便是错直接承认担当不失为王者之风。
  “君上圣明!”李岩收笏归列道。
  “众爱卿还有和异议?尽可陈述!”
  “臣等暂无异议!”百官相互面谑齐声回道。
  “如此,众爱卿当各司其职,朝议暂闭!”
  “臣等遵旨……”群臣稽首退朝……
  乾清议事
  “皇父……皇父……”李双喜不顾侍卫的阻拦,直接闯入金銮殿内……
  “燚儿……何事如此无礼?”李自成于龙椅之上看着匆忙而来的李双喜,并斜眼看了殿内牛金星、宋献策、李岩三人道。

  “儿臣一时心急乱了礼数,请皇父恕儿臣无礼……”李双喜心知殿内重臣议事自己不该如此鲁莽,李自成虽然不介意但是在大臣面前如此便是有损皇威之举。
  “罢了!有何重要之事?”李自成也挥手一语带过。
  “皇父,崇祯找到了……”李双喜倍显悦色道。
  “今在何处?现况如何?”李自成一时高兴从龙椅之上起身问道。
  “今在煤山,已上吊自缢!”

  “噢?”李自成显露出几分惊讶之色。
  “方才补之差遣侍卫告知儿臣,补之已经重兵把守北上门封锁煤山,乞问皇父如何处置后事。”李双喜补充道。
  “聚明、献策、林泉何意?”李自成眉头微锁道。
  “胜朝君王驾崩均着皇服以梓宫(皇帝所用棺木)放置于乾清宫供群臣哭丧,但崇祯乃亡(和谐)国之君,不宜以帝之礼葬之。宜行葬王之礼时其着朝服以上等棺木选一宫殿停放供群臣祭奠,如此亦不失君上厚德之心!”丞相牛金星深明礼数道法,知晓历朝历代对亡(和谐)国之君几乎没有以帝之礼埋葬,更有新朝把上朝之君抛尸弃骨者,以王之礼是最为合适不仅显现君上仁慈宽厚,而且不与当今君上犯冲。

  日期:2015-09-15 12:57:53
  “好!依聚明所言,只是改停尸何处如何抉择?”
  “臣听闻煤山正对方为寿皇殿,崇祯既然自缢煤山依照道家阴阳之礼那寿皇殿是最佳选择,而且寿皇殿是旧弃之殿,停柩于此不超帝之礼,亦不失王之礼!”军师宋献策颔首道。
  “献策所言极是!”
  “君上,丞相与军师所言十分妥当,微臣还有一建议不知当言与否?”李岩稽首道。

  “林泉不必多礼,但说无妨!”
  “微臣以为可差遣工政府临时搭建一灵棚于东华门(亦称“鬼门”,古代明朝君上梓宫由此门进出),供胜朝太子、永、定二王、旧臣前去哭临,君上亦可遣僧道录司僧人、道士前往诵经超度亡灵,待寿皇殿打扫完毕在行换灵之举,七日之后,送往明思陵与皇后周氏、田妃等一起合葬,此举彰显君上对胜朝仁厚之意,宽心之德。”李岩欠身道。
  “好……这事就由聚明与礼政府、工政府共同办理,现在诸位与孤一起前去煤山查看崇祯尸体。”李自成十分高兴但是正所谓“不见活人,必见死尸”唯有亲眼看到尸体心里才能放下一个沉重的包袱。
  “臣遵旨!”丞相牛金星稽首领命道。
  “儿臣为皇父引路……”李双喜亦是十分高兴道。
  “君上,方才所议之事……”李岩打断了李双喜言辞道。
  “林泉,先于孤一起查看崇祯尸体。”崇祯的生死乃是头等大事,所有事情在这件事前终是微不足道,唯有亲眼看到李自成才能安心。

  “君上,崇祯已死可以稍许查看,然而山海关吴三桂之事亦是重要至极,不可拖延,望君上明断啊!”李岩不顾礼仪稽首挡住李自成去路进言道。
  “君上,林泉所言不无道理。”军师宋献策附议道。
  李自成负手而立凝眉看着跪着的李岩思索着……
  “皇父,军师、副军师所言极是!”李双喜毅然决然稽首附议道,旁边的丞相牛金星本不愿违背李自成的意愿但看着身旁的三人也稽首道,“吴三桂之事迫在眉睫,君上可稍缓去煤山之行!”
  李自成环手回道龙椅之上,面露几分愤懑之色,直问李岩道:“林泉就吴三桂有何看法?”

  “君上,昔日崇祯封伯爵于吴三桂,吴三桂弃宁远之地携百姓五十万之众奉诏勤王。然则吴三桂之父吴襄、以及其母、亲戚众人等皆在燕京,臣以为可由其父书信一封,遣钦差许诺高官厚禄招降之(很多人说大顺不重视招降吴三桂此说法是有误的,早在三月十五日大顺抵达居庸关唐通投降之时便打算有唐通招降吴三桂,但并未实行)。”李岩胸有成竹道。
  “招降?何人堪当此重任?”李自成再次问道。
  “臣尚未想到……”李岩直言明说道。
  “皇父,儿臣知晓一人可担此重任!”李双喜道。

  “噢?燚儿推荐何人?”李自成面露悦色,十分高兴义子李双喜终于能够为父分担。
  “儿臣举荐胜朝宣化总兵唐通,此人昔日乃洪承畴援锦八总兵之一,与吴三桂乃有患难之交,而且他资历老于吴三桂,如若作为劝降钦差定能胜任。”李双喜信心满满道。
  “臣以为不妥,臣亦知晓唐通,深知此人一介武夫、鲁莽之辈也,不可将重任交付于他!”李岩直言反对道。
  李自成斜了李岩一眼,心中不是滋味,即若反对也不应这般直白,置他父子二人面子于何地?
  “臣以为公子所言不无道理,唐通当为最佳人选!”军师宋献策打断眼前的僵局道。
  “噢?军师有何高见?”李自成十分高兴地问道。

  “唐通虽然鲁莽,但纵观朝堂上下唯有他一人与吴三桂关系最好,臣以为军师可以再遣一文官与他同行,文武搭档、有张有弛,较为适宜!”宋献策回道。
  李自成面带笑容道:“献策以为何人可同行?”
  “张若麒,此人学识渊博与吴三桂关系也是不错。”宋献策再次回道。
  “臣另议奏请,一策:可允唐通张若麒二人领数十余护卫携招降书许以其父子封侯之礼重金之赏的诺言以招降,未携带兵甲以显招降之诚意,若降则如虎添翼,若不降则不损不失;二策:可允重臣候将一名率唐通张若麒领重兵携重金封侯之礼招降吴三桂,若降则万事皆休驻守山海关以防北虏,若不降亦可以优势兵力迅速聚歼之以防不测。”李岩附议补充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