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威三言两五跳过了小伙的疑问,满脸人畜无害的笑道。
“我姓熊,叫我壮子就行!”
壮子看起来很憨厚,也很好糊弄。
“他也是今天早上才走的,走了没多长时间,这张图俺也认识,画的是神仙洞,你们要去的话,俺给你们带路,半天就到了”
“那谢谢你了!”
沈威笑了笑,倒也没有多说什么。
“想不到你们丨警丨察也挺会骗人的!”
一旁的魏子通用胳膊肘顶了顶沈威,满脸的坏笑。
沈威也懒得理他,回头看了眼小李。
“之前让你查的事如何了?”
“差不多了!”
小李看了眼魏子通。
“随时都可以动手!”
“那好,感觉情况不对就随机应变!……”
“咋拉?”魏子通凑了过来,“嘀嘀咕咕说啥呢?”
“没事,就是在商量捉赵子婿的事!”
“有啥商量的,直接捉不就行了!”
魏子通一瞪眼。
“让壮子给咱带路,直接进山里把他捉出来!”
“事实上也只能如此了!”
沈威苦笑一声,也只得随着打了鸡血的魏子通一行人上了无量山。
要说这壮子,也算是沈威平生仅见的几位热心肠之一了,不仅给众人免费当向导,还非要帮小李和小朝背大背包,按他的意思,自己平常上山不背点东西实在难受。机灵的小李听他这么说立马借驴下坡,将大背包扔给了壮子。
要说这无量山,也算是不负“高耸入云不可跻,面大不可丈量之意”这个名字了,单单这半天爬的山就让魏子通快崩溃了,今生从没经历过的爬山这两天算是全经历过了。要不是还有沈威答应的那件事情做筹码,恐怕魏子通早就拍拍屁股走人,哪顾得上跟你在这遭这份罪!
看着地图,外带壮子的指引,众人七转八弯,来到了无量山的一处山顶上。
这个山顶相对于其他山峰充其量也只是个小弟了,不仅没长啥树木,甚至光秃秃的都快跟山西的山有的一拼了。要知道,无量山古称蒙乐山,是我国著名的自然风景保护区,其中除了思茅松分布广泛外,还生长着稀有珍贵林木,甚至在原始森林中还有虎、豹、熊、鹿、野猪、猴、山驴、岩羊、獐、孔雀、白鹇等动物存在,可以说是绵延百里,雄奇险峻第一山了。但此刻魏子通所在的这个山头,莫说是动物了,连草都没见到一颗,真正的光秃一片,后娘所养。
“我说,你说的那个神仙洞在哪呢?”
魏子通看了眼光秃秃、草都没有的山峰,转而来到了壮子身边。
“诺!”
壮子一指山上的一个大石头,“就在那后面!”
一听壮子这么说,魏子通立马绕到那个石头后面。
只见石头后面是一个直径刚好够一人下去的垂直深洞,深不见底,人站在洞口,能够清楚感知到一股一股的冷风从下面往脖子里刮。
“壮子,这洞是啥时候有的?”
魏子通看着洞口,眉头直接皱了起来。
“早就有了,俺没出生的时候就有了,听俺们村里老人说,每到月初和十五,这个洞就会唱歌,所以村里的人叫它神仙洞!”
“月初、十五会唱歌?”
张立军来到魏子通身边,轻轻用胳膊肘顶了顶他。
“师兄,我觉得,这像个盗洞!”
“不是像,明明就是!”
魏子通蹲在洞口旁边,轻轻用手沿着洞口边缘摸了一圈。
“虽然按壮子的话来说这个深洞已经好多年了,但洞口边缘乃至洞口里面的切口都十分平滑,上下有致,错落齐整,一看就是高手中的高手!”
魏子通搓着牙花子。
“从这种风化的就剩下点沙的山上往山里打洞,而且还是一路垂直向下,这也能叫盗洞?”
张立军同样也是皱着眉头。
“这也是我纠结的问题,打盗洞也没这么打的啊!”
魏子通伸手指着天上比划了比划,“而且你仔细看看这盗洞的位置,觉没觉得除了盗洞它还像点什么?”
一见魏子通比划,张立军抬头看了看天空,顿时一阵刺眼。
“太阳?……师兄这是……引魂渠?”
张立军的脸色当场就变了。
所谓的引魂渠,是一种从唐朝时候兴起的新墓局。众所周知,唐朝的墓葬大多是以山而陵,倚山背原,显大唐的财大气粗、气宇绝伦,且陵墓多以石砌筑,坚不可摧,较之秦汉时期的“方上”更为坚固和安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防止了一些盗墓贼的猖狂和光顾。当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自古以来人类的一贯作风,这种以山为陵的墓局始终没能难倒我国以盗墓为职业生涯的广大人民群众,在牛逼的墓局也经不起两铲子是当时盗墓界的至上名言,其中就有一位盗墓界的大亨名叫斐文。当然,此斐文非彼绯闻。
相传,这斐文天生鼠面,双耳竖长,两颗前门牙更是标新立异,让人一见难忘。
斐文出生在官宦世家,父亲是三品按察使,有权有钱,但奈何斐文虽是长子,但长得实在是有些愧对列祖列宗,遂在其不到半月的时候就将其放到了木盆随河水漂流而下,任由死活,这一点倒是和唐三藏相差不多。
要说这斐文,也算是福大命大,刚刚沿河流漂了不过一刻,便有一群大雁直飞而下,不仅聚在盆边以翅膀相互,更是每到饭点便以幼虫相喂……就这样过了三天,斐文随着河流安然无恙的漂到了一户农庄河边,被一对老农带到了家里。
随着春夏秋冬时间一点一点流逝,半月大小的斐文渐渐长大,不仅诗词歌赋过目不忘,那异于常人的天赋也是一点一点显露了出来。据野史记载,这斐文不仅一岁成诗,二岁成文,更是双目异光,可通六道,有惊天彻地、识鬼扰神之能,年纪不大,便成了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算命先生。
后来,一位乡野道士途经此地,一眼相中了斐文的才干,收其为徒。
这道士,名叫赵归真,是道教史上以邪术干政最有名的一位道士,其在历史上的知名程度,甚至不亚于当时其一直服侍的唐敬宗!
据《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三记载,公元826年,也就是宝历二年,太清宫道士赵归真上书唐敬宗,自称有神仙术,受到敬宗器重。又有僧惟真、齐贤、正简劝敬宗以祷祠求福,也受宠信。四名僧道由是大摇大摆出入宫中。赵归真又对敬宗说,应当访求异人,以便同学神仙术。当时浙西有隐士周息元,自称已活了几百岁,说是认识张果和另一高道叶静能。浙西观察使李德裕上言说:“息元诞妄,无异于人。”敬宗不听,召入长安,住在宫中山亭。当年十一月,赵归真被敬宗授职两街道门都教授博士。但仅一月,敬宗被禁军和宦官谋杀,文宗即位,立即将赵归真和三名僧人逐出长安,发配岭南。异人周息元也被放还老家。
这赵归真虽然是臭名远扬,道书引以为耻,但对于他自己这个徒弟却是着实上心不少,教了斐文许多本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