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如云》
第1节

作者: 红松看世界
收藏本书TXT下载
  都说成都这座城市美女很多,这话一点不假。我就来讲一讲八十年代中期成都美女的故事吧。那时候的美女,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美女,她们都是素面朝天,不施粉黛的,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讲究化妆一说,就是有人化妆,也是很少的一部分人,化着根本就看不出来的淡妆,不会像后来的美女们,脸上是生生地用一层脂粉给涂起来的;身上呢却是采用了节食的方式,饿成了可以见到骨头的骨感美人,像夏天的时候穿得少,那锁骨就显露出来了,那胳膊,腿都细细的,尤其是那胸和屁股,就紧紧地贴着肉,看不到那前挺后翘的优美曲线,胸部还可以造假,用胸罩给搂起来,因为里面垫了许多的泡沫,看起来还算是那么一回事。而屁股呢,就不好造假了,只能让它贴着,穿好裤子后就看不出屁股圆润的线条,只要你走过这些所谓的美女身边的时候,你就会觉得那是一个缺陷,让人很是遗憾。而且现在社会上流行的称谓是“美女!”“帅哥!”凡是年轻的女人就都成为美女了,但当你看到她的面容和身材时,你却会暗暗地发笑:“这个也称得上‘美女’?倒胃口啰。”

  但八十年代初期的美女们就不同了,那个时候是刚刚从七十年代中走过来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刚刚脱离了贫穷,可以吃饱肚皮的年代。七十年代时期,我们还要靠国家供应的粮票,肉票,油票,蛋票,布票,煤炭票,肥皂票,甚至还有火柴票来维持生活。那粮票呢,是一个人一个月二十五斤,当然指的是成年人,小孩子是根据年龄来供应的,十斤,十五斤,二十斤等等。而且粮票还是三七开,就是说有百分之七十是大米,百分之三十是玉米或者面粉类的粗粮。肉票呢,一个人一个月一斤,家里有几口人就只有几斤肉票,那么这肉票就显得弥足珍贵,要家里来了客人,或者是那个人过生日,才能买肉吃,平时就只能吃素的。因为少油,(油票是每个人每个月半斤)家里假如只有三四个,或者四五个人,只能有一斤半到二斤半油,怎么吃?那一点点油得留着来了客人才炒菜吃。用油呛了辣椒面来留着,每天早上煮面条时放一点,就又香又辣又好吃了。平时吃菜就只能吃白水菜,煮来吃。萝卜煮着吃,青菜煮着吃,还有牛皮菜也煮着吃,把菜煮好后,用一点油辣子,放一点盐,花椒面,还有调和酱油,或者是酸盐水(泡菜坛子里的水)就这样蘸着下饭吃。像莴笋,黄瓜,胡萝卜等等可以生吃的菜,就干脆凉拌着吃。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当然是有什么吃什么,还觉得是非常地好吃。一顿饭最少也要吃两碗,当然,这是指四川的吃法。四川人喜欢吃辣椒,只要有了辣椒,什么东西吃白水(把水放在锅里,烧开后把要吃的菜放进去煮)的都没得事,好吃!

  所以,那个时候虽然说吃的是粗茶淡饭,但每一个人都是肚子吃饱了的,不像是六十年代初期,每个人每个月只有十九斤,又没有其他的供应,地里头也看不到蔬菜,水果,街上是买不到的,更看不到什么鸡蛋,面条,肉和鱼,这些东西在六十年代好像都绝了迹?想吃这些东西都没有办法去弄,那时候的人真的是连肚皮都填不饱,整天都是饿稀稀的,脸色是黄焦焦的,走路也无精打采的,只能吃白水了,(凉水),饿了,喝一肚子水,其他的再没有了。

  那个时候的酒是红薯酒,糖是红薯糖,也是要靠供应的票来买的。小孩子们在未满十岁时,要供应一种饼干,是用粮食的皮做的,(米糠)再加一些粗粮,叫代食品饼干,每个孩子还只有一斤!所以说,到七十年代人们能吃饱饭了,后来又往前走了一步,计划供应的肉票和油票都多一些了,街上也有人开始卖黑市,有农民悄悄地把家里喂的猪儿肉拿来卖,那肉是瘦瘦的,颜色也是红红的,当然是死猪肉了;还有生产队里喂的牛死了,也分给社员们,一人一斤两斤的,农民们也拿来卖。街上的人都不计较了,悄悄地买,悄悄地吃,真的是可怜!八十年代呢,就更好了,能够多花一些钱买到肉和油,还有鱼了,每个家庭的肉多了,油多了,白水菜就吃的少了,那脸色自然也就开始红润和白嫩起来,这个时候的美女应该称得上是真正的美女了,因为她们很健康,该挺该翘的地方都自然而然地挺了,翘了,脸色也真正的白嫩了,红润了。那个时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人们还没有普遍地看到那些精神鸦片,所谓的黄,赌,毒之类的影视片和影像带,(当然,这一类东西已经悄悄地流入了社会,被有些人用着消遣,当成好东西了。)当时的人思想还很单纯,很健康,也很向上;每一天,每一个人都积极地工作,快乐地生活,每个家庭都很和睦,不像今天,人们为了钱可以六亲不认,可以铤而走险,可以杀人越货,一句话,看看那个时代人们的爱情观,人生观,世界观,就知道今天我们的生活富足了,精神却萎靡了,钱包鼓起来了,道德却沦丧了······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还是看看我在八十年代后期写的小说【美女如云】吧。
  在进入小说主题以前,首先声明:此小说是本人的原创,(只在本人的博客和一个极不负责的网站发表过),现在有修改;其它的没有雷同,没有巧合,假如有朋友看到其相似的文字和故事,请告诉我,谢谢!

  日期:2015-10-23 19:16:35
  那是一九八五年初夏的一天,傅芸芸从成都日报社里走了出来,她无心顾及街心花园里正在盛开的栀子花和街道两旁梧桐树下的清凉,迅速地跨上自行车,以最快的方式离开这里。她完全没有留意到人行道旁露出的芙蓉花树那枝繁叶茂的笑脸,也没有注意急匆匆的行人,她只是一个劲地蹬车,想尽快地回到家里去。
  “芸芸!傅芸芸!”喊芸芸的是一个戴眼镜的年轻妇女,她面目清秀,仪表端庄,她叫刘茵,是芸芸的同学和好友。
  芸芸听到喊声,急忙刹车,把车子推了过来。
  “看样子你是忙着回家吧?到哪儿去来?”刘茵问她。

  芸芸答:“到报社去了。”
  “哦?那怎么样啊?”刘茵关心地问道。
  “没问题,最近几天就会登出来了。”芸芸一边和刘茵走着,一边说。
  “他们说什么了吗?”刘茵还是很感兴趣地问道。
  “说倒是没有人说什么,但人家看到我是去登征婚启事的,那些审视的,挑逗的,同情的,怀疑的眼光简直叫人受不了!我思想上也很乱,虽然说费用已经交了,但我还是想把它撤回来。”

  “为什么?你好不容易才下的决心,又要变挂了?”刘茵问她。
  “我也不知道,总之心里矛盾得很。”芸芸回答。
  “登征婚启事是光明正大的事情,你怕什么?哦,想起来了,我还有点急事,要先走了,下午我过来。刘茵说。
  “好,你过来吧。拜拜!”

  日期:2015-10-24 15:30:30
  芸芸和刘茵原来不认识,是在师范学校时才认识的,她们是同班同学。芸芸比刘茵小两岁,但她天生丽质,不仅是嘴甜,而且还生了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脸颊白里透红,一口洁白而整齐的牙齿,说话很斯文,并且带着很自然的笑容;尤其是身材匀称修长,即使是穿一件很普通的布衣服走在街上,也是那么地引人注目,那些年轻的小伙子们像看名演员一样的把脖子都扭酸了向她行注目礼。而芸芸却像公主一样,以端庄而优美的身姿,落落大方地走着,常常听到自己的身后是赞美声一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