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这样学(二)内功篇『黄帝内经』》
第30节

作者: 归然子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武器篇我们就写到这里,虽然药味不多,但都是中医中常用之药,这里我们也给大家讲明了研究中药的方法,就是要放到天地间,大自然中去研究。下面我们就接着讲最精彩的部分武功篇---《伤寒论》。
  日期:2016-07-24 17:55:04

  第一节  医圣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很多人不太信中医,但是如果提起一个人的名字,大家对我们的中医术估计就不会有所怀疑了,那个人就是医神华佗。华佗生活于东汉末年,距今一千八百余年,在那个时期华佗就能做外科手术,其医术出神入化,已达意的境界。
  华佗生活于三国乱世,乱世出英雄,那个时期确实出了很多牛人,而医家也出了几位猛人,华佗只是其中的一位,华佗是一位民间医生,经常行走江湖到全国各地给人治病,所以其名妇孺皆知,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地位崇高,封为医神。
  还有一位估计大家不太了解,这位就是医仙董奉,董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晚年隐居庐山,给人治病不收诊费,病人只需在他家后山种几棵杏树就行了,最后整座山都是杏树,留下了杏林的美谈,也因此医林称为杏林,称赞医家的医德高尚都会送“誉满杏林”的赞誉。董奉最后在庐山羽化成仙,封为医仙。
  还有一位就是我们要讲的主角---医圣张仲景。在人间最大的封号不是神也不是仙而是圣,古往今来能称圣的人是很少的,很多人得不到却都自封,比如古代的皇上都称“圣上”,就连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都自封“齐天大圣”,而人间最大的圣人为孔子,被封为“大成至圣”。不过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圣人,比如诗圣杜甫,画圣吴道之,书圣王羲之。而我们医家也有自己的圣人,那就医圣张仲景。

  当然能被封为圣人,那也是要有些能耐和功绩的,论医术张仲景不一定干的过华佗,但张仲景之所以被封为医圣,那是因为他留下了一部书,这部书就是---《伤寒杂病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华佗才是第一,而在我们学医者的心目中张仲景才是第一。在没学医之前华佗在我心目中也是第一,不知张仲景为何许人,可是读了《伤寒论》之后,张仲景离我越来越近,华佗离我越来越远,当然这也是因书而敬人,如果华佗留下一本好书,可能学医者离他也会更近。

  古往今来写医书的医家多如牛毛,为什么只有张仲景和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大家所认可呢?医林中有这样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伤寒》学中医。因为没有《伤寒论》中医就不成系统,《伤寒论》把中医系统化,好比一张大网,把人体从内到外全覆盖,所以《伤寒论》博大精深,让人百读不厌,如醉如痴,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浩如烟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因此后世再也没有任何一部方书能够超越它。张仲景在书的序言里就说:“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张仲景的意思是说:你若能读懂我的《伤寒杂病论》,那你对中医之事知道的绝对过半。其实何止过半,都过大半。因为后世医家皆从《伤寒杂病论》中来。

  我国的历史就如太极图,一阴一阳,一乱一治,乱世出英雄,盛世也出英雄,华佗、董奉、张仲景为建安三神医,建安年间是个乱世,其精彩程度仅次于春秋战国,也是有皇帝以来的第一个乱世,而我国最后一个皇权盛世是乾隆盛世,乾隆年间诞生很多名医,其中有三位最为有名,都深受乾隆爷赏识,那就是医痴叶天士,医侠徐灵胎,医杰黄元御,为乾隆三名医。
  叶天士出身中医世家,徐灵胎和黄元御都是半路出家学的医,但其医术都是从《伤寒杂病论》中来。黄元御开始学医时读的就是《伤寒论》,但是刚读《伤寒论》时,一言不解。其实任何人如果没有些医学基础去读《伤寒论》都会是一言不解,我刚开始读《伤寒论》时,也是如读天书,看着《伤寒论》的条文,就跟猜谜语似的想不明白。由于《伤寒论》难懂,历代喜爱《伤寒论》的医家就把自己猜的结果想的结果写了下来,对《伤寒论》进行了注解,不过《伤寒论》猜不尽,想不完,直到现在大家还在猜还在想。黄元御看原文看不懂,然后就遍览古今注伤寒之家数十百种,还是不太明白,日思月想才通其要,最后自己对《伤寒论》进行了注解,取名《伤寒悬解》,个人认为《伤寒悬解》是注解《伤寒论》的最佳之本,我学《伤寒论》学的就是黄元御的《伤寒悬解》。黄元御精通《伤寒论》之后,医术大进,最后名震天下,成为一代医宗。不过这部培养出无数医家的《伤寒杂病论》差点要失传。

  在造纸术没发明之前,古人都是用竹简写书,由于书写困难,所以古人的书都写的非常言简意赅,这也是《伤寒论》比较难懂的原因之一。用竹简制作的书不仅制作困难数量上不去,而且还不易保存,而仲景生活的那个时期又是一个战乱的年代,所以其书诞生不久就散失了。
  直到晋代太医令王叔和遇到了一部散乱的《伤寒杂病论》,对其进行从新整理出版,才得以保存下来,不过王叔和遇到的那部书已经散乱了,那时的书又不标页数,所以不能按页数编排去恢复其原貌,现在我们看到的《伤寒论》不是仲景编写的顺序,而是王叔和编排的顺序,这也给我们学习《伤寒论》造成了一些困难,也因此有很多医家抱怨叔和打乱了《伤寒论》的顺序,其实这非叔和之过,相反还是叔和之功。若无王叔和可能我们连散乱的《伤寒论》都看不到,哪里还有机会去抱怨王叔和。

  天下之事有利也有弊,自古华山一条道,可这条通往山顶的道被打乱了,王叔和是第一个在这条错乱的道上爬山的人,也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世医家都在寻找通往山顶的原路。如果你能找到登山的原路,那你就是真英雄。王叔和能当太医令,那也绝对是有些才能的,虽然王叔和走的不是原路,但也到达了山顶,所以后世的很多医家不能自寻原路,就按照就按照王叔和开的路走,由于王叔和是第一人,所以王叔和编排的《伤寒论》成为主要版本。

  尽管王叔和对《伤寒论》进行了整理出版,但传世量依然不大,而且也要绝迹,一直到宋代,宋代的皇帝爱出医书,从新对《伤寒论》进行点校并大量的刻印出版,广大读书人才得以见到《伤寒论》,而且对《伤寒论》进行注解研究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从此以后仲景术才得以风行天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