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这样学(二)内功篇『黄帝内经』》
第37节

作者: 归然子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三,手足汗出,四肢秉气于脾胃,胃热旺盛则手足汗出。
  第四,神乱谵语,胃热熏心,意乱神迷,则发谵语。
  第五,呕不能食,胃中燥结,则水谷不下,下则呕不能食。
  第六,脐腹痛满,肠中大便燥结不下,则痛满。
  以上就是使用大承气汤的情况,但是有时证状不太明显,不知道该不该用大承气汤,这时你可以先用二师兄小承气汤试探试探,如果二师兄搞不定,你就换大师兄上。
  仲景说:若不大便五六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着,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此但初头硬,后必溏,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如果感觉有燥屎,先用小承气试探,转矢气为有燥屎,不转矢气为无燥屎,万不可攻,如果攻之伤了胃气,则胀满不能食。所以用承气汤攻下不能太急,一定要等症状明显之后在攻下,攻之太早就会伤正。但是当阳盛伤及三阴之时又必须用大承气汤急攻,三阳之中阳明之气最旺。仲景说: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
  阳明当令则太、少之阳无权,三阴退避,当其旺极时又会伤及三阴之液。三阴者,太阴,少阴,厥阴。太阴为脾,少阴为肾,厥阴为肝。阳旺极会伤及脾液、肾液、肝液,此时必须急下,以保阴液,否则亡阴命亦难全。
  仲景说: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发汗不解,而腹满痛,此为胃中大实伤及脾阴,当急下之。
  仲景说: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肾主五液,入心为汗,汗多则阴液消亡,伤及少阴,亦当急下。
  仲景说:伤寒六七日,目中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肝开窍于目,热盛伤及肝阴,则目中了了,睛不和,亦急下之。
  以上就是阳明急下三证。

  阳明病为亡津伤液,体内燥热,大便硬之证,这要用三承气汤。如果阳明病伤津亡液,大便硬,但不燥热,就不能用三承气汤。这要另寻它法。
  仲景说: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这就是发汗后伤津亡液,造成大便硬,但体内并不燥热,可以自愈,看其小便就知道,如果以前小便多,现在小便少,说明一些转化成小便的津液还到了胃中,胃中有了津液,大便就不再干燥,不久就会排出。这是属于能够自愈的,如果不能自愈的就要用蜜煎导而通之。
  仲景说: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必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此为自汗出,小便利,津液内竭造成的大便硬,并不是胃热土燥形成的大便硬,所以承气汤不能用,要用蜜煎导而通之。
  蜜煎导方
  蜜七合

  上一味,入铜器中,微火煎之稍凝,似饴状,搅之,勿令焦着,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纳谷道中,以手急抱,愈大便时去之。
  猪胆方
  大猪胆一枚
  上一味,泻汁,和醋少许,以灌谷道中。如一食顷,当大便出。
  以上基本就是阳明经实证,当然也有阳明经虚证,实证为大便硬,虚证就是大便利。下一节我们看一下阳明经虚证。
  日期:2016-08-01 18:49:08
  第五节  阳明经虚证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虚一实之谓病。
  阳明经有实证也有虚证,实证者燥热,虚证者湿寒。

  阳明与太阴互为表里,阳明从燥金化气,为燥土;太阴以湿土主令,为湿土;燥湿互济才能腐熟水谷。胃家实证为燥土司气,胃中虚证为湿土当权。胃土从令而化燥,脾土当令而主湿,所以胃土之燥一般不敌脾土之湿,胃家病燥热者少,病湿寒者多。
  脾胃的主要功能就是消化食物,胃家阳盛则能消化食物而多食,胃家阳虚则不能消化食物而食不下。
  仲景说: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阳明病若能食为风中于表,不能食为寒生于里。
  仲景说:阳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胃中寒则不能食,脾胃主四肢,脾胃虚寒逼阳外出,则手足汗出,胃中虚冷不能消化水谷,大便必溏。

  胃之气下降,脾之气上升,如果脾胃虚寒则胃不降,脾不升,胃不降则呕哕,脾不升则下利。
  仲景说: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故攻其热必哕。
  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出者,以其人外气拂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以上两条都是胃中寒冷,不能消化水谷而呕哕。呕哕是胃气上行造成的,胃气上行而不降,壅塞于上则头痛。
  仲景说: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咳而呕,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说明胃中寒冷。脾胃主四肢,胃寒则手足厥冷,胃气因寒而上逆,则咳而呕,气壅于上则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则胃中不寒而气不上逆,头亦不痛。
  仲景说: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阳明病,但头眩而不痛,说明胃气上逆的不严重,胃中不是太寒,所以能食。胃气微逆则咳,咳则气冲于咽喉则咽痛。若不咳则气不逆,咽不痛。
  胃中大寒则气逆而吐,食谷而吐则为阳明之寒。
  仲景说: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
  食谷欲呕者为胃中虚寒,亦用吴茱萸汤温胃降逆止呕。如果得汤之后反而更严重,为上焦有热,不关胃中虚寒。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生姜六两,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七合,日三服。

  吴茱萸汤用吴茱萸、生姜温胃降逆去寒,人参、大枣补脾胃之气。我们举一个吴茱萸汤案例。
  《临证实验录》记载一人,男性,52岁,呕吐已有一月多,每日都吐,吐出物为前日所食之物,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反胃之证,吃了几剂药不见效,自以为是癌症,就不再求治,其儿子大孝,就带他找到作者治疗,作者观其皓首苍颜,形容憔悴,舌质淡,苔白滑。问他所吐之物多为清水,手足不温,脉象弦细。舌淡苔滑为湿寒之证,又其多吐清水,手足不温,为寒在脾胃。就给他开了吴茱萸汤,一共只服了五剂,其病就好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