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明智,鉴往知来』趣读两晋南北朝,品味风雨三百年》
第53节作者:
诸葛侯爷 还对全国进行了人口普查,并重新划分了全国的行政区域。
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了十九个州,改司隶校尉所管辖的京畿地区为司州、兖州(政府设廪丘·山东省郓城县西北)、豫州(政府初设安城·河南省正阳县东北,后迁陈县·河南省淮阳县)、冀州(政府设信都·河北省冀县)、并州(政府设晋阳·山西省太原市)、青州(政府设临淄·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镇)、徐州(政府设彭城·江苏省徐州市)、荆州(政府初设襄阳·湖北省襄樊市,后迁江陵·湖北省江陵县)、扬州(政府初设寿春·安徽省寿县,后迁建业·江苏省南京市)、凉州(政府设姑臧·甘肃省武威市)、雍州(政府设长安·陕西省西安市)、秦州(政府设冀县·甘肃省甘谷县)、益州(政府设成都·四川省成都市)、梁州(政府设南郑·陕西省汉中市)、宁州(政府设滇池·云南省晋宁县东晋城镇)、交州(政府设龙编·越南河内市东北北宁府)、广州(政府设番禺·广东省广州市)、幽州(政府设涿县·河北省涿州市)、平州(政府设襄平·辽宁省辽阳市),这十九州共下辖173个郡和封国。
鉴于汉末以来,州刺史既管兵,又管民,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发生尾大不掉的弊端。
晋帝司马炎下令:以后要象汉朝那样,州里的和郡里的地方部队全部进行裁减,大郡只留下100名士兵,小郡留下50名士兵。
这样的做法其实还是有点过了,堂堂一个郡仅有100人,那能干什么?但凡是发生点叛乱都难以扑灭啊。
果真被我们说中了,20年以后,各地民变四起,州郡因为兵力短缺而无力制止,中央军队又不能及时到来,造成叛乱迅速的蔓延,一发而不可收拾。
当真是矫枉过正的典型,不作不会死,再加上指定的接班人脑子还有点问题,西晋的灭亡看来一切都已有了铺垫,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日期:2016-07-06 08:48:33
第五十五章 三大名将
吴国虽然已经灭亡了,但是一个国家的灭亡不仅仅是国家领导人的投降罢了,还有各个地方的武装力量没有解除。
灭吴的后续工作还在进行着。
朝堂在大肆庆功的时候,南方坚持在战斗一线的王濬和王浑两人却是没有那么幸福了。
苦活累活,总得有人来干,这收复吴国各地的任务就落在了这两王的身上。
同在晋书列传里,两王的能力自然不用质疑,特别是功劳仅居于羊祜之后的王濬,更是这次伐吴战役的实际上总指挥。
说起来,西晋一统天下的功劳最大的当属羊祜、王濬、杜预三人。至于王浑之流,顶多算是有功劳罢了。
西晋这个短命王朝在历史上名声不好,和秦、隋两朝还不同,虽然秦隋也都是国祚短促,但都在中国历史上有开创性的功绩,客观上为继其之后的汉唐盛世奠定了制度和文化上的坚实基。
所以后人常把秦汉、隋唐一起说,而西晋王朝昙花一现的统一之后却是五胡乱华,中国进入一个历史少见的黑暗、暴戾、大分裂时期。
西晋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北方少数民族灭亡的王朝而遗臭万年,也因一个极其腐朽和权贵肆意的王朝被后人砰击。
这也是为何后世人们不够重视这段历史的根本原因。
西晋王朝的名将也是寥寥可数,在西晋一统天下大战中最有名的当属三大名将:羊祜,王濬,杜预。
【名将羊祜】
羊祜先祖从汉魏起就是名门士族,世代皆为二千石高官。羊祜出身于名门士族的羊家,据《晋书,羊祜传》记载:自他起上溯九世,每一代羊家皆有出仕二千石以上官职,而且都以清廉有德著称。
羊祜一生功勋卓著,历任散骑常侍、卫将军,尚书左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城侯。
有趣的是,史书中说三人都是美姿貌,仪容不凡,须眉秀美。看来魏晋真是个看脸的时代,就连史官都在意所记录之人的相貌,以貌取人几乎成了这个时代最为突出的特点。
三将都与西晋吞吴有关,而羊祜无疑是名气最大的,王与杜都是羊祜荐举的,不过羊祜名气大并非因其有摧城拔寨、攻城掠地之战功。而是因其仁德信用,还是对敌人如此呢,这是非常人才能做到的。
羊祜毕生精力大多为平吴做准备,但晋武帝受朝中权臣蛊惑而犹疑难决,多次错失战机,羊祜终老也未能一酬壮志。
羊祜不得不长叹说:“天下不如意,恒十居其吧,故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
不过经过羊祜多年的仁德柔术,攻心之策使吴国民心已向晋朝,都督荆州时大力经营江汉,屯田兴学,广修善政,使西晋灭吴有了可靠的前进基地和充实的物质和军事准备。
对攻吴之战法也早了然于胸,后来杜预灭吴大战略基本为羊祜当年所定。
平吴最大功臣王濬也是羊祜举荐的大才。
唐代评选的古代名将六十四人中就有羊祜的大名,征南大将军南城侯羊祜。宋代推崇的古代七十二位名将中,同样包括羊祜将军。
日期:2016-07-06 21:17:07
【名将王濬】
王濬出身于世代二千石的官吏之家,博学多闻,美姿貌。早年不谨细行,后来变得豁达有大志,徐邈遂将女儿嫁给王濬。最初担任河东从事。272年,转任广汉太守,羊祜再上表推荐其为益州刺史,受诏造舰。279年四月,上书请伐东吴,被拜为龙骧将军。
王濬先后任职益州刺史,镇国大将军,加特进散骑常侍,抚国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平吴后爵位晋升为襄阳县侯。
王濬可说是真正能立马嘶风、冲锋陷阵的战将,在灭吴一战中从蜀地顺流而下,势不可挡,先入建业夺得首功。(王濬能在灭吴中以水军立奇功还与一当时童谣有关: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而王濬的小名正叫阿童,羊祜当时正在考虑水军统帅,在朝廷要召王濬回朝任大司农时上表请留王濬督益,梁诸军事。)
古时,濬与浚不分,因而我们在读资治通鉴等书时,时常会将王濬和王浚弄混,其实这两人只是重名罢了。
比如著名的诗句楼船下益州中的王濬又写作王浚,这与王浑的堂侄子王浚就重名了。
可怜的王濬,好端端的功劳莫名其妙就让这王浚占去了便宜。
王浚是王浑的堂哥哥王沈的儿子,因王沈无嫡子而承袭博陵公爵位,后来在永嘉之乱中曾祸害中原、被石勒骗杀。
有意思的是,王浑也有一个重名的王浑,另外那一个王浑是竹林七贤的老小王戎的老爹,和阮籍交好。并且,那个王浑是琅琊王家,而这个王浑却是太原王家。
虽然王濬的名声多多少少受那王浚的败坏,但是总体而言,王濬一生是伟大的,他的功劳也是无法磨灭的。
唐代评选的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宋代推崇的古代七十二位名将中,王濬将军赫然在列。
日期:2016-07-06 21:19:16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