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8-04 07:46:29
第八节 太阴脏证
伤寒三日之后,病已传遍三阳之经,阳不偏胜则不入三阳之腑,四日就传入三阴之经,阴不偏胜则不入三阴之脏,六日经尽而汗解,如果阴盛则入脏而为脏病。
病邪首先来到太阴经,太阴经为太阴脾脏之门户,太阴脾脏不虚的话,病邪攻不进去明日就传少阴经了,如果太阴脾脏虚那病邪直接入脏而成脏病。
病传到太阴脾脏,就好比鬼子过了长江占领了江浙,拿下了南京。南京是老蒋的首都,首都都没了你说严重不严重,南京在,那老蒋的半壁江山还在,南京亡,那老蒋只能进山沟打游击了,所以南京关系着国之存亡。太阴脾脏就好比南京,决定着我们的生死,三阴证不像三阳证,三阳证基本不要命,但是三阴证都很要命,因为阴盛亡阳,人一没阳也就挂了。而脾阳最决定着人的生死,三阴之死证皆脾阳之颓败,三阴之生证,皆因脾阳之来复。
太阴以湿土主令,不病则已,病则是湿。土能克水者,因火能生土,燥土才能克寒水,现在阴盛阳虚,脾阳颓败,湿土不能克水,寒水泛滥传之于土,中土皆湿寒之气。人之脾湿胃燥,燥湿互济才能消化食物,现在脾胃一片湿寒,生机不在,不能消化食物,脾不能升而下陷,胃不能降而上升,脾陷胃逆则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
仲景说: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病刚传太阴之经,还未入太阴之脏时,应发表以解外邪。
仲景说: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脉浮为在表,所以宜桂枝汤发汗。若脉沉,则已入里,当温其里。
仲景说:病发热头痛,脉反沉,不差,身体疼痛,当温其里,宜四逆汤。
发热头痛为有表证,但是脉沉,沉为里寒,当先温其里后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
仲景说: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下利腹胀满,为里寒,应先用四逆汤回脾肾之阳。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四逆汤用干姜回脾之阳,附子回肾之阳,水土双温。我们举一个四逆汤证。
《临证实验录》记载一案,李某,女,52岁,家境 贫寒,体弱多劳,腹痛、呕吐五日,经用西药治疗不效,请作者治疗,患者裸卧于炕,被半遮,言热甚,作者开始认为是阳明病胃家实证,欲用承气汤攻下。但是细察之下,并非如此,患者面萎黄无华,舌淡润滑无苔,而非阳盛之面赤唇焦,舌燥苔黄;闻其声音低微,而非阳热之声高息粗;询知满腹疼痛,走窜不定,而非燥热胃家实固定于脐周;痛剧时头汗淋漓,手足冷至肘膝,而非阳盛之手足汗出;脉象沉迟而弱,而非沉迟而滑;呕吐,口不苦,亦不渴。
观其脉证:腹满疼痛而吐,舌淡润滑,手足冷,脉沉迟而弱,为太阴脏寒之病,寒盛格阳于外,真寒假热,宜四逆汤温寒回阳,与四逆汤加半夏、党参,一剂痛止厥回,后改理中丸善后。
上面这个案例若是燥热会渴,但是她不渴,是因为体内湿寒。
仲景说: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燥热伤津会渴,湿寒之体津液不伤所以不渴。
太阴湿土主令,所以脾土湿盛,伤寒表病郁生里热,湿热郁蒸则易发黄,其小便利者,湿气下泄则不能发黄。
仲景说: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脾胃主四肢,四肢温则脾胃阳旺,如果系在太阴,太阴湿盛,湿热相合则发黄,若小便利,湿去而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然暴烦下利,日十余次,必当自止,因为手足温,脾阳来复,脾家实则旧时之腐秽当一泻而出,泻完之后,利必自止。
若湿无去路,表郁生热,湿热相合,身必发黄。
仲景说: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伤寒七八日,表寒郁其里湿,而生内热,湿热郁蒸,身黄如橘子色,宜茵陈蒿汤去其湿热。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渣,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茵陈蒿汤用茵陈利水而除湿,栀子、大黄清热而荡瘀。我们举一个茵陈蒿汤的案例。
《经方实战录》记载一案,一女婴,出生刚二十天,出生后患黄疸未引起重视,经他人发现告知家长后求治,患儿面赤黄,周身赤,舌赤红,大便金黄色,小便短少,其母在怀孕时喜欢吃辛辣食物,其湿热传于胎儿,故胎儿出生就患黄疸。因其周身赤,热重于湿,与茵陈蒿汤合四逆散,茵陈3克,栀子1克,大黄1.5克,黄连1.5克,柴胡2克,枳壳2克,白芍2克,甘草2克。二剂病愈。
茵陈蒿汤为湿热在里之黄,湿热在表也会黄。
仲景说: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湿热在里则身黄腹满,湿热在表则身黄发热。宜栀子柏皮汤。
栀子柏皮汤方
栀子十五枚,甘草一两,黄柏皮一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渣,分温再服。
湿热有在里的,有在表的,还有表里都有的。
仲景说: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伤寒表病,郁而生热湿热相合,身必发黄,宜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
麻黄二两,杏仁四十枚,生姜二两,生梓白皮一升,连翘二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赤小豆一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