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的一宗诡异案件》
第18节作者:
一将从 树森还说既然要保护好案发现场,不如大家退到洼地上去?这样不是更妥当些?
大家觉得树森这句说话在理,于是纷纷退到洼地上去,才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实话说,就是站在洼地里,也还不寒而栗呢!
既然商量的结果是报警为妥,又确实没有谁有胆量走进这间乌灯黑火的屋子。
于是,先把住在村东头的村长叫醒来,由他把吴长生屋子里死了人的事报到公安局去。
朱继忠村长今天上午协助陈辉调查时,就留下了陈辉的电话号码了的。
这会儿听说吴长生的屋子门槛儿死了个陌生面孔的人,披衣从村东头赶来察看一番,的确如村民们所说的那样,就不管此刻是什么时候了,一个电话直接拨到陈辉的手机里去。
陈辉虽然说是个专职破案的刑警,但睡得沉沉的午夜里,放在枕头边的手机突然响起,毕竟是件心惊肉跳的事情。
他拿起枕边的手机时,竟然莫明其妙就心慌了起来。象这样子突然在黑夜里接电话,想不莫明其妙地心慌都难!
睡意朦胧中,陈辉听说阴沟村吴长生的屋子门槛前死了一个瘦瘦的老头,陈辉的头皮就禁不住发麻起来。
昨天上午和老警察一同去查探那间屋子,那种阴森森又诡异的经历,现在想起来还令他心有余悸、不寒而栗!
此刻听说那间令人恐怖的屋子又死了个人,陈辉就有些儿不由自主地脸色发青。
把报案内容一一记录下来后,他就有些犹豫起来,是否现在就带刑警们前往阴沟村?
还是等天亮了之后再和大家一起前往?毕竟,阴汹村离县城不是很快就能到达的。
这后一个念头刚刚升上他的脑子,就立即被他自己否决了!
如果说之前发廊老板娘的报告失踪,还只是一种怀疑和可能性来的话,那么,现在就是真实发生命案了!
他想,这么大件事,作为刑警支队,还不尽快赶到现场去,似乎很难找到理由为刑警支队做掩饰了。
不好意思了,各位刑警支队的同仁们,不得不把你们一个个从被窝里吓醒过来了。
陈辉于是逐一把电话打到刑警们的家里去。
刑警们半夜深更的被嘈醒,一个个骨碌骨碌地爬起床,还真如陈辉预料的那样,吓得心慌慌的。
他们中有些在心里还恼怒地想,如果不是真的重要事情,队长也不给面子了,骂他个狗血淋头才解恨哪!
但电话那头却传来陈辉颤栗的声音道:“都,都……起来罢,昨天去阴沟村看的那个姓吴的屋子出人命案了……”
“李队长你说什么?出人命案了?还是半夜深更的?天呵!好的,我马上穿衣服回支队集合!”
很快,刑警们就回到支队集合了。
大家带上枪支、电筒什么的,坐上警车就朝着阴沟村急驰而去。
阴沟村座落在县城北面大平镇的一个比较偏僻的群山里。
从县城开车到大平镇,快的话,两个小时就可到达。
但从大平镇到阴沟村,却要走上三个小时的村道。
虽然现在村道也铺上了水泥,路面硬化度不错。
但村道一般都是绕山而建,硬化路面也不可能和城里的相比,窄窄的,又多弯又多坡,最狂野的车也快不起来。
除非不想要命就另当别论。刑警们飞速赶了两个小时,从大平镇转入阴沟村的村道时,已经是下半夜三点钟了。
那静寂的阴沟村道,在午夜的黑暗笼罩下,阴森森的,树木一拔一拔地伫立在山两旁,车灯照得到的,可以知道是树木;车灯照不到的,只得个奇形怪状的轮廓,好吓人的。
要不是人命关天,谁深更半夜来这种地方啊!
转过一道弯,前面迎面而来的,居然是刺眼的车灯!
一辆黑色的、外形非常粗犷的越野车,低吼着擦肩而过!
真是不可思议啊!这午夜里,怎么会有一辆豪华的越野车从阴沟村驶出呢?
而且与迎面驶来的车辆相向而行时,越野车也不熄掉远光灯,照得陈辉他们根本看不清对方是什么样子。
难道他们不懂得交通规则的吗?
真是的!
莫非,他们是故意而为之?
带着豪车午夜出村的疑问,陈辉和刑警们驱车来到阴沟村口,朱继忠村长,还有住在吴长生附近听到半夜惊叫而醒过来的村民,都聚在村口在等陈辉他们来了。
昨天上午彼此已经照过面了的,也就不客气。
陈辉直奔主题问道:“谁最先听到惊叫声的?又是谁最先到达案发现场的?有没有破坏作案现场?”
那个住得最近吴长生家的树森,就犹豫起来,不知道应不应该把自己对村口的那种感觉,以及听引擎的轰鸣声讲出来!
讲,却不知怎么复述自己的一种感觉!不讲,好象又有些隐瞒。
正在他犹豫不决之际,陈辉支队长已经在竺他说明现场情况了。
“你还是说说现场的情况。别犹豫,我们现在最想知道的事,就是你第一时间看到现场的情况!”陈辉诚恳地对树森说。
树森于是撇开自己内心的杂念,把看到现场的情况讲出来。
他怯怯地说:“听是我最先听到叫喊声的。到作案现场则是大家一起走近去的。因为用电筒照到吴长生门槛那儿,已经看到被杀的老头倒在门槛儿上了,大伙商量了一下,要不要进屋子里察看一番,见那老头已经咽气了,为了不破坏现场,就决定不进屋子里去,等你们来处理。”
“这个你们做得不错。但如果一直有人留在现场,看着屋子里有没有作案疑犯从里面跑出来。那么,这个作案现场就保护得更完美了。”陈辉带着些遗憾地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