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轶事多:比野史还荒唐的正史,欢迎大家吃瓜围观》
第16节作者:
汉风HF 日期:2016-11-08 08:15:30
第三个能看出皇太极对海兰珠深爱的地方,那就莫过于在海兰珠弥留之际皇太极放下战场上的一切,连夜拔营,赶回盛京的事了。
清崇德六年九月,皇太极率后金君联合蒙古科尔沁等部与明军洪承畴部打响了松锦之战。
松锦之战,是明清双方的一场关键性战役。正当双方十几万大军鏖战之际,九月十二日,盛京使节惶惶来报“关雎宫宸妃有疾”。皇太极闻讯,立即召集诸将布置好接下来的作战任务,自己则在当天即刻拔营返回盛京。
然而盛京离松山,山高水远,他一路狂奔却仍跑不赢时间。到了十七日夜,他驻跸旧边,刚过一更,盛京使节又报“宸妃病笃”。得知海兰珠病势沉重,皇太极大惊失色,再也顾不上休息,连夜拔营,夜奔回京,但却仍是无济于事。
到了十八日凌晨,盛京使者再报:“宸妃已薨”!此言一出,皇太极五雷轰顶,他惊惶失措、六神无主,一路飞奔,直扑关雎宫,但却仍没有见到佳人最后一面,他此生挚爱已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在一场决定命运的关键性大战面前,皇太极放弃了督战,选择了回京探望起初只是“有疾”的海兰珠,这是名副其实的“不爱江山爱美人”。有许多人说,皇帝多情会误国,这话的确不假,在松锦之战的初期,由于他的离去,清人兵马,死伤甚多,清军失利,几至溃败。明将吴三桂英略独擅,拔得头功。(对的,这时候他还是“明将”吴三桂)这大概就是皇帝多情误国的一个佐证了吧!
日期:2016-11-08 08:49:42
海兰珠薨逝后,皇太极悲恸不已。
居史料记载,他竟因悲痛而昏迷,直接晕倒在了地上。过了大半天才渐渐转醒,此后的一天,他一直恍恍惚惚、魂不守舍,无法接受佳人已逝的现实。
众臣见他如此,纷纷上前劝慰,希望他自保圣躬,勿为情牵,珍重自爱,但他不听。又过了一段时间,他才幡然悔悟,说:“崩逝时,我也没像现在这样悲痛过,上天造就朕是为了抚世安民的,岂是为了一个女人而生?我若不能自我把控,天地祖宗也要来谴责我了。”
然而,他话虽这么说,实际上却仍然不能自拔。只要有闲暇游荡的时间,就会睹物思人,思念不止。大臣们等谏之锦州垂克,希望他可以以理抑情,但他还是不听。
他一心扑在海兰珠的葬礼之上,将她风光大葬。葬到了城门外五里、他经常可以看得到的地方。此后数年,他几乎每次外出射猎,都要有意无意地经过她的墓地。并且都要在坟前哭上一哭、祭奠一番。
海兰珠的母亲只要来访,他就要让大臣们坐车带小妃到她的坟前去祭奠。辅国公扎哈纳、承政曹海在海兰珠丧期作乐,皇太极大怒,立刻解除了曹海的职务,并夺了扎哈纳的爵位,还把他囚禁起来。迁怒别人到这个地步,他对海兰珠的深情可见一斑。
日期:2016-11-08 10:33:24
涯叔今天不给力,更帖都成问题,还请大家稍安勿躁,一旦恢复正常,会即时更新哒~
在此后的岁月里,月祭、大祭、冬至祭、去世周年祭……次次祭礼,都饱含着皇太极无限的悲思;篇篇祭文,都表达了无尽的哀伤。在当年岁暮大祭之时,皇太极还与皇后率百官及其夫人们前去祭奠海兰珠,让她在死后仍能尽享哀荣。
海兰珠去世后,所有的悼文都是皇太极亲笔说书,这里,我翻译了其中一篇,供大家欣赏:
你出生在乙酉年。享寿三十有三。仙逝于辛巳年九月十八日。我自从遇见了你,就深深爱恋你、眷恋你。只想与你同享富贵,死生一处。然而天公不眷顾我们,竟非要把你从我身边夺走,而且还夺的这么快!漫漫人生路,不能与你携手共度,中道仳离,实在悲痛。你是我此生挚爱眷爱,虽然已死,但我永生不忘,刻骨铭心,追思感叹。因此备下祭物。以表衷悃。仍命喇嘛僧道讽诵经文,愿你早生福地。
日期:2016-11-08 11:40:52
皇太极对海兰珠的深情,让我不由想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在马嵬坡前,在《长生殿》中,在《长恨歌》里,这种超越了生死的爱恋被诠释到了极致。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皇太极的心境,也大抵如此吧!
日期:2016-11-08 13:28:34
讲完了海兰珠,那就该讲讲孝庄了。我知道,你们肯定都想八卦孝庄和多尔衮的事,不过,咱们还得慢慢来。关于孝庄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日期:2016-11-08 16:28:46
世人都说孝庄和多尔衮有情,但这种说法只见于野史,并没有史料作为佐证。
关于太后下嫁之谜,史学界是有争议。
太后下嫁之说,最早是由前明遗民张煌言的十首《建夷宫词》上引出的风波。张煌言在诗中说:“上寿觞为合而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日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
后来又有多尔衮被尊称为“皇父摄政王”、《东华录》中福临在诏告多尔衮的罪状中有“亲到皇宫内院”这一笔作为旁证。另外,孝庄去世时,也曾留有遗嘱,特意强调与皇太极合葬。这有被解读为因下嫁多尔衮而有难言之隐。
那么,这种说法真的站得住脚吗?
日期:2016-11-08 16:46:14
孟森先生早在《太后下嫁考实》中,就已针对这一说法的各种根据,予以反驳了。
孟森认为:一、张煌言是故明之臣,对清朝怀有敌意,所作诗句难免有诽谤之词;二、“皇父摄政王”这一称呼,寓有中国古代国君称老臣为“仲父”、“尚父”之意,周武王也称姜太公为尚父,因此不足为据。三、至于所谓到“皇宫内院”,只能说他可能另有乱宫之举,但不见得专指孝庄太后。(而且如果真是孝庄,以福临的个性,估计也不可能大张旗鼓,把老娘的丑事抖落得天下人尽皆知,徒惹天下人笑话。)四、孝庄不愿与皇太极合葬,是因为昭陵已葬有孝端皇后。而且皇太极故去年数已长,再去惊动他,也不好。更何况皇后不与夫君合葬,这在古代并不乏实例。因此,这些都不能作为证据。
至今,还没有见到一条关于“太后下嫁”的史证,此事纯属子虚乌有。
日期:2016-11-08 18:12:33
不过,虽说太后下嫁之事不可考,但却不代表他们俩就没关系。
那么,他们俩究竟是什么时候搭上的呢?是否真如电视剧中所说,两人自幼青梅竹马,却横遭皇太极拆散?抑或这一切就如传言中那般,只是孝庄为了保住儿子的皇位,与多尔衮进行的一场以出卖身体为代价的交易?
说起这事,咱们还得绕回到一场很重要的战役——松锦之战!
日期:2016-11-08 19:59:46
先来介绍一下两人的出生年月,孝庄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出生于科尔沁;多尔衮于明万历四十年十一月十七日生于赫图阿拉。也就是说,他们俩实际上只相差不到一岁,是真正意义上的同龄人。
从赫图阿拉到科尔沁,路途遥远,他们俩在婚前有可能相见吗?
事实上,虽然爱新觉罗和博尔济吉特是姻亲,但除了一同出征和婚丧大事时,一般也不见面。多尔衮与孝庄在婚前最可能的几次见面,一次是发生在他们两三岁时,皇太极迎娶哲哲;另一次是多尔衮成婚时前往科尔沁迎娶孝庄的堂姐;还有一次是他随皇太极一起出城迎娶孝庄。
在这三次见面中,第一次两个人都还是小娃娃,谈感情显然不现实。后两次又分别是在两人各自的婚礼上,要擦出火花、一见钟情,这种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因此,说他们在婚前就青梅竹马、暗许终生,这显然是在站不住脚的。
日期:2016-11-08 21:19:17
其实,孝庄和多尔衮最有可能擦出火花的,就是在松锦之战那会儿。
接下来,咱们就先来科普一下松锦之战。
松锦之战是由皇太极发动的,明清双方在这场战斗中投入十几万大军。此战耗时两年,从清崇德五年清军围困锦州城起,到清崇德七年松山城被清军攻陷,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为止,最终以明军惨败告终。
此战中,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最终只剩三万残军跟随吴三桂退守宁远,之后明朝在关外的城池悉数陷落,仅剩一座孤城宁远。此役是明清双方最后的关键战役,自此以后,明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对抗清军的有效反击。
这一战,标著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明朝在辽东的最后防线仅剩下山海关的吴三桂部。
日期:2016-11-08 21:47:23
今日最后一更:
好了,以上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在这场战役中,有个人差点没被明军的炮火给轰死,那个人就是多尔衮!
在松锦之战早期,清军起先以多尔衮、济尔哈朗等为首,这就要涉及到海兰珠的死了。还记得前面咱们说的吗?在前期,皇太极一走,清军立刻死伤惨重。这其中就包括了多尔衮的军队。
当时,他在松山围困祖大寿,结果,祖大寿有好几门大炮,这在当时是稀罕玩意儿,清军早期是没有的。结果,祖大寿就这么站在城楼上点点炮,多尔衮就被火药炸得外酥里嫩,险些直接死在战场上!
多尔衮病危的消息传到盛京,皇太极震惊。当时前方送回消息说清军大败,多尔衮为炮火所伤,活不过三天,皇太极闻言立刻自己返回战场驰援,然后派了闲着没事的孝庄去多尔衮处照顾。
说是照顾,其实当时就是派去给他料理后事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