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二十四史》
第17节

作者: quanyanyyy
收藏本书TXT下载

  肿么办?
  历史多次告诉了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当人力已经尽最大的努力的时候,社会想要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了。
  流传下来的古代文献多次提到,杼在位期间“作甲”、“作矛”。“矛”是一种带刃的长兵器,杼之前应该也有存在,不过他那个时代的主要兵器应该还是刀、剑等短兵器,而矛毕竟是“一寸长一寸强”,所以杼才决定大规模装备这种器械;“甲”即盔甲,不过现在推测杼那时候的盔甲应该不是金属,而是用坚硬兽皮制作而成的,有了它,士兵们在战争中的伤亡情况就一定有了明显的改善。

  一攻一受两大先进战争工具的运用让夏朝军队的战斗力获得了质的飞跃,凭着这些新装备,杼大败了东夷各族,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太平洋沿岸,同时刷出了罕见的神兽九尾狐。关于这九尾狐是啥,反正考古学上是没有找到类似的生物的,我猜测会不会是一只长相奇丑的章鱼或者大王乌贼?或者是一只带着连体同胞残骸的狐狸?
  好了,不管这只神兽是个什么玩意儿,我们知道杼很牛逼就是了。史书的说法是,杼“能帅禹者也”,就是能继承大禹的王图霸业,所以夏朝的后人们对其予以了最高规格的祭祀礼仪——“报祭”,而他也是所有夏朝君主中唯一享受此荣耀的人,你说厉害不厉害?
  可以说华夏族对东夷族的优势局面就是杼一手打造出来的,没有他,今天我们究竟是龙的传人还是凤的传人还真难说(东夷普遍崇拜鸟图腾)。只可惜夏朝的历史并不算很普及,而杼这哥们名字又这么拗口,所以在民间的知名度很低,不太为人所知。那么通过本文,希望大家顺便将杼这个人“注”入心底:他是我们的一位伟大祖先!

  日期:2015-10-18 19:38:57
  32、一个殉职的临时工
  杼的故事,本来应该就此结束了的,但是一个小插曲却不得不让我们扩展一小节出来。
  就在我们这位夏朝第一君主在位的时候,黄河的水患还是很严重的。大禹治水固然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他也是正好赶上了冰川期结束得差不多了,洪水的水源减少了的缘故。不然任你怎么个封堵还是疏通,那都是扯淡。而且别的文明没有治水,靠造方舟跑路不也活得好好的?

  所以大规模洪涝虽然已灭迹,但小范围的水灾却远没有终结,哪怕是20世纪末的98年我们不就面对了一次?所以杼在位期间,黄河仍然是波涛汹涌不断的,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临时组织治水的部落酋长就战死在了为人民服务的最前线。
  他的名字,叫冥(法克这名字真够晦气的,难怪会死翘翘)。
  冥所在的部落主要活动于今冀中豫北地区,也算是一个大氏族。他爷爷的爸爸叫相土,据说是个大冒险家,他发明了马车,并制造了能出海航行的大船,这使得其人民的足迹遍布东亚各地——真正历史上走路最多的恐怕就只有生意人了。没错,相土干这些不是为了好玩,也不是为了传教,而是确确实实地去各地做买卖,赚票子……啊sorry,那时候估计只有贝壳做货币,而且与其换这个,倒不如互通有无拿些特产划算。

  这人要是走得多走得远,就有一个词叫“见多识广”了。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见识一多,一方面就容易学到更多的知识,一方面思想也能更开阔,总之就是各种好处都来了。所以相土部落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他的商业冒险活动。
  相土再往上走,他的爷爷叫契。这个人是不是听着有些耳熟?没错,他就是舜在位期间的“十大常委”之一!

  忘记了剧情的朋友请自行跳转《15、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契再往上走就不大靠谱了,大家说他是帝喾的儿子,所以契就是帝尧的兄弟。但是史书对这一段的记载却非常的幽默,说是契他妈以及他姨妈都是喾的妃子,但是喾这家伙非常不人道,将两人锁在九重高的建筑(九层妖塔?)里并派出一只燕子看守她们。有一天姐妹俩发现了燕子生的两个蛋蛋,于是契他妈就吃了这俩玩意儿,然后便生下了契。
  今天的我们都知道人兽交是不可能的,人鸟交当然也如此。所以这个玄幻的故事其实是在隐射契是来自一个“有母无父”的家庭,相对应的应该就是一个母系氏族社会。至于喾的话,纯属契的后人为了给自己家族血统贴金而强行戴的绿帽子(喾:法克鱿)。
  嗯,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契大概确实帮禹治过水,不过当年谁没跟水打过交道?启要是学学金三胖的话估计也会说自己三岁就会治水五岁就会打枪呢!到杼的时候黄河又小泛滥了一下,来自正牌治水家族夏王室估计早已丢失了这门技艺,于是只能另觅高人。大概有人对杼说了一声:“那个冥爷爷的爷爷的爸爸治国水呢,而且他们部落造船挺有一套的!”于是杼就笑了笑:“好,那就选他吧!”
  你妹!
  冥就这样光荣牺牲了,不过他的名字最终光辉地留在了历史的光荣柱上。不是因为他多么无私,也不是因为他多么伟大,而是因为……他有个子孙,叫汤,而这个汤,在喝了一个叫伊尹的厨子煮的汤之后,建立了一个叫商朝的王朝——没办法,好人多得是,被记住的总有一些特殊原因。
  这些故事,我们后面再说。

  日期:2015-10-19 14:45:38
  33、槐之盛世
  历史总是相似的,比如汉武帝开疆扩土搞的不亦乐乎,结果直到汉元帝的时候才真正万邦来降,连班固都不禁感慨这TM什么世道;唐太宗文韬武略,然而全唐之盛世,却是在唐玄宗的时候才达到;康熙皇帝算是千古一帝了,但家业最终也是在孙子乾隆时候才最发扬光大:什么叫前人栽树?这就叫后人乘凉!
  杼在位有二十一年,文韬虽然没怎么展现,武略倒是办了不少大事,不过他并未能看到夏王朝最强盛的时代到来,而他的儿子槐(这名字好,老爸种的大槐树下好乘凉,哈哈)却见证了这一切。
  槐,又作芬、祖武或芬发,名字很拗口,不过几千年前的中国人也没什么文化,词汇量有限,没准也跟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人一样指啥信啥的节奏。槐的生平我们不是很清楚,大概简历就是姓姒,性别男,是杼的儿子。在位据说长达四十四年,也有说二十六年,但都算是很长的(以那时候的生活医疗水平,能活四十四岁恐怕就不错了),其他的话,不太清楚。
  不过槐在位期间却发生了一件很牛逼的事情,那就是著名的九夷来访事件。
  根据《竹书纪年》(这货又来了)记载,槐登基的第三年,东夷的九个部落纷纷来夏都朝拜,承认夏朝在东亚地区的宗主地位。一般认为九夷分别指的是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这九家,他们都是崇拜神鸟的部落(或者也成为了国家),是东夷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夷的来访在当时宣告了东亚两大民族(华夏、东夷)之间的关系从对抗逐渐走向了缓和。当然,大家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完结,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过杼你这么牛逼,打得我们好怕好怕的,好汉不吃眼前亏,咱们认认怂也无所谓。何况老百姓们也是主张珍爱生命、远离战争的,所以咱们也顺乎民意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