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也不仅仅是个吃狗肉不给钱的主儿,人家喝酒还不给钱呢。但是刘邦喝酒有规矩,可不是谁家酒店都有机会让刘亭长白喝的。刘亭长就爱去寡妇开的酒店去喝酒,一喝就醉,一醉就睡。酒钱人家没说不给,先记账,至于还期,那是遥遥无期。
刘邦最喜欢的两个寡妇老板,一个叫王媪,一个叫武负(“负”通“妇”)。刘邦无论来她们俩任何一个酒店喝酒,必须喝醉。咱不管真醉假醉,反正不醉没理由睡在人家那里。这才符合太史公给刘邦下的评语:“好酒及色。”根据中国人爱传闲话的悠久传统,久而久之这事就传开了。很多人都想一探究竟,看看刘亭长的风流艳事是怎么回事。所以刘邦前脚去寡妇酒店买醉,后脚那些好事者就去店里探秘。如果好事者直眉瞪眼的进去看热闹,得让酒保轰出来,另外刘亭长也不会放过他们。所以这些人到店里得假装喝酒,顺便点几个小菜。大概有这么一年的时间,无论是王媪还是武负,都发现只要刘邦前脚进来买醉,后脚顾客就纷至沓来。对于寡妇老板们来说,刘邦简直就是吉祥物,他欠的酒钱跟他带来的营销效应相比,压根不值一提。所以王媪和武负都选择了放弃刘邦的债务,俩人都使出浑身解数拉拢刘邦吗,热切盼着刘邦到自己店里来。
就这样,刘邦很爽的生活在泗水县。对于大多数苦难百姓来说,刘邦就是个成功人士。生活滋润的刘邦,对大秦王朝根本谈不上恨,毕竟祖上是魏国人的他对楚国也没什么感情。而且无论他的国籍是楚国还是秦国,刘邦都是社会最底层。如今能混到去城里下馆子都不给钱的地步,刘邦对自己的生活很满足。在那样一个绝大多数人都朝不保夕的时代,吃饱饭就是幸福。
所谓狼行千里吃肉,刘邦就属于到哪都混得开的“狼”,改朝换代对刘邦的影响微乎其微。别管是什么时代,刘邦都不会安安稳稳的在乡下种地。生命在于折腾,善于交际的刘邦,在泗水县折腾的很成功。
圆滑且内心足够强大是刘邦的性格特点,这种性格是刘邦日后成功的决定因素。
同样是那个时代,不是所有老百姓都像刘邦那样过得有滋有味。比如下面要出场的这个人,日子过得就很悲催。到底有多悲催呢?下节再聊。
日期:2016-09-18 21:45:00
三、与身份不相符的坚持
战国时代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当时,任何人只要学有一技之长,都能混出名堂。所以那个时代的人别管出身是什么,都能通过后天的努力去改变命运。齐国人蒙骜就这样在秦国掌了兵,小公务员李斯就这样在秦国当了司法部长,农民苏秦就这样当了联合国秘书长。总之我们熟知那些战国英雄,很多都是从社会底层通过摸爬滚打一步步逆袭人生。可是秦朝一统天下之后,这种趋势戛然而止。秦朝还没有科举,所以底层百姓没有通往上层的通道。而且秦朝普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老百姓想当官那是白日做梦。
那么说安心在家做学问,像孔子、墨子、荀子等大师那样广揽门徒可不可以?在秦朝那也是绝对不行的。秦朝要求以官为教,以吏为师。民间办学是不被允许的。老百姓只有服兵役、徭役的权利,其他的免谈。
也正是因为这样,像张良这样的人会不遗余力的要置秦始皇于死地。也正是因为如此,原本好学的刘邦混成了街头流氓的老大。张良不能顺应潮流,所以成为了国家A级通缉犯四处逃难。刘邦比较圆滑,很快在时代的夹缝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原本受过良好教育的刘邦说着脏话成为了泗水大混混,生活的有滋有味。
还有一个人在时代的洪流中扮演着顽石的角色,绝不随波逐流。此人就是另一个前楚国人,他的名字叫韩信,一个坚持着本不该他坚持的韩信。
韩信出身平民,生活在楚国淮阴(今江苏淮安)。在他十几岁的时候秦朝一统天下,韩信很悲剧的成了秦朝人。作为秦朝的平民百姓,韩信没有土地耕种,这就意味着他想踏踏实实当个农民是不可能的。当然了,韩信就算是有土地也不会安心当个农民,他跟早年间的刘邦一样,不是个安心混吃等死的人。
年轻的韩信跟年轻的刘邦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不会种地、不会经商、没有生存的手艺。而韩信跟年轻的刘邦一样上进,坚持学习文化知识和剑术。刘邦学习是为了投奔信陵君混出个名堂,而韩信的这份坚持,让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当刘邦得知学习无用的时候,马上去混了社会,还混了个小吏当当。项梁在逃到会稽之后,也混了个小吏谋生。再看韩信,学了一身本事,因为不屑于营钻,所以连个小吏也没混上。
韩信的内心,充满了悲壮。韩信不屑于营销自己,结果弄得连饭辙都没了。放眼望去,大秦帝国才刚刚建立。蒙恬北却匈奴七百里,屠睢、任嚣先后出兵平定了南越。这个帝国看上去是那样的稳定,这就意味着,韩信所掌握的本事,在当时一钱不值。
好在韩信还有另一个本事,他善于用剑。不过剑术超群的韩信依然是不会营销自己,所以他不能像刘邦那样混个亭长当当。
有一身好武功且精研兵法的韩信,由于不会推销自己,一直不被认可。仿佛他唯一的谋生之道就是出去劫道了,很不幸,韩信没有生活在宋朝。秦朝是个劫道都能亏损的时代。秦朝的官方通用货币是半两钱,但是因为受当时生产力和经济政策的制约,半两钱虽然是官方货币,但不代表人人都会带着很多钱出门。当时的官员工资都是靠小米结算,很多时候,小米是那个时代的硬通货。秦朝的税法规定,老百姓收的粮食要拿出三分之二去交税,也就意味着谁也没有余粮等着韩信去劫,这是个治安多好的时代啊,老百姓穷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在这样一个时代,像韩信这种人要么高傲的饿死,要么收起那份自尊去蹭饭。韩信不愿意去死,因为他还没有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韩信坚持走上了蹭饭道路。虽然他自尊心很强,但是生活把韩信活活逼成他最不想成为的那类人。很多时候,韩信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在当时很多人眼里,韩信是个业余的正常人。该学种地的时候他读书,该学营钻的时候他练剑。读书和练剑在当时都是贵族们消遣的游戏,对于一个连饭都吃不上的老百姓来说,和两样完全不具备经济价值。可是饿着肚子的平民韩信就是这么坚持着读书练剑,虽然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使用这两大技能,但是他倔强的坚持着。
我们无论是上班还是上学,很容易对蹭饭之人深恶痛绝。尤其是对天天蹭饭之人,绝对视之如皇军。大才如韩信,最终沦落为一个顿顿靠蹭饭为生的人。
且说咱聊的这三位前楚国人,都跟亭长有着不解之缘。刘邦不用提,人家自己就是亭长。项羽在自己最穷途末路的时候,提出要把项羽渡回江东的也是个亭长。而跟韩信关系紧密的这位亭长,是韩信蹭饭的对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