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中国历史上的长命王朝有两种国运,一种是一个长期的顶峰状态然后逐渐衰败到灭亡的单峰驼式国运,“眼看着建起了高楼,眼看着宴请了宾客,眼看着楼塌了”;一种是有着明显的一乱一治一乱一治两个高峰的双峰驼式国运,“眼看着建起了高楼,眼看着楼歪了,眼看着楼主翻修了一遍,也看着最后还是塌了”。前者的典型代表就是清朝,康雍乾三人打造了一百三十余年的盛世,然后便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了灭亡;后者就以商朝为代表,商朝的第一次昌盛当然是在汤、伊尹、太甲时期,而第二次就是武丁了。
Ps:三峰驼状的国运貌似没怎么见到过,毕竟中国一个王朝撑死也就四百年左右。周八百后半段显然是在凑数,算起来还只有商朝算是玩了五六百年,所以它的两个驼峰也非常的明显,其他王朝的话反而难凑出来——唐朝的双峰挨得比较近(太祖玄宗),宋朝貌似没有,明朝有些一平如水,就是两汉加起来的话……东汉确实有些太“倾颓”了一点。
通过全言我这么大段大段的铺垫,相信各位应该已经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气场从“武丁”二字上扑面而来了。OK,废话不多说了,让我们立刻进入那个传说中的威武时代!
当然,那是下一节的故事了……
日期:2015-11-23 18:10:53
070、武丁之早年生涯
所有那个时代人的早年历史基本都是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的。但是武丁这娃儿注定与众不同,因为《竹书纪年》就很罕见地提到了其早年生活,虽然只有一句,不过到底是聊胜于无的。
“(小乙)六年,命世子武丁居于河,学于甘盘。”
这句记载是非常有意思的,因为很早以前的中国本是没什么亲民意识的——所谓敬天保民,那都是周朝以后的思想。周以前,君是君主,民是贵族,至于贱民、奴隶什么的,是没资格进入王上眼中的。所以贵族除非是实在没得办法了(比如大禹就不得不亲自带队去治水),否则也绝不会深入到民间瞎转悠的,不然就是折了身份。所以吕思勉先生就曾推断所谓赵高矫诏立胡亥未必属实,因为秦朝说到底还是贵族社会的,所以如果扶苏真的是秦始皇相中的太子的话他绝不可能将其外放到边塞之地,太掉价了!老子是千古一帝,接班人却曾经和士卒为伍,咱这脸往哪儿搁呢!
于是问题就来了,小乙到底脑袋出什么毛病了,竟然将儿子外派出去搞学习?而且学习就罢了,问题是这在黄河边上学习的情景,总让我不自觉想起了太康那五个兄弟在河边唱歌的惨状,怎么都不像是正常的安排调动,实在是太诡异了。
除此外,为武丁教书的甘盘在武丁即位后被封为了卿士(“居殷,命卿士甘盘”),那么我们倒过来推的话,是不是在此之前甘盘并没有什么地位和职务,不然何以要单独说这么一句话呢?
种种迹象表明,所谓的小乙栽培武丁可能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意思,而是后人脑补的结果。相反,武丁说不定是一个不受宠的王子,所以被下放到民间,整日里跟着一个叫甘盘的老头钓鱼,学习什么的估计也是扯淡,因为这个甘盘显然也不是个多么厉害的人物,为什么呢?这里我们又要结合史实来进行反推。
根据传说,武丁即位后想振兴商朝,但是却求贤而不可得,于是不但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而且还三年不下命令,将一切国事交给属下处理。那么这就是一个矛盾了,如果甘盘真的特别有能力,那么武丁就不存在没有人才辅佐的问题。所以甘盘大概就是个高级保姆的角色,只是因为在领导落魄的时候走得比较近,所以后来才得以获得高位。不然就算他没什么实际能力,就是吹牛扯淡这种知识分子的基本技能应该也会在历史上留下几句醒世恒言警世通言,然后博得一个伊尹那样的“帝师”的名头,然而我们却并没有看到相关的记载和传说。
而且甘盘死得也比较早——他教武丁的时候应当比武丁大很多,至少是一辈,否则就不大好说是武丁“学于”他。两人在黄河边蹲点的时候是小乙六年,二十年后武丁才接班当王,则此时甘盘的年龄当在五十岁上下,或许更大。这年纪在那个年代的话……我只能说是可以去史的岁数了。
不过尽管一开始求贤未得,但好在集权社会的总头头到底还是君主,一个好皇帝(王)远胜过一切,不然你就是拉一车的贤臣良将,结果摊上了晋惠帝隋炀帝这种主子,那神仙也救不了。那么武丁算是个好君主吗?
至少,他是具备做一个好君主的潜力的。
长期贴近民间的生活经历增长了武丁的阅历,让他免于成为又一个不学无术的公子哥们;上台后不搞大新闻、潜心物色帮手,说明他不好大喜功,决策沉稳有耐性——可不要小看了“忍”这个字,双十一刚过,有多少剁手党连那么一点点诱惑都没忍住,哪天让你也拥有了无上的权威和财富,有几人能做到三年不耍威风的?正所谓大家之所以反贪,是因为大家没机会贪罢了。你看看人家楚證hong王一鸣惊人前的三年都在干嘛?再看看人家武丁!哼哼!
种种迹象表明,商朝的中兴就即将在眼前了。但是光是不败家和闷骚肯定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现实不是心灵的鸡汤,历史也从来都很残酷。而且武丁在位期间的商朝乃至整个东亚地区都将遭受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那么他能否中流砥柱、进而带领族人实现本朝的伟大繁荣复兴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