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11-17 14:21:25
当当双十一销售大数据:广东425万册;北京357万册,而上海只有136万册。广东人这么爱读书?与普通人印象中的做生意的多,文化较差,无相符啊。
日期:2015-11-17 22:31:28
中国历史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办事之人,一种是传教之人。而曾国藩是“办事兼传教”之人。曾国藩成事的根本,就在以“传教”来达成“办事”的结果,也就是通过理念的传播与践行成就了事业。
日期:2015-11-18 16:42:47
曾国藩于是投袂而起,募农夫,倡勇敢,用书生为营官,湘军之名自此始。与人书有不怕死、不要钱之语,一时诵之。不怕死、不要钱,再加上彭玉麟的不要官(曾国藩不能不要官),就是湘军的精神,也是近代湖南人的精神,是“霸蛮”二字的最好注脚。
日期:2015-11-21 15:07:24
正直、清廉、仗义,却总被上级排挤、同乡蔑视、属僚欺骗。爱民有菩萨心肠,却雷霆万钧,人称“曾剃头”。推广厘金、改革盐税虽增加了财政,却喂饱了官僚苦了天下百姓。与腐朽的晚清政权结为一体,慨叹着落日余晖的凄凉,却不知他第一个为它送上了一抔黄土。对外敌入侵虽也愤愤然,但临境之时,却总道:以德服人。终至左宗棠所语:外敌如狗,肉尽而食骨。
他,就是复杂的多面化。
日期:2015-11-25 22:39:31
11月24日,俄罗斯一架执行搜救任务的直升机被土耳其军方击落。出事地点临近ISIS控制区域,又正值俄罗斯客机被击落以及巴黎暴恐案发生后不久,所以显得特别敏感。事情一经报道后,即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不少网友甚至在意淫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在历史上,俄罗斯和土耳其是死敌,类似于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的大规模会战有十次之多。对于饱受俄国威胁的中国来说,俄土开战绝对是好事。俄国的东西跨度实在太大,它不能东、西两面同时开战。当它在西面被土耳其牵制的时候,中国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这在第十次俄土战争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要不是俄罗斯被其他对手所牵制,左宗棠想顺利收复新疆,恐怕很难。
不少朋友有着这样一种观念:占据新疆的阿古柏背后的靠山是俄罗斯,左宗棠收复新疆表面上打的是阿古柏,而真正打的是俄罗斯。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事实上,阿古柏的后台是俄罗斯的死敌土耳其以及英国,而不是俄罗斯。阿古柏占据新疆后,到处寻找政治盟友。俄罗斯、土耳其、英国都与他达成了协议。表面上看,这一手段完美无缺,但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危险。因为,俄罗斯和土耳其、英国是死敌,俄罗斯不可能坐视土耳其、英国在新疆扩充实力。对于阿古柏来说,他只能选择两股势力中的一股。因为宗教信仰等因素,阿古柏最终选择投靠土耳其、英国一边,因而得罪了俄罗斯。这就给左宗棠收复新疆制造了千载难逢的良机。
当时的俄罗斯,不是没有武力吞并新疆的想法,但它力不从心。它刚吞下的中亚各国反抗势力此起彼伏,而西面的土耳其,更是让它不放心。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被迫放弃武力征服新疆的计划,转而支持清政府收复新疆。俄国人索斯诺福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了左宗棠营中,主动请缨帮助左宗棠解决最关键的粮食问题。
虽然俄罗斯帮助中国收复新疆,但这并不意味着中俄两国永久和平了。狼终归是狼,它偶尔流露出仁慈,只是因为它的对手实在太多,需要一个一个地解决。当清政府收复北疆,派使者督促俄罗斯按照约定交出伊犁的时候,他们拒绝了。
左宗棠并不想在收复全疆之前和俄罗斯闹翻,于是选择了忍让。这时候的俄罗斯,由于和土耳其开战,无暇东顾,也默许了清军收复全疆。左宗棠因此得以从容地收复南疆。
清军收复全疆后不久,第十次俄土战争也结束了。俄罗斯腾出手来,中国也就危险了。此后的一两年,俄罗斯多次怂恿阿古柏余孽潜入新疆,试图推翻清政府在新疆的统治,但都被湘军名将刘锦棠击败。此外,俄罗斯又赖着伊犁不还。清政府只得派出崇厚、曾纪泽两批使臣前往俄罗斯谈判。
这时候的俄罗斯,没有了其他对手的干扰,可以集中力量对付中国,于是疯狂地施展军事讹诈的伎俩。西北危急!东北危急!就连东南,也因为俄罗斯战舰进抵日本长崎港,危急了起来!
在收复新疆一战中收获自信心的清政府,并不准备示弱。慈禧太后命左宗棠、刘锦棠等负责新疆防线,李鸿章、曾国荃等负责东北防线,又命湘军名将彭玉麟、李成谋整顿长江水师备战,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这时候的俄罗斯,只是纸老虎,能吓人,不能吃人。在第十次俄土战争中元气大伤的它,根本无力发起一场与中国的全面决战。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最终握手言和。中国收复伊犁,赔偿俄国900万卢布。
从以上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第十次俄土战争给中国收复新疆造成了千载难逢的良机。如果没有这场战争,左宗棠能否收复全疆,很难说。俄罗斯的支持,是左宗棠收复北疆的条件之一;俄罗斯的默许,是左宗棠收复南疆的重要条件;俄罗斯的力不从心,是中国收复伊犁的重要条件。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