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7-07 21:52:35
城头变幻大王旗:大家请投我一票
公元九世纪末,什么是最重要的?那绝对是人才。
长安易主之后,对于公务员这个执政基础,无论李儇还是黄巢,双方都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来拉拢争取当时的公务员们:哥们跟我混啊,我比他强!于是一场事关生死的竞选就这样拉开了大幕。
我们对比着看一看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吧,这样能够更明确地了解一些地方势力的做法。
首先是气势方面。气势这东西,就像小宇宙,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往往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有时甚至超过势力。小李的团队就别提了:自己的主力?自己没主力。自己的小弟?小弟都不听自己的。最近这大半年被老黄追着打,一路败一路逃,真有点儿神经错乱、精神恍惚,在洛阳、在潼关、在长安都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最后连自己的大本营都丢了;反观老黄,带着队伍浩浩荡荡、左冲右突,最近斩张璘、渡淮水、攻洛阳、克潼关、进长安,最后坐龙椅、登大宝,那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在这一方面,黄老大完胜。
再看军事方面,这才是两家真正实力的体现。小李同志的军队在哪里、有多少,估计连小李同志都不知道。禁军早就崩了,田干爹带领的神策军,是不是战五渣,在潼关一战中已经检验出来了。中央军完蛋了,军事只能依靠地方,唯一比较有实力的高骈还按兵不动,其他的节度使都被黄巢镇住了,还能依靠谁呢?老黄这边的军事实力还用多讲吗?无论从数量还是统一度上都要比小李的唐军强,不管是六十万还是五十万,不管是二十万还是十五万,人数占优势确定无疑,而且队伍里只有一个老大,那就是黄老大。因此黄老大再下一城。
再看一看人心的向背。得民心者的天下,人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看不见摸不着,不过它就在那里,拥护和反对不仅能决定一场战役,也能决定一个时代。在人心方面,其实小李和老黄差不多,大家做的都不够好。小李同学和他的手下是自己作的,好端端的一个王朝,从上好几辈就开始作,视民为草芥,老百姓真是苦朝廷久矣;老黄本来很有机会,尚让也带着人替他吆喝过:“黄王起兵,本为百姓。”不过说的和做的不一样,杀人放火抢银行,相比于唐王朝给老百姓造成的灾难,有过之而无不及,好吧此项得分双方平手。
日期:2016-07-07 21:53:30
表面上看,黄巢得了长安,李儇失了长安;一个得了甜头,一个吃了苦头。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盛极而衰,否极泰来,也并非不常见的事。长安城的一进一出,给黄巢和李儇带来了三苦三甜。
苦的是黄巢,哑巴吃了黄莲,有苦说不出,还得冒充大个儿。
第一枝黄莲叫做虚名。黄巢没等天下大定,急着就称帝。闹革命成功的标志是推翻旧的政权,建立新的政权。黄巢肯定没玩过刀塔和英雄联盟,但估计他(或者他手下的弟兄们)觉得造反这事也就跟玩游戏差不多,把对方的基地占了,就算赢了。可没想到“且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称帝固然可以鼓舞己方士气(当然了,过把瘾也挺好),但更多的是树敌和背负枷锁。先说树敌。一开始黄巢进长安的时候发了檄文,声称只打皇帝,和诸藩镇无关。反正各节度使和朝廷的关系也不冷不热的,或许早就看李儇不爽了,自己不方便出手,有人替自己出气,替自己教训李儇那小子,正好省事了。假如黄巢要进去称个节度使什么的,或许和周边藩镇老大还能称兄道弟,划点拳、喝点酒什么的,结果老黄一去就自称了老大,各路老大都觉得打了脸。就你能是吧?你打李儇我不管,你装谁老大呢?是要在太爷头上拉屎撒尿咯?都是出来混的,你不给我面子,就揍你。再说了,这些个节度使以前是拉不下面子揍李儇(甭管实际上听不听话,毕竟名义上是李儇的属下),可黄巢是正儿八经的反贼啊。早就想去长安耍耍了,这下可好,咱假借个勤王之名,以打反贼的名义,打进长安去,也享受享受一下帝都的美酒花姑娘。再说枷锁。之前说了,黄巢军的作战方式是避实击虚、流动作战,这回称了皇帝,无形中就给自己下了一个套子。流动作战的大将军不稀奇,东征西讨转战南北什么的,没啥大问题,可谁见过流离失所的皇帝?整天东躲西藏的,像话吗?像皇帝该做的事么?或许黄巢也暂时不想称帝,可若是不称帝,尚让怎么当宰相?朱温怎么当大将军?林言怎么当禁军指挥?跟着自己一起打进长安的一帮弟兄们,该如何安置?
第二枝黄莲叫做入瓮。这个火瓮叫做长安,踏进了长安,就等于进了死胡同了。王仙芝、黄巢的打法一直是避实击虚、流动作战,正面大规模的作战,黄巢军根本不具备和政府军硬磕的实力。比如在荆门遇到刘巨容和曹全晸,黄巢就给揍了个落花流水。黄巢军打过几次攻坚战?尽管神策军战斗力不咋的,可黄巢军过潼关的时候还是趁着禁谷没人防守,钻了空子。黄巢进了长安之后,东路的人马还没有完全消灭,西蜀也打不进去(当年邓艾灭蜀汉还是偷渡的阴平,这次防着黄巢呢,不能再偷偷摸摸进去),也就是说,他没有自己的地盘、也没有真正支持自己的力量,反而四面都是包围圈。高骈、郑从谠、刘巨容、曹全晸,包括钱镠他们,哪个是吃素的?锦上添花、雪中送炭不一定有人会做,落井下石,大家可都是一把好手。有朋友要问了,当年秦国不就定都咸阳(距长安仅十余里),以函谷拒六国,最后平定的天下么?这有个大前提,当年,蜀中是早已平定的大后方,秦国只需东进,没有后顾之忧。而这回,李儇在西川磨着刀子,随时准备杀回来呢。所以说黄巢进入长安是腹背受敌,钻进套子里了。
第三枝黄莲叫做残羹。俗话说得好,新官上任三把火,结果黄巢进了长安,没什么有效作为,除了三品以上的官员换成自己的班底以外,三品以下的一切如故。从稳定人心的角度来说是没错,可造反的原因不正是因为形势不好,人心思变么?老百姓一般不轻易见得到省部级官员,打交道的都是基层工作者。对老百姓来说,天天见到的还是那些个工商、税务和城管,根本就没有感受到丝毫新王朝带来的新气象。好吧,就算不换人,施行点新政也可以,可黄巢进入长安后,没有针砭时弊,对当前的政务工作做一次改革创新,而是一切照旧,换汤不换药。治大国如烹小鲜,而唐王朝吃剩下的一桌残羹,黄巢没有另起灶炉,重新做一盘菜,而是照单全收,全盘吞下。对比下秦末进入咸阳的刘、项二人,入关之后都分别作出了改革:刘邦认为秦覆灭的原因在于严刑峻法,故而“约法三章”;项羽认为秦覆灭的原因在于郡县制,于是分封诸王。甭管谁的举措更有效吧,总比他老黄啥也不做要强。在洛阳投降黄巢的刘允章之前上疏唐懿宗的时候就提到百姓有“八苦”、“五去”,黄巢建立的大齐政权竟不能采纳,与唐王朝如出一辙,并无泾渭之分。
日期:2016-07-07 21:54:40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