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春秋——唯一不能缺席的王朝》
第54节

作者: 贾志刚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8-10-11 12:38:25

  二十三.天下第一交情——管鲍之交

  从开始动笔那一天,就盼望着早一点写到这里。
  管鲍之交是古人经常提到的一个典故。古人动不动就说自己跟谁是管鲍之交云云,其实,除了管鲍之交本身,再也没有过管鲍之交,中国没有,全世界都没有。不谦虚地说,管鲍之交那是蝎子巴巴——独一份。
  前面的一些人物,对于郑庄公和祭足,那是佩服;对周公,那是崇敬;而对于管鲍,用崇拜合适一些。

  ——管鲍之交

  人物介绍
  管仲:字夷吾,本姓姬,颖上人(今属安徽省),齐国士人,周穆王后代。
  鲍叔牙:本姓姒,鲍邑人(今山东丙城东),齐国士人,大禹后代。
  什么是士?卫士?零分;士兵?零分;干部的干写反了?零分。
  看来,需要普及一下知识。
  西周的宗法制是以天子为天下大宗,所以称为“宗周”,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王的众子则封为诸侯,为王国的小宗。诸侯在其国为大宗,世子世袭,诸侯的众子则封为卿大夫,为侯国的小宗。卿大夫在自己的封邑为大宗,嫡长子世袭,卿大夫的众子则被封为士,为卿大夫的小宗。
  士的地位低于大夫,而高于庶人,属于低级没落的贵族。按制度他们享有受义务教育的权力,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凭着学习到的技能,服务于君主和卿大夫身边,充当低级官吏,或以武艺韬略在军队中充当骨干;或行侠远游,求人赏识,以至为知已者死;或以文才谈辩论理,教授生徒,著书立说;或以技艺从事工商方术之事。
  简单说罢,士就是出身红五类,但是除了受义务教育的权力之外,什么也没有的那一群人。举个例子,譬如你爷爷是老红军,你哥哥现在混到了副部级,那就属于卿大夫阶层,可是你只混到了大学讲师或者科级以下公务员,你就算士了。
  按照管仲的情况看,祖上是周穆王的儿子,从周朝来到齐国作大夫,然后经过若干代,管至父属于嫡系,继承了祖上的职位,而管仲这一支最终就成了士,祖上的遗产分不到手,只能靠自己混。
  鲍叔牙情况相仿,祖上应该是周边姒姓小国的公子,来到齐国作了大夫。到了鲍叔牙这一代,也成了士人。
  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志向相同,兴趣相近,两家家庭背景相似,因此,两人成了很好的朋友。
  两人的特点是不相同的,管仲才华出众,鲍叔牙待人真诚。于是,这两个朋友之间发生了以下著名的故事。
  两个人合伙做生意,管仲出资少,鲍叔牙出资多。赚钱之后结算,管仲分得多,鲍叔牙分得少。
  “小鲍,你脑子进水了?你出钱多,怎么分得反而少?”有人问鲍叔牙。
  “管仲家里穷,他比我更需要钱啊。”鲍叔牙说。
  “哼,当心吧,别管仲把你卖了你还替他数钱。”
  “他不会的。”
  有人看不过去,去找管仲。
  “管仲,你这人不厚道,怎么你出钱少,反而分得多?”
  “哎,鲍叔牙家里比我家有钱啊,我比他更需要钱。”管仲也这么说。
  “你不厚道,你这样谁还跟你合伙做生意?”
  “鲍叔牙啊。”
  也不知道是管仲做生意的天分不行,还是确实运气不好。总之,两人的生意在一开始赚钱之后,越做越差,到最后老本都几乎赔进去,于是不再做生意了。
  “管仲这人就是个大忽悠,吹牛行,干起活来就不行了。”有人这样说。
  “别这么说,管仲可不是个大忽悠,更不是蠢,俗话说:人走时运马走膘。生意没做好,确实是点太背了。”鲍叔牙为管仲辩解,丝毫没有埋怨他的意思。
  可是,鲍叔牙自己单独做生意却很红火。什么生意?开店,什么店?饭店。
  鲍叔牙的饭店以诚信著称,决不缺斤少两,也决不用潲水油或者病死的猪,店里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去他的店里吃饭,那是绝对放心。鲍叔牙的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菜式好,人人吃了都说好,不用猜也知道,店里有好厨师。没错,店里的大厨姓雍名巫字易牙,人们就称他为易牙。易牙的菜那是色香味俱全,而且总有新花样。
  后来,后人尊鲍叔牙为饭店的祖师爷,易牙为厨师的祖师爷。
  关于易牙的厨艺,孔子和孟子都有很高评价。据《列子》记载,孔子曾说过:“淄渑之合,易牙尝而知之。”歌词大意是:“把淄水(山东)渑水(河南)混放在一起,易牙也能分辨出来。”《论语谴告》中,孟子说:“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意思就是:易牙是天下第一厨师。《荀子•大略篇》也记载:“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师旷。”意思是谈美食去找易牙,谈音乐去找师旷。
  后世人将搓一顿称为“易牙祭”,时间久了,成了“打牙祭”。
  
  ——管跑跑

  生意不好做,怎么办?管仲只好设法混进公务员队伍。没办法,总要挣钱活下去啊,何况还有老娘要养呢。
  谁知道,公务员也不是那么好当的。管仲三次担任公务员,结果三次被炒,很没有面子。
  “这人的品行一定有问题,要么就是个混混。”有人这样议论管仲。
  “绝对不是,不过是他的上司不懂得怎样用他而已。”鲍叔牙又为管仲辩解。
  身为贵族,尽管是破落的,有受教育的权利,也就有保卫祖国的义务。管仲和鲍叔牙一样,义务兵役是躲不过去的。
  每次打仗,鲍叔牙都冲在前面,奋不顾身。撤退的时候,鲍叔牙都拖在后面,掩护大家。
  可是,管仲不一样,进攻的时候,他总是落在最后,不是马不肯跑就是车陷到坑里了,总之永远排最后;可是打了败仗逃跑的时候,管仲总是在最前面,马也不偷懒了,车也不会掉进坑里了。
  一共打过三次仗,管仲就逃跑了三次。
  “胆小鬼,逃兵。”很多人这样嘲笑管仲。
  “你们都错了,管仲不是胆小鬼,也不是逃兵,他这样做,是因为他家里还有老母亲等着他养,他死了,老母亲就没人养了。所以,他是个孝子。”每次鲍叔牙听到别人骂管仲的时候,都会这样为他辩解。
  不管怎样,管仲得了个外号——管跑跑。
  管仲和鲍叔牙在一起,经常意见不一致。每到这个时候,鲍叔牙就放弃自己的意见,听从管仲的。
  这么说吧,凡是管仲做的事情,鲍叔牙都认为是对的;凡是管仲说的话,鲍叔牙都坚信不疑。说来说去,说成了“两个凡是”。
  “鲍叔牙说的是对的,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管仲这样评价鲍叔牙,肯定鲍叔牙的同时,也就是在肯定自己。
  “管仲把我当知心朋友,我非常高兴。”鲍叔牙说。
  说来说去,鲍叔牙是管仲的粉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