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了儿岛襄的《朝鲜战争》之后,选择了《日俄战争》。此书比较长,有8卷,比《朝鲜战争》的3卷多了不少,章节分法也不太一样,每卷约11章。考虑到时间原因,初步一周翻一章。
《日俄战争》的写法有点像百家讲坛,也有点像评书,翻着都觉得作者很啰嗦,翻译会尽量保留原文的意思,但也会删减一些毫无必要的内容。
第一章俄国东渐
西伯利亚的春天总是伴随着一种“声音”而来。天空阴沉、冷风飕飕、大地依然冻结,不知不觉间,穿得鼓鼓囊囊的人们不时能听到远处传来低沉的鸣响,这种声音听起来遥远又飘渺,却断断续续不分昼夜地传来。
那是覆盖河流和大地的冰层开裂的声音。
明治33年(1900年)
与中国满州边境黑龙江(阿穆尔河)相望的布拉戈维申斯克的人们也已听到了春天的裂冰音。超过一公里宽的江面上漂满了大大小小的冰块,起浮碰撞着向东流去。
“这是一次宏伟的春天进军!”陆军大尉石光真清这样记录着他第一次看到的景象,大尉连日在江岸上徘徊,听着远雷般的裂冰音,观赏着“冰流”,不仅仅是被那种在日本无法想象的壮观所吸引,还有那个被喻为“春天进军”的东流的浮冰使得大尉联想到了俄国的东进政策。
这十年间,俄国一步步强行向远东推进着。俄国向东方扩张有其必然性,俄国一直在寻找通往大海的不冻港,但是在西面的欧洲、南面的中近东、再到印度,总是和英、德、法等强国发生冲突。仅从数量上看,俄国在当时也算得上是陆军和海军的大国,但受到工业能力的限制,军备自给能力不足,军舰、武器,甚至弹药,大部分还需要从其它国家进口。而英德法三国都是工业发达的近代强国,俄国不得不回避与他们的冲突,将视线转向了东方。
俄国早已把符拉迪沃斯托克变成了军港,驻扎了舰队,如果开通了乌拉尔山脉以东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就可以开发不毛之地的西伯利亚,并充分利用其资源,再通过满州和清国这个大市场连接,进一步通往太平洋,就有可能和亚洲诸国甚至和美国进行交流了。
“最直接的成效是将充斥着偷猎者、流放犯世界的西伯利亚变成饥馑贫苦的农民和失业者的‘新天地’,这就能缓解国民对罗曼诺夫王朝独裁统治的不满。”
正如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所希望的那样,俄国政府于明治24年(1891年)开始修筑横穿西伯利亚铁路,这条铁路从乌拉尔山脉以西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两边同时开工,5月31日,皇储尼古拉亲临符拉迪沃斯托克主持铁路奠基仪式,并宣称:“大西伯利亚铁路承载了最伟大的发起者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荣誉。”而20天前,尼古拉访日期间,在滋贺县大津市遭到了警备巡查津田三藏的刺杀并负了伤,因此他的脸色不太好,虽然表情略带不安,但仍然坚持完这冗长的仪式。
西伯利亚幅员约500万平方英里,形同满月,比美国加上欧洲其它国家的面积还大。横穿的铁路线长约4950英里,折合约7920公里,相当于日本本州纵向距离的八倍。
俄国政府将这条线路分成了如下六个工区进行施工:
西西伯利亚线:从乌拉尔山脉东麓的车里雅宾斯克至鄂毕河;
中西伯利亚线:从鄂毕河至贝加尔湖西岸的伊尔库茨克;
贝加尔湖环线:围绕贝加尔湖南岸至东岸的梅索瓦亚;
扎巴伊卡尔线:从梅索瓦亚至斯列坚斯克;
阿穆尔线:从斯列坚斯克至哈巴罗夫斯克;
乌苏里线:从哈巴罗夫斯克至符拉迪沃斯托克;
西伯利亚铁路工程动员了军队、囚徒及普通民众,征召了部分德、法、意等欧洲国家工人,甚至还有美国人,同时雇佣了大量中国苦力以及少量的日本工人。这算是19世纪末规模最大的工程了,工程进行地非常艰难,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节约癖”。
沙皇虽拥有传统俄罗斯人的巨汉体型,爱好徒手折弯铁拨火棍,他心思细密,生活简朴,对财政问题特别关心。维特的回忆录中写着“没有人比陛下更了解卢布的价值”,而贵族私下则直截了当地称他是“历史上最吝啬的君主”。
由这位“吝啬”皇帝推进的这项世界上最大的工程在预算上受到了极大的制约,铁轨选用了轻质的便宜货,工程机械和器材的采购预算也受到限制,大量的作业依靠洋镐、铁锹、手推车等完成。原始森林、断崖覆盖着整个工区,并无一例外的都面临着遭遇风雪、洪水、泥石流等各种灾害,疫病、食物短缺、居住条件恶劣更是普遍的现象,甚至还会碰上老虎,可谓是困难重重。但即便如此,各工区的铁轨还是不断的延伸着,算上最后开工的“贝加尔湖环线”,到日清战争结束的明治28年(1895年),通往鄂毕河畔的西西伯利亚线已率先完工。
日清战争给了俄国一个好机会。
首先俄国和德国、法国联手进行“三国干涉”,迫使日本放弃了到手的满州南端的辽东半岛,之后与清政府秘密交涉,取得了横穿满州北部以及与西伯利亚铁路连接的东清铁路的修筑权。
接着,明治30年,在德国强占胶州湾后,俄国派舰队擅闯旅顺口。翌年,德国获得了胶州湾99年租期和青岛至济南的铁路修筑权,俄国则取得了旅顺、大连25年租期和纵贯满州的铁路修筑权。同期,英国也取得了九龙半岛99年、威海卫25年的租期,法国则取得了广州湾99年租期。清国正被列强蚕食,而最大的获利者正是俄国。
一旦西伯利亚铁路和纵贯满州的铁路完成,俄国就能确保对驻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旅顺、大连的舰队的补给,并向铁路沿线派驻兵力。英德法三国虽已在中国建立了据点,但增兵和补给只能依靠海上通道,只有俄国可以通过陆路运送兵力,考虑到清政府在军事上的退缩,俄国能够以陆路和海陆同时向亚洲推进,不仅是满州,未来它还将进一步向朝鲜半岛和清国本土进军。向满州推进的战略亚历山大三世生前就启动了,虽然他在日清战争爆发前5个月去世了,即位的尼古拉二世和维特坚决地执行着。尼古拉二世对铁路的进展极其关心,在获得东清铁路修筑权的第二年,即明治30年,就着手派遣测量队到哈尔滨开展工作了。
俄国的计划是:“即刻以哈尔滨为建设东清铁路的基地,范围包括哈尔滨至呼兰城东南30俄里、至阿休河西40俄里、至松花江沿线。”(注:1俄里约合1066米)
当时的哈尔滨只是松花江边的一个小镇,除了一面挨着草原外,几乎都被湿地环绕着,测量队费了很大的劲,才找到一处基点的设置地,在一棵孤立的榆树上系上三色旗,完成了“原点”的设置。
西伯利亚铁路在此期间也快速进展着,明治32年(1899年)1月,中西伯利亚线开通,从欧洲开来的第一列火车抵达了伊尔库茨克。
日本已经感觉到事态严重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