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岛襄——日俄战争》
第23节

作者: banduck
收藏本书TXT下载

  很多日本人慕名而来,其中包括接受任务的谍报人员和自发收集情报的志士,如在日俄战争开战后不久被俄军枪杀的横川省三和沖祯介、外相小村特派去圣彼得堡大学学习的外务省干部岛川毅三郎等。石光记录下来的访问者中还有一位作家——二叶亭四迷。
  二叶亭四迷本名长谷川辰之助,时年38岁,早在23岁时他就发表了著作《浮云》,以后又翻译了大量俄国文学作品,连石光都知道他的大名。当石光询问他为何来哈尔滨时,二叶亭却笑而不语。据黑龙会编《东亚先觉志士传记》中记载,二叶亭的满州之行是其忧国忧民的举动。二叶亭的父亲长谷川吉数是尾州地方的下级武士,曾反对他写作,但二叶亭考了三次陆军士官学校都因视力不合格而落榜,之后进入东京外国语学校俄语系学习,从此踏入文学之道。明治8年,日本迫于俄国的压力,签订了《桦太千岛交换条约》,二叶亭的爱国热情由此被激发起来。

  除了活跃于文学界,二叶亭还身兼内阁属员、海军编辑书记、陆军大学俄语讲师、东京外国语学校教授等职务。“他有与生俱来的志士情怀,称文学不是大丈夫的终身事业,怀抱爱国激情的他于明治35年5月辞去了东京外国语学校教授职务,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尔滨、旅顺等地游历,了解俄国在满州的经营实情,同年秋在北京担任京师警务学堂的干部。”

  相对于二叶亭,田中的造访却完全不一样,“他有头脑,生性豪迈,每夜喝酒聚会,与哈尔滨的各色能人志士相处得非常融洽。”
  田中和石光都很重视谍报工作,两人相谈甚欢。石光向田中介绍了他的经验:
  ——谍报人员必须通晓当地语言,否则行动很不方便,容易暴露身份;
  ——如果利用清国人打探情况需要慎重,他们很可能为了报酬而编造假情报;
  ——谍报人员应选拔有学识、有判断力和爱国心三者兼备的军官担任。否则,仅以观察到的表象,无法传递有价值的情报。
  田中表示赞同并介绍了他所了解到的俄国谍报人员的情况:“俄国为了鼓励学习日语,专门选拔有才干的军官送往公立语言学校学习,不仅免除日常勤务,还在假期安排去日本旅行,眼下在日本旅行的俄国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这批人,这批人将来肯定要为俄政府效力的。”田中叹息道:“与之相比,参谋本部几乎未考虑过谍报组织的建立,也很少关心从事谍报的人员,如果不了解对手,怎么和他交战呢?我回国后将提出相关建议!”田中后来在向参谋次长田村怡与造递交的有关对俄作战的建议书中就包含了设置“谍报部”的内容。

  谈及《交收满州条约》时,石光认为俄国不会撤军,东清铁路虽然开通但尚未完工,沿线市镇的半永久设施正在推进,这些投资使满州充满了“繁荣俄国”的景象,目前根本看不到要停止建设的迹象,如果俄国履行条约,等于要把这批建设成果奉送给清国,哪个国家会做出这种事情来呢?田中点头同意,他列出了俄国投资的数目:东清铁路总投资约1亿8千万卢布,至少又追加了5千万卢布,另外轮船部约1亿卢布,经营旅顺口和大连约5千万卢布,总投资额约3亿8千万卢布,这个数字相当于日本去年总预算2亿5千万円的1.5倍(当时卢布与円基本等值),况且俄国经营满州是借了外债的,特别是得到了法国的大力支持,如果放弃满州,俄国拿什么来还外债呢?所以田中认为俄国是不会放弃满州的。

  两人相互勉励了一番之后,田中从哈尔滨出发南下,因为有石光之前的调查,田中不用像在西伯利亚那样详细记录了,他重点以是观察设施配置来评估俄方撤军的“诚意”。透过行驶着的列车的车窗,田中发现每隔20公里左右就修建有一个铁路守备队的哨所,这相等间隔的设置点根本不考虑沿途的村庄分布情况,每一个坚固的工事都戒备森严。
  到了奉天,田中了解到俄军只守护铁路,毫不在意沿线的住民,对骚扰劫掠村庄和住民的马贼土匪也不加理会,因此贼匪横行,治安状况极度恶劣。田中对俄军放任匪贼横行觉得不可思议,认为除了招致住民的反感,还可能出现住民和匪贼串通闹事的情况。晚上,俄第1旅团长弗莱舍少将招待了田中,席间,田中提出了这个疑问,弗莱舍回答道:“各国都在要求我国撤军,眼下我的任务就是保护我国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铁路的通畅。都要被你们逼走了,还要我们管当地治安,真是可笑!”

  弗莱舍的观点也有“道理”,自北清事变以来,满州的外国人在俄军的保护下避免了被拳民袭扰,虽然现在俄军没有打击匪贼的措施,但对住民和日本人还是有保护作用的。清军已经失去影响力,甚至连盛京将军增祺也得靠俄军来维持奉天城的警备。一旦俄国撤军,很难想象满州的治安会变成什么样子!在满州各地居住的日本人越来越多,仅哈尔滨一地就有五百多人,满州如果再度出现骚乱,这些日本人能依靠谁呢?还是只能靠俄国人!一方面急着要求俄军撤兵,一方面又想寻求俄方的保护,这真是自相矛盾啊!。

  田中正在独自思考着,弗莱舍边给他倒威士忌边笑着道:“要扫荡全满州境内的马贼不是现在,等撤出满州后时机就成熟了!”田中有些明白了:俄国正在营造满州的治安只能靠俄军维持的态势,期待各国发出出兵请求;此外,匪贼横行也能成为难以撤兵的借口,最终让撤兵条约成为一纸空谈。的确,清国政府缺乏统治满州的能力,满州已逐渐落入到俄国手中……
  田中接着又去旅顺口和大连转了转,然后转道长崎,于6月30日如期回到东京。
  日期:2016-05-05 21:50:50
  第六章  俄国退让 (三)

  就在同一天,石光真清来到了大连。
  石光和田中分别后,以开设分店为由开始了南下旅行,他从东清铁路公司拿到了护照,随俄军后勤马车队一起出发,后勤队由二三十辆大车编成,并由二十名哥萨骑兵担任护卫,向驻屯在各地的部队运送武器、弹药和粮食。
  开设分店其实就是设置新的谍报联络站点。石光预定沿吉林、长春、奉天、辽阳至旅顺口、大连,然后返回长春,再向西北经农安、伯都讷、齐齐哈尔至满州里,最后返回哈尔滨。虽然想在很多地方设联络点,但却没有那么多合适的谍报人员。
  石光在奉天碰到了寄宿在永清照相馆的西本愿寺僧人安倍道瞑,他们曾在哈巴罗夫斯克见过面,彼此很熟悉。安倍自告奋勇答应提供协助,承担了奉天的谍报工作。辽阳,车站附近布满了俄兵,仿佛置身于俄国。石光在一间杂货店找到了旧知阿部野利恭,店里还寄宿着几位“志士”,其中有农商务省海外实业实习生鹤冈永太郎,鹤冈曾就读于第一高等学校,因日清战争爆发而退学当了陆军办事员,后来考上了东京帝国大学,没多久又休学跑到上海的南洋公学当了国际法讲师,之后又成了农商务省的实习生。还有很多“志士“是从北京来的,日清战争后,清国逐渐开放,仅在一年的时间内北京就陆续开设了34所由日本人指导的学校,其中就包括二叶亭四迷供职的京师警务学堂(总监是川岛浪速),石光在哈尔滨见过的横川省三则是“东文学社”(由中岛裁之任校长)的教习。这些学校里有很多人是带着部队使命的,还有一些是期待能在满州新天地开创一番事业的“志士”,他们经常到满州旅行考察。这些寄宿在辽阳的志士们自然会将话题聊到声讨俄国上,有一次讨论到俄国人在满州与日本人的“地位“差别上,满州是有着“无限可能”的新天地,是清国领土,清国承认各国在开发满州上机会均等,但俄国以管理铁路为由显得比日本人要高一等,日本人不能在铁路沿线购置土地、进出满州都受到限制,商业活动也受影响,日本商品进入满州被征收了高额关税,像阿部野利恭的杂货店,不能直接从日本进口而必须通过清国商人才行,资本小,货品也不多。这种差别化的对待导致优秀的技术无法引进,实际上对清国更加不利。如果任由俄国人在满州专横,清国、韩国都将遭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