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汉魂》
第10节

作者: 碧浪椰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次日,日逐王比召集的八郡部众足有四万多的人马已经备齐,只等那两位告密的骨都侯回来,杀了他们便起事。
  两位骨都侯领了蒲奴单于密令,心里甜蜜蜜的。准备打马返回驻地,计划见机行事。俗话说做贼心虚。当两个人快到驻地的时候,看到远远地军营内静的出奇,心里老打怵,预感不妙,于是两人小心翼翼停下来商议着办法。
  这两位骨都侯智力果然非同一般。为了证实他们的不祥预感,他们就躲在了一边,俏俏地观察日逐王比这边的动向。
  他们等了大约两个时辰,看到军营内还是静的出奇,今天的情况和以前大为不同,他们预感到情况有变。他们两个商量着,如果能够抓到一个人,弄清日逐王比具体的计划那就更好不过了,于是他们躲在了暗处等机会。
  此时的日逐王比已经是万事俱备,只等着两个骨都侯快点回来,将其控制,然后再从他们身上获得蒲奴方面的军事机密。
  可是,俏俏地等了个半天,这两个骨都侯还没有踪影。这让他感到心里很是不安,
  他在想,两位骨都侯到现在没有回来,是不是蒲奴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计划了,如果知道了自己目前的计划,那么投靠汉朝的行动将会落空。此时,日逐王比心里直打鼓。
  这时一位部下对日逐王比说:“单于,要不我们派出去两个人看看情况,说不定会了解一些消息回来呢?”
  日逐王比说:“也好!”

  于是,立即派了两个士兵出去打探情况去了。
  两个士兵快马向两位骨都侯返回的路上奔去。
  日期:2016-12-17 10:06:11
  第五章 托付班固写《后传》 班彪病逝志未酬
  东汉经过刘秀采取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后,经济得到了快速地恢复和发展。实践证明了刘秀的治国方略成效显著。
  刘秀是位明君,他决心治理好这个国家。
  刘秀一心想树立正气,对于臣下的歌功颂德和阿谀奉承,常能保持一种清醒的、有时是厌恶的态度,而倾向于表扬那些刚正不阿的官吏。
  有一次,刘秀外出打猎至深夜方归,要从洛阳城的东北门进城,而掌管这个门的郅恽拒不开门。刘秀让人点起火把,并派人告诉说皇帝回来了。
  郅恽说:“火光闪烁,又远远的,看不清楚。”仍是不开。

  刘秀没法,只好转到东城门进了城。
  第二天,郅恽上书刘秀,说他游猎山林,深夜方归,将带领出一种不良风气,危害国家。
  刘秀很感动,认识到了自己出去游玩的确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从而赏给了郅恽一百匹布,把掌管东门的人贬为登封县尉。
  刘秀很清醒,他知道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严格的法律来制约是不能够长治久安的,要想国家长期稳定,光靠德政是不行的,还要有严格的法令作为保障,那就必须要制定出相应和配套的法律制度来制约。否则,作恶之人就不能得到应有惩戒。
  刘秀知道,他这个江山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想得到巩固,必须恩威并施,即有萝卜还要又有大棒,二者一样不可少。为此,刘秀下了不少的功夫,针对当时的国情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法律条文。然而,法律再好,不实施只是一纸空文,只有得到有效地落实执行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为此,刘秀强调官吏们要一丝不苟地贯彻落实了下去。
  时势出人才,刘秀所渴望的人物——董宣,出现了。刘秀在大力推行、贯彻、落实法律的时候,出现了以下故事。
  故事讲的是“清官董宣——强项县令”。
  从西汉开始,由于豪强大族和宗室的势力一直很强大,曾出现了“七王之乱”,而且豪强可以铸造钱币流通天下。豪强大族、外戚、宦官与皇权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梳理。
  制定法律不应该真对老百姓,而应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东汉初期,由于政治清明,出现了不少刚直不阿、不畏权势的官员。

  出生于陈留郡(今河南杞县)的“硬脖子县官”董宣,字少平,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代表人物。
  董宣自幼读书,聪明好学,博通经史。他经人举荐步入仕途,秉公执法,清正廉洁,不仅赢得了汉光武帝刘秀的信任,而且受到人们的称颂。
  他在北海(今山东昌乐县西)任地方官时,当地有个名叫公孙丹的恶霸,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却无人敢惹。
  有一次,公孙丹要在他很喜欢地地方建造新宅,就请阴阳先生来占卜。
  阴阳先生说新宅房基不吉利,房子建成后会招来家人横死,不过,有办法可以破解。原来这个阴阳先生是为了多要点钱而使用的手段。
  公孙丹信以为真,竟让儿子把一个无辜的过路人拦截杀死,将尸体理在指定的地点做替身,想用这种方法消灾抵祸、
  当地百姓非常气愤极,纷纷向董宣告发,控诉公孙丹父子的罪行。董宣经过调查,很快就把公孙丹父子斩首示众。
  公孙丹是当地的大姓豪族,家族势力很大,手下的党羽众多,一向目无王法。这些亡命之徒见董宣竟敢与公孙家族作对,便纠集起来,手持兵器,冲入府衙聚众闹事。
  董宣毫无惧色,果断下令,把围攻官府的三十余人全部逮捕。当地百姓见董宣敢于碰硬,真心实意为民除害,便奔走相告,又告发了这伙人的大量罪行。董宣查清他们勾结海盗、为非作歹的罪行,然后把这三十多个犯人全部斩首。
  太守得知董宣处死了公孙丹等三十多人,认为他滥用职权,大为恼火,就向光武帝刘秀上奏章弹劾他。结果董宣被押送京城受审。
  经过初步审理,决定以滥杀罪名判处死刑。
  临刑那天,有官员预备了酒菜佳肴,准备为他送行。董宣却严厉地说: “我一辈子不曾吃过别人的酒席,何况已经死在临头!”
  临刑之际,光武帝刘秀得到消息,怕冤枉董宣,派出特使火速赶往刑场救出董宣,要求慎重从事,重新审理此案。

  刘秀派出专人审理案件,经过重新的审理后,却审理出了一个为民除害,刚直不阿、秉公执法的好官来。光武帝认为,董宣那种不畏强bao,秉公执法,对国家忠心耿耿的品格应该受到表扬。只有弘扬正气,才能起到除恶扬善的作用,于是下诏赦免了他。
  后来,江夏一带出了一伙强盗。他们聚众抢劫滋事,骚扰百姓,弄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光武帝派董宣出任江夏太守,准备派兵进剿。这伙强盗对他的威名早有所闻,看到董宣到江夏的文告,便纷纷逃散。
  而当时的京城洛阳,是一个全国最难治理的地方,人口众多,鱼龙混杂,关系错综。聚居在城内的皇亲国戚、功臣显贵常常纵容自家的子弟和奴仆横行街市,无恶不作。朝廷接连换了几任洛阳令,还是控制不住局面。最后,光武帝刘秀百般无奈,决定任命年已六十九岁的董宣来洛阳做县令。
  据说,董宣到洛阳做县令时,是抬着口棺材赴任的。他出身寒门,耕读传家,体察百姓疾苦,愿意替百姓讲话。但是他当然明白,得罪权贵随时有可能性命不保,所以在赴任洛阳时,他才让人抬了口棺材,表明了不怕死的决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