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升官记》
第34节

作者: 李铭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你听谁说的?”电工张海生嘿嘿直笑,“知道吗?秋分村当年打渔大行家不是别人,还真就是老祖宗,当年从江里钓到过王八、五十几斤的鱼王还有三钩连钓,那些男人都比不了。”
  女人拍拍胸脯长吁一口气:“那我就放心了,还以为是我的原因产量才这么少!”
  “数千年松花江养育了东北人,母亲河早就被它的儿女榨干了奶水!”会计王三冲感慨道,“秋分村从前是纯粹的渔村,凭借松花江和拉林河养育多少代人?现如今哪儿还有纯正的渔民?会饿死人的!”
  大概每一条江河都面临这样的局面,李铭沉声道:“靠山山倒靠河河干!老辈人传下来的话已经成了现实,靠天吃饭不行从今往后秋分村老百姓要靠自己,我们一定要把养殖场开办起来,要把乡村网店办起来,要让绿色生态农业为秋分村老百姓开创新生活!”
  这家伙还真敢想!赵淑霞以为李铭会被残酷的现实打击到,没想到打不到鱼反而成了他现场发挥的由头,转眼间弄出一大堆话,那张嘴还真能说。
  云梓彤甚至怀疑,是不是李铭比自己更适合搞宣传动员,听他忽悠人一套一套的,那帮累死累活的民兵特别听话。
  “净整那些没用的!”巴明旺重重顿下酒杯,“别听他胡嘞嘞,那个破网店一共卖多少东西?没有老祖宗逼着傻狐狸支持他,网店哪有产品?养殖场要投资多少钱?我都听说李铭想要用存贷款方式从信用社贷款,你说有那钱还不如搞个村镇企业,也能让那些留守人员有点活干赚点小钱!”

  王三冲连连点头,这两天操练可把他累着了:“二姑父说的是,这些空降的村官不了解村里事实,总是整一些花了胡哨的东西不切实际。要我说村干部还是要本村人担当才好,瞧瞧咱们县那些空降大学生村官的,哪有一个真正带动老百姓致富的?我看他们也就是下来镀镀金,回头都要远走高飞,留不下来。”
  “他三哥说的在理!”郎欢给男人夹一块大肥肉片子,“要我说秋分村最适合当村长的就是三冲,现在当个受气的会计,要钱没钱要权没权,让我家小凤跟着委屈。他爸要不你出面和镇上说说,反正李铭在镇上有班,何必占着茅坑不拉屎呢?”
  郎小凤心里美滋滋的,自己二姑就是给力,特别是表弟巴朝阳考上大学后,自家两口子可没少孝敬二姑和二姑父,很多亲生儿女也做不到这样子。
  付出得到了回报,尽管距离村主任的宝座还有一段距离,可是有二姑和二姑父撑着,想必不会太遥远。女人想当村主任夫人很久了,偏偏天上掉下个大学生,气死人了。

  给巴书记倒上一杯酒,郎小凤道:“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家三冲可能了,从前瞎明白张明达当会计的时候净事,动不动把村里的账目整稀螚,三冲可从来没有过那种事。”
  “要说三哥可比小李主任强太多!”吴海吱溜把杯中酒干掉,自己拿起酒瓶满上,随即感觉不对劲赶紧为老支书和王三冲满上,“要是三哥当村主任我们兄弟没说的,指哪儿打哪儿,绝对没二话!”
  郎大亮瓮声瓮气道:“我也没二话!”
  不愧是一起长大的兄弟!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小李主任所作所为并不为秋分村的老少爷们儿看好,而这就是王三冲上位的机会。
  秋分村几个基干民兵全都选择站在巴书记一边,李铭不会知道,今天他到镇上向镇长汇报工作,争取获得镇里面的支持。
  支召强镇长很是和气,见到李铭进门挥挥手:“先停一下,李铭同志来有什么事?”
  “是这样……”顾不得办公室里面几位,李铭竹筒倒豆子一样讲诉自己的想法,“秋分村虽然距离县城和松港市距离有点远,毕竟只有五十公里,而且距离江滨市和春城市也只有一百多公里,都在两小时经济圈内,搞生态农产品养殖和种植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几位镇上领导神色各异,支召强嘴角一丝若有若无的笑,说不出是赞许还是嘲弄,秋分镇还没有人高过这么宏大的策划案呢。
  没错几百万的策划案已经太过宏大,整个秋分镇一年的财政收入多少?一年的GDP多少?一年的支出有多少?这小子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丨党丨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林航似乎在闭目养神,半晌才吸一口手指间的香烟,只是偶尔一扯的嘴角昭示对李铭异想天开的鄙夷。
  朱丽用指甲刀认真修理自己的手指甲,不时嘟起小嘴吹上一口气,然后仔细端详仿佛欣赏一件艺术品,谁也不知道女人心里想的什么。
  财政所付社生所长的眼睛几乎掉到朱副镇长深深的沟壑里,说实话大冬天的也难为朱副镇长了,镇上的暖气很不给力,日均气温只有十七八度,人家露出那一片丰盈嫩滑也不嫌冷。
  终于说完自己的设想,几位领导的表情让李铭有点心冷,也许比鸭子听雷好一点?支召强轻咳一声:“林副镇长怎么看?”
  “华而不实!”林航把手指间的烟蒂狠狠按在烟灰缸里面,咕咚喝下大半茶缸水,“秋分镇一年的财政预算是多少?小小的秋分村想要投资六百万,且不说银行能不能发放贷款,就你想到的项目都不现实。”
  华而不实!这就是镇上给策划案的评价,那可是李铭想了很久的策划,自从看到秋分村老百姓穷的叮当响就开始琢磨,想要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

  一盆盆冷水兜头淋下来!林副镇长冷笑道:“什么绿色生态农业,什么两小时经济圈,人家凭什么买你的产品?六百万打水漂还能有个动静,投资在秋分村只有一个可能,百分之一万会砸出一个大坑,让秋分村一百年也翻不过身!”
  支镇长的目光转向朱丽,女人浑若未见,支召强皱皱眉欲言又止,女人后台杠杠的不是他这个镇长可以招惹。
  据说那位想要把眼前这位老师培养成镇长,希望不是踩吧自己上位,支召强轻咳一声:“社生同志怎么看?”
  “绿色生态农业的确是一个好项目,”付社生瞄一眼重新点燃一支香烟闭目养神的林副镇长,“不过再好的项目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秋分村地处偏僻想要搞绿色生态农业,首先产品营销就是个大问题。”
  难怪镇上干部不看好,对于这些基层干部来说,整个秋分镇想要搞几十万的项目都难,何况小小的秋分村!
  “另外投资还是要看自己的承受能力,投资有风险不管什么行业,其中农业风险之大绝非书本上可以学到的。说白了我们松港市的农业还是停留在靠天吃饭的水平上,比方说97年的大旱打火机都能把玉米苗点着了,你说要是再遇上那样年头投入多少不是个扔啊?”

  不得不说付社生的话很中肯,老付没有单纯否定而是说出投资的风险,这些李铭都考虑过。但是有风险同样有机遇,千百年来哪一年不是靠天吃饭?
  日期:2016-03-31 18:51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