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善才本是一名默默无闻的武将,因灵州一战而成名,深得唐高宗李治的赏识。话说麟德年间,党项三万余众入寇灵州,刺史崔知温临危不惧,下令将城门洞开,唱了一出“空城计”。权善才奉命率兵增援,与崔知温里应外合,大败党项贼兵。不过,权善才自少年从军,生性鲁莽,准备将投降的党项人全部活埋,多亏崔知温劝止住,避免了一场“杀俘”的惨剧。
此役之后,权善才奉旨率禁军守卫唐太宗的陵寝——昭陵。守卫先帝陵寝,原本是悠闲自得的差事,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打皇陵的主意?可是,远离沙场未必保得无虞,权善才偏偏因为一时的疏忽,闯下了一桩“弥天大祸”。
事情还得从一个月前说起。
一日,权善才、范怀义闲着无事,遂带着几名军士出去狩猎,收获颇丰,兴致甚高。不知不觉到了正午时分,权善才等人忙活了一上午,腹中早已咕咕直叫。权善才望四周望了望,凭借以往巡察的经验,估摸着已经跑出了昭陵的范围,遂下令就地挖灶埋锅,将猎物洗剥干净,准备做饭。柴火也是现成的,周围这么多树木,随便砍些树枝即可。皇陵的树木是不能砍伐的,权善才身为守卫,自然明白此理,所以预先做了判断,认为早已“出圈”。
一切准备就绪,权善才饿了一上午,也顾不得许多,便狼吞虎咽起来。范怀义东瞧瞧、西望望,却觉着情况似乎不大对劲。
权善才见范怀义心不在焉,一边大口啃着鹿腿,一边支吾着问道:“怀义,咋的了你,怎么不吃啊?再不吃可没了啊!”
“将军,”范怀义见问,赶紧起身挪了一步,贴着权善才耳朵低声说道,“借一步说话,末将有要事禀告。”
权善才见范怀义一副故弄玄虚的样子,又不便多问,只好极不情愿的站起来,跟着范怀义走到数丈之外,手里还不忘提拉着那只尚未啃完的鹿腿。
“什么事儿,搞得神秘兮兮的,快说快说!”权善才催促道。
“将军,末将方才想起来,前些日子,咱们曾巡察过此地。”一边说,范怀义一边伸手指向不远处的一座山丘,“翻过那座山头,才算出了昭陵的地界。”
“啊?”权善才听言,一下子张大嘴巴,一块鹿肉还含在嘴里,手上捏着的鹿腿已经跌落在地上。
正围着篝火胡吃海喝的几名军士见权善才神色呆滞,自忖有何变故,赶紧围将过来,七嘴八舌地询问究竟。范怀义不停地给权善才使眼色,让他莫要声张。可是,六神无主的权善才压根就没注意到范怀义的提醒,自顾自地念叨起来:“如何是好?如何是好?擅砍昭陵柏木,知法犯法,监守自盗,这可如何是好?”
听权善才一直念叨这么几句,军士们顿时如梦初醒,也跟着慌乱起来。还是范怀义临危不乱,略定了定神,厉声对在场的人喝道:“此事关系众人性命,若有声张泄露者,军法从事!”
“将军放心,小的们一定守口如瓶。”毕竟此事关系到自家性命,几名军士立即齐声保证道。
权善才垂头丧气地回到营地,心中一直忐忑不安。眼看一个月过去了,此事就像没有发生一样,毫无动静,权善才悬在心口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又过了几日,范怀义按例查夜,将一个喝得醉醺醺回来的军士抓了个正着。权善才闻讯之后,二话不说,令人按军规将此人重打了二十大板。
犯规者受罚,在军中司空见惯,此次却有所不同。军士挨打后的第四天,宫里突然派了两个小黄门来到昭陵,要将这名军士带回京城问话。
权善才稀里糊涂,丈二摸不着头脑,范怀义却立即警觉起来,立即找到权善才,惶恐不安地说道:“将军,恐怕大事不妙啊!”
“噢?”权善才知道范怀义说的是宫里传唤军士的事情,“方才我也在想这事儿,区区一个军士,犯了军规受到责罚,岂会惊动了宫里?”
“不好!”范怀义似乎想起了什么,拍了拍大腿,焦急不堪地回道:“将军可曾记得,一个月前狩猎,误砍了陵柏?”
“怎么,走漏风声了?”虽说先前已经放下心,但听范怀义突然提起这茬,权善才一时也警觉起来,额头上冒出一层冷汗。
“末将似乎想起来,这挨打的军士,那日也跟着将军去狩猎了。”
“这……”权善才顿时手足无措,“你呀,你呀,总是这么后知后觉!咱们可闯大祸了!”
范怀义长叹一声,无奈地回道:“将军,事已至此,也是吾等命中该有此劫,恐怕已无可挽回,听天由命吧!”
“无耻小人!”权善才举起右手,紧握着拳头,重重地捶在茶桌上,茶杯被震落在地,碎成了好几块。
权善才、范怀义分析得没错,这名军士之所以被宫中传唤,正是因为他挨了打之后,心生报复,遂将权善才擅砍陵柏的隐情告了密。
换作一般的军士,有心报复也未必能找到门路,可事情就是如此巧合,这军士有一堂兄,自幼净身入了宫,如今也是黄门了。军士通过书信向堂兄传话,为稳妥起见,他并没有将砍树的事情和盘托出,而只是说昭陵出了要情,事关重大。
李治从一个小黄门口中得到此信,若是其他地方,完全可能置之不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夜以继日的,处理的“要情”还少吗?可是,这桩“要情”来自昭陵,向来仁孝的李治不敢掉以轻心,遂派人前往昭陵,将这名军士召回京城问话。
得知昭陵柏木被守卫在此的禁军给砍了,李治当场气得旧病复发,突然昏厥了过去。宫人一时慌乱,忙里忙外了好一阵,又是掐人中,又是传太医,李治总算微微睁开了眼睛,却泪流如注。
歇息了片刻,尽管气息微弱,李治依然咬牙切齿地狠狠说道:“权善才、范怀义胆大妄为,简直无法无天,传朕旨意,斩……斩了!”
“等等,”宫人尚未答言,李治感觉有些不妥,又改说道:“朕不能做擅杀之君,给群臣口实。传朕旨意,将权善才、范怀义交大理寺问罪!告诉张文瓘,务必从快、从严!”
“遵旨!”太监听得真切,转身安排拟旨、传旨去了。
“等等!”太监刚走到门口,又被李治叫了回来。
此时,李治神志已恢复过来,虽然言情悲伤,但终无大碍,又补充令道:“上个月左仆射刘正则跟朕说,今岁京官考核,大理寺破了一个例,是那个狄怀英吧?”
在场的太监、黄门,还有太医,皆不知此事,一时无人答话。
“对!大理寺丞狄怀英,入京履新一年,便独夺头筹,拿了‘上下等’。”李治又自问自答道,“权善才、范怀义一案,就交给狄怀英去办!限五日内结案上奏!”
日期:2015-11-22 21:44:30
接到圣旨,大理寺卿张文瓘明白,棘手的案子又来了。身为大理寺主官,张文瓘一不怕案子多,二不怕案子复杂,最担心的就是案子是圣上交办的。圣上心里自然是有了定论的,但不会白字黑字地写在明处。“君心难测”,轻了不行,重了也不妥,极大地考验着办案人的政治智慧。纵观大理寺上下,能担此责者,恐怕不用圣上“钦点”,张文瓘首先想到的人便是狄仁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