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特王朝浮沉录:揭秘一个突然消失的异域民族,以及唐朝神秘机构眩瞻营》
第9节

作者: 太常寺协律郎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此时也顾不了那么多,见这缺口会随着石块的跌落而渐渐扩大,不由得萌生了跳下去一探究竟的想法。
  青马体重太重,恐怕要引得石头塌陷的速度加快,少年便让白头走开去,自己不断地用脚去踩踏那个坑。只要少年用脚去踩,石块就越掉越多,而一旦他停下,石块落了一会,也就不动了。
  日期:2016-07-12 14:36:00
  踩了半天,刚刚的小坑已经成为了半个马身那么大的洞,向里望去,洞里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少年有些心悸。
  他站在坑边,用脚试探性踩了踩两边的泥土,没想到泥土仍会落下,坑的边缘竟不知在哪里。少年边踩,边向后闪躲,不一会儿,那个坑便连白头也进的去了。他便轻手轻脚趴下来,朝那洞里张望,靠近地面的一部分还能借助外面的光亮看清,越是往里,越是黑黢黢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少年取出蹀躞带中的火镰和火寸,对准划了好几下,才好不容易打着火。他向下伸着手臂,一只手护住火寸,观察洞内情况。

  洞中深处并无氧气,火苗一下子熄灭了。少年骂了一句,再次起身将火打着,这时少年看清,远处火光照亮的,正是结结实实的泥土,原来这洞才只有约七尺高,不禁大喜。
  他朝着火寸轻快地吹了一口,火苗顿时熄灭,火星仍在其上蔓延。少年将火寸放回腰间竹筒内,袍子撩起夹在蹀躞带里,跳入洞中。
  日期:2016-07-12 14:46:28
  洞深虽是七尺,却也高过少年的身高,落地时腿脚仍酸麻难忍。

  洞里已然有了些许氧气,呼吸便也畅顺起来。少年休整了腿脚,准备掏出腰中竹筒点火,却听得上面传来一阵声响,“扑簌扑簌”又有几块石头掉下。
  他一抬头,见白头正低着脖子在洞口边看着他,两只前蹄在边缘踏来踏去,石子随之滚落。他忙上前驱赶:“上别处去!你再这样我可要死在这里面了!”可是白头仍旧在洞口边徘徊不定,与少年四目相对,鼻孔里呼出一股腥臭的热气。
  少年无奈,不再理会它,将火寸再次吹亮,向洞里面走去。却听得后面石块掉落的声音越来越响,他猛一回头,见白头忽然双蹄伸出向下跳跃。“轰”的一声,洞内霎时尘土飞扬,大小不一的砾石纷纷滚落,有几颗还打在了少年的脑袋上。
  好在白头也算瘦弱,洞中长度,宽度又对它是绰绰有余,尘埃落定之后,它自在地甩了甩尾巴。
  少年捂着砸疼的脑袋,气得一句说也说不出来。无奈白头只是一匹马,若是一个人,他倒还能大骂几句解气。只是现在洞里砾石随时都会落下,白头要是急了,大踏几步,那一人一马就都别想活了。
  当下,他便也就一句话也不敢多说,脑袋却还是“嗡嗡”得疼,他拍着白头的嘴嗔道:“你这蠢畜生,这下可好,砸了我不说,到时看你怎么上去!可别怪我不带你!”
  少年手心有汗,马匹喜盐,白头便卖乖似得不停地舔着他的手。他叹了口气,牵着白头向里走。

  日期:2016-07-12 15:42:48
  刚刚吹亮的火寸在尘土中早熄灭了,少年便又取出火镰,想到白头就在旁边,估计见了火光要害怕,便伸出另一只手紧紧护着火苗,火苗透过少年的指缝闪烁不定,露出微弱的橘色亮光。
  虽然此时外面仍是白天,洞窟中却幽暗如同黑夜。少年手中微微透出的光被放大投射在石壁上,映出少年和白头的被拉长的影子,影影绰绰,随着蹦跳的火焰浮动。
  奇怪的是,越往里走,干燥的洞里竟隐约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霉味,而且还有些奇怪的声响,竟像是水声。
  日期:2016-07-12 16:02:12
  走了许久,伸手可触及的石壁都是光秃秃的,不要说《旷怨思惟歌》的乐谱,就连曾有人来过的痕迹都没有。想到自己大费周折跳下来,头上还肿起了包,结果这竟然不是明妃窟,少年便开始烦躁起来,火寸此时也极不配合地烧没了。少年将它扔在地下,重重踩了两脚,身体却已经疲乏。
  他也不管地面脏不脏,径直坐了下来,指甲狠狠抠着手中的火镰出气。
  想了半天,少年觉得这出乌龙原是自己找错地方所致,生谁的气也不能生自己的气,指甲抠坏了可没人赔,想了想倒也舒畅许多。洞内霉味甚重,他闻得几欲作呕,对自己的马道:“白头,这破洞窟没什么好看,我们回去罢。”
  日期:2016-07-12 16:47:55
  他左手拉着缰绳,右手扶着地面准备起身,却触到了一个坚硬物事,手掌硌得生疼。他忙背对白头擦着了火苗,凑近一看,原来是个突起的尖状物。待用手把那东西从泥土中掏出来,才发现是一个破碎了的陶制纺锤。
  “明妃出关时曾带去许多宫人织匠......”这念头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
  他放下纺锤,却没再发现任何掩埋物,只是用余光看去,一旁的石壁上仿佛有什么东西,细小而严密,便将火寸移近了去看。
  这一照,可是大大出乎他的所料。
  那面土墙上竟然密密麻麻一片都是字,可这刻字的地方极低,少年倘若站着,就只到他脚边。
  1. 我小时候看历史书,说王昭君出关时弹的是琵琶,许多影视作品中昭君也和琵琶联系在一起。后来才发现,汉代,后世所常称的琵琶还没有从西域传入,只有一种与琵琶相似的乐器,就是中国本土乐器弦鼗,这种东西学者猜测是今天三弦的原型。弦鼗也称汉琵琶,以区分后来的西域琵琶。到了唐代,唐人就把汉琵琶称作“秦汉子”。
  2. 唐代人相信牛马是上辈子欠了钱的人转世变的,所以常会骂牛马“欠债鬼”。傍生途就是落畜生道。
  3. 七尺在各个朝代都是不同的,在唐代七尺约为两米,商代约为一米,如果你穿越到商代,人家说你是七尺男儿,你就一个巴掌呼上去。
  4. 火寸是一种早期的火折子,是沾有硫磺的木片,初唤作引光奴。火镰就是火石。
  日期:2016-07-13 09:03:53
   第五章 惊异

        没想到方才他苦苦找寻洞中字迹,所照亮之处皆是与自己双目等高的位置,怎奈汉代距今已有千年,此洞开了又封上,封了又凿开,土石堆积在所难免,当年明妃站立刻字的地方已与今日的他不在一个平面了。
  少年伏地向后爬去,想要找寻这段文字的开头,一连爬了约十步,才见到石刻的起点。只见石壁上书:
         “吾南郡□歸□□,奉漢天□□適匈奴”。
  直到把凹槽里的泥土抠掉,字刻才清晰起来,原来這一句是:“吾南郡姊歸王氏,奉漢天子诏適匈奴”。隶书体刻得不深不浅,飘逸灵动,恰如昨天书就,却实则恍如隔世。

  日期:2016-07-13 10:21:07
  少年手持火寸,再往下读:“至雁門,值朔雪迷天,半月弗去。”
       (“听耶耶说,出雁门关有一条长河,平日里水流湍急,一群人马要穿过河,便只能等隆冬季节。”)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